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月25日下午,海宁市博物馆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理事会工作2018年度会议在市博物馆召开。会议由理事长夏鼎主持,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刘景舵和博物馆理事参加。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海宁市博物馆2018年度工作总结》,讨论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及2019年市博物馆事业发展。各位理事畅所欲言,对博物馆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明年工作计划、长远发展目标及文创工作建言献策。
为进一步提升全省文博系统专业人员考古相关的业务水平,推动文物事业发展,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海宁市博物馆(文保所)承办的2018浙江考古海宁讲坛在市博物馆开讲。来自2018浙江省第三届考古培训班、达泽庙遗址考古队、嘉兴地区文博系统等近60人参加了本次考古理论培训。 本次培训分10月26日、11月8日两天举行,邀请了省考古研究所各专业领域的专家为学员们梳理了各种文明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介...
5月10日,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来临之际,海宁市博物馆和苏州碑刻博物馆合作举办“书家神品——董其昌碑刻拓片特展”,展出董其昌各类书法拓片51件。 董其昌作为晚明著名的书画家,开创了一个颇具阵容的书法流派“松江派”,影响波及后世,清代的康熙、乾隆皇帝对董字推崇备至,董字在清代初期流行一时。董其昌与海宁陈家也颇具渊源,曾在陈家长住过一段时间,陈瓛等人收藏了不少董其昌的书法作品。 展览...
3月8日,海宁市博物馆特推出“风姿—馆藏中国画专题展仕女篇”,展览共展出书画作品56件。 仕女画作为传统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画科,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个朝代的仕女画都有各自的特点。本次展出的仕女画作品年代集中在清代晚期至近代。包括以画仕女闻名的费丹旭、费以耕父子,以及近现代名家张大千,另外还有海宁籍的画家蒋升旭、尤亮畴、王意亭、马涛等人。柳叶弯眉、婀娜多姿的仕女从画轴上款款走出,整个展厅顿时变得温...
12月1日,由海宁市博物馆和温州博物馆主办、瑞安市杨衙里博物馆承办的“传统锡器匠艺文化展”在海宁市博物馆开展。展览分为四个单元,溯源、器用、意蕴、匠工,共展出藏品148件,年代从西周一直到现代。 锡,质地柔软,色泽银白,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由于锡金属的这些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工具中。锡器的加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本次展览中年代最久远的一件藏品是西周时期的戈,...
7月14日上午,海宁市博物馆首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市博物馆会议室召开。海宁市政府副市长沈勤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陆靖英出席会议,向11名理事颁发聘书并讲话。海宁市博物馆理事会成员、镇(街道)广化站站长、博物馆职工代表、志愿者代表、共建社区代表出席成立大会。理事会成员夏鼎代表发言。 海宁市博物馆理事会第一届理事成员由11名理事组成,涵盖了文化教育界、工商企业界、法律界、新闻媒体界等各领域。...
线上,6月8日-12日,海宁市博物馆(文保所)公众微信号推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文博拼图游戏,通过拼图游戏认识海宁的文化遗产,有趣又涨知识,浏览人数达20526人次,有效参与数7282人次。 线下,6月9日,“何以捍海——海宁海塘的修筑及其历史嬗变”主题图片展在海宁市行政中心开展,为期半个月。图片展分为修筑海塘的缘由、古代海塘的演进、近现代海塘的完善三个部分展开。6月10日,组织市...
资料图 为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海宁市博物馆开展一系列宣传纪念活动,除举办“5•18”博物馆日特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等传统宣传活动外,推出多项“第一次”。 一是面对面宣教活动第一次走进了大学校园。5月16日,由本馆职工徐超主讲的《何以捍海——海宁海塘的修筑及其历史嬗变》讲座走进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近百名师生参与听讲,反响热烈。二是第一次在公众微信号上推出互动活动。5月16...
11月11日,海宁市博物馆从绍兴柯桥区博物馆引进60件精美绝伦的铜镜,与本馆藏品结合,推出专题陈列“镜鉴古今——历代出土铜镜精品展”。此次展出的铜镜,涵盖了从汉代到清代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镜种,展现了青铜文化艺术宝库熠熠生辉之光彩。 铜镜是古代青铜器的一朵奇葩。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千百年来,铜镜被人们寄予了深厚的情怀与愿望。如今的铜镜,实用意义虽...
为了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弘扬长征精神,9月30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徐祖福红色收藏展”在海宁市博物馆开展。 中华苏维埃古田前委会政治委员会“印”、《红色中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长征路线图……每一件展品都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实物,反映了红军在长征途中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重要平台,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生动...
“腐根断枝随水流,一生辉煌至此休。幸遇惜才痴雕客,枯木逢春再千秋。”看似平淡无奇的腐根断枝,因为艺术家的一双慧眼,往往能在斧劈刀削中重获灵性,变得妙趣横生。昨天,在海宁市博物馆开展的“一根一世界”石建华自然根雕艺术精品展,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据了解,现年62岁的石建华先生是山西省民间艺术大师、山西省阳泉市根雕艺术协会主席。他积30年艺术创作积淀,锤炼出的华唯根式家装艺术精品,曾在国家旅...
7月22日上午,“桑海津梁——顾明收藏海宁风物展”在海宁市博物馆举办开幕式,海宁市领导和省内的相关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在开幕式上,顾明还向博物馆捐赠了一套印有海宁风光的民国纸币。 展览围绕海宁风物,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观潮之旅、财经一瞥、社会管窥、人文拾撷。展品主要有民国时期有关海宁观潮的出版物、海宁运河出土的历代钱币、民国时期的纸币、证章、民国时期海宁文化名人的著作。这些展品虽然...
5月17日,“砚林撷英——晴雨楼藏砚展”在海宁市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由海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主办,海宁市博物馆、晴雨楼藏砚馆共同承办,展期一个月。 本次展览共展出汉代至清代古砚120余方,砚拓39幅。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是文人案头的必备之物。沧海桑田,惟砚与金石同寿,一方方古砚静静地诉说中华历史文化的悠久绵长。 此次展览是我市内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的第一次联合办展。晴雨楼藏...
4月22日,由浙江省博物馆和海宁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西风东渐——欧风美雨下的浙江社会”图片展在市博物馆书画展厅开展。 浙江是最早受西方影响的地区之一,宁波、杭州、温州先后开埠,欧洲人通过这些城市把西方的先进技术、风俗习惯引入中国,在衣食住行、社会礼仪及艺术发展等各方面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展览以丰富的图片和翔实的资料展示晚清至民国时期欧风美雨下的浙江社会。
小莽苍苍斋此次在海宁市博物馆共展出藏品72件,以书法作品为主,另还有印章、镇尺、砚台、墨等文房。 小莽苍苍斋是田家英的书斋名。田家英(1922——1966年),原名曾正昌,四川省成都人。16岁参加革命,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起担任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一生酷爱读书,他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即着手收集史料,收藏清代学者墨迹。 展出的书法作品从明末清初的吴伟业、朱彝尊到晚清的康有为、梁启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