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玉琀和玉握是两种专门用来送葬的玉器。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玉琀和玉握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新石器时代至商代,西周至西汉早期以及西汉中期至魏晋南北朝。 玉琀和玉握是两种专门用来送葬的玉器。玉琀又称“饭含”,是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器,《说文解字》云:“玲,送死口中玉也。”除玉琀外,史籍中还见有以米、贝、珠等作口含的,它们在使用上有等级的差别。考古发掘中曾见有口含贝、珠的人骨,但未见到以米为含的墓...
玉琀和玉握是两种专门用来送葬的玉器。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玉琀和玉握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新石器时代至商代,西周至西汉早期以及西汉中期至魏晋南北朝。 玉握的形制可分为两种。一种为长方形扁条状,多用其他玉器改制而成。山东曲阜鲁国故城一座西周墓(M48)死者左手握剑鞘形玉饰,右手握长条形玉饰;河南洛阳中州路的一些东周墓人骨架左右手掌或腹部,往往有成对的长方石片、夔形石片、多边形有穿石片、兽形...
鸡心形玉琀 长4.2厘米,宽 2.6厘米,崧泽遗址出土。远古先民以为玉能使尸体不烂,故置玉晗于口中,此习俗在5000多年前的上海先民中就已形成。这件玉琀用阳起石碧玉制成,黑绿色,扁平,一端圆,另一端尖状,呈鸡心形。中为一大圆孔,单面钻成,表面无纹,琢磨光滑。距今约5800年,是崧泽文化早期器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