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在海南三亚起航,开启了我国首次深海考古。借助载人深潜技术,水下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北礁海域突破了我国水下考古以往大多集中于40米海域工作的局面,达到了1000米的深度。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看来,这次中国载人深潜技术与水下考古的首次联合,实现了中国深海考古“零的突破”,也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
正在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进行的: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连日来进展顺利,在执行第四个潜次的过程中发现并带回本次调查的第一个文物标本—— 一个陶罐。 陶罐 根据记录,这个陶罐是于当天中午12时20分许在水下460多米的海底被发现的。被发现时,陶罐半掩埋在海底泥沙中,罐体完整,罐底外露。陶罐釉面纹饰清晰,利用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的机械手,潜航员将这个陶罐完整采集并带回母船“探索一号”,水下考古工...
在顺利结束7个潜次的深海考古调查后,6名水下考古工作者从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返航,并于27日抵达三亚。这是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所有工作内容,这意味着我国初步具备了深海考古作业能力。 本次深海考古调查原计划下潜6次,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调整至7次。借助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水下考古工作者将工作海域最深拓展至水下1003米,下潜时长共计66小时51分,并成功采集到文物标本。 ...
451米、529米、606米、1003米…… 自4月20日起,6位水下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北礁海域不断刷新自己的下潜工作纪录,用探索的目光观察更深、更广阔的海底世界,期待寻找可能沉睡在深海中的文化遗存。 借助载人深潜技术,他们突破了我国水下考古以往大多集中于40米以浅海域工作的局面,主动出击,奋力打开了神秘的深海之门。以此为起点,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开启全新篇章。 邂逅载...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正在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进行。深潜员4月23日发现并带回了一个陶罐,这是本次调查获取的第一个文物标本。 根据记录,陶罐是于当天中午12时20分许在水下460多米海底被发现的。陶罐半掩埋在海底泥沙中,罐体完整,罐底外露,釉面纹饰清晰,为青黄釉小口罐。利用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的机械手,潜航员将这个陶罐完整采集并带回母船“探索一号”,水下考古工作者对其...
这是4月20日拍摄的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执行第一次下潜任务(资料照片)。 正在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进行的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连日来进展顺利,在23日执行第四个潜次的过程中发现并带回本次调查的第一个文物标本——一个陶罐。新华社记者 施雨岑 摄
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获悉,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近日在三亚联合启动建设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以发展我国深海考古技术为主要攻关方向,共同开展深海水下考古工作,致力于提高我国水下考古综合能力。 该实验室计划利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所具备的精细测绘、探测和取样作业能力展开中国深海水下考古。 据悉,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资料图片:墨西哥深海考古发现的荷兰战舰残骸。(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月9日报道称,据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说,潜水员在尤卡坦半岛附近的深海中发现了3个历史珍宝:一座沉入水底的灯塔、一艘18世纪的荷兰军舰以及一艘19世纪的英国轮船的残骸。 这些残骸在墨西哥沿海城市锡萨尔附近被发现,这里曾经是18和19世纪的一个繁忙港口。 报道称,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