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8日,辽宁省渤海大学科研人员发布消息称,辽宁发现一株在早白垩世地层中的两性花化石,显示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会因此提前。 被子植物又称有花植物,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随着被子植物的兴起而繁盛,并进化发展到现在的高级阶段。因此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古植物学家研究的焦点。 据渤海大学韩刚博士介绍,该化石出产于辽宁省凌源市,被命名为“假人字果”,是首个雄性器官、雌性器官、茎以...
澳大利亚官员于7月16日表示,施工人员在该国布里斯班市吉邦进行交通建设项目的挖掘工作时,意外发现了罕见的远古时期鳄鱼及其他动植物化石。据考证,这些珍贵化石距今已有5000万年的历史。图为此次发掘出土的蜗牛化石。图片来源:昆士兰博物馆。 中国文物网7月18日编译报道:澳大利亚官员于7月16日表示,施工人员在该国布里斯班市吉邦(Geebung)进行交通建设项目的挖掘工作时,意外发现了罕见的远古时期鳄...
江西遂川发现疑似3亿年前植物化石 巫大胜、谢兵生、记者秦海峰报道:近日,江西省遂川县一居民发现了一块疑似远古蕨类化石。据介绍,该化石系其在采矿过程中偶然发现的,重约5公斤,质地坚硬细腻,通体呈灰褐色,有两条十字交叉的石脉,石面四周均分布有清晰分明的朱丹色和金黄色蕨类图案,且图案错落有致、与石质融为一体。该化石遇水通体呈暗褐色亮泽,图案则更为清晰明了,其形成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 资料显示,蕨类植...
近日,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在鄯善县沙尔湖区域发现了大量泥岩石蕨类植物化石。该局采集的蕨类化石标本根茎比较完整,叶痕排列成行,叶迹十分精美,有凸面叶片和凹面叶片,印纹清晰可见,两面合扣为完整树叶,属侏罗纪时期。经初步推断,该类化石在中国其它地区也有发现,但在吐鲁番地区发现保存如此之好的蕨类植物化石,还是十分罕见。蕨类植物是最先来到陆地上的物种之一,它保留了海洋中藻类的某些特征,用孢子的原始方式繁殖,叶十...
中新网成都2月8日电(邱萍 刘军)记者8日从四川省宜宾县李场镇获悉,该镇画眉村的一采石场内发现大量以鱼类为主的水生动物、植物化石群。 记者随后赶到现场看到:新发现的鱼类化石在乳黄色的岩层中开采的石板间,其纹理异常清晰,鱼鳍、鱼鳞等结构完整,形态生动,如同活鱼一样栩栩如生。用手触摸,有刺手的感觉;用指甲刮,有鱼鳞落下;用手捏,呈粉石状。图案大小不一,大部分长约12厘米左右,宽约8厘米左右。其图案...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石头上的树叶脉络清晰可见。 10月18日,南郑县两位老师在河滩游玩时发现了很多有树叶等植物的石头,经过有关专家初步考证,认为这是一处距今至少有3万~5万年的植物化石群。目前,当地村委会已经紧急向市县报告请求设立保护区。 10月19日中午,南郑县高台中学生物老师舒元庆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他和他哥舒元明发现了很多带有树叶子和一些小植物等图形的石头,他认为是植物化石。 当天下午,在舒元庆的指引下,记...
近日,在离福建省顺昌县城关3公里,海拔551.7米的合掌岩主峰人工开凿石窟工地上,笔者发现了大量植物化石。这些化石,有的似蕨类,有的似水草,轮廓清晰,形状各异,栩栩如生。 合掌岩石窟始建于2003年,为合掌岩古刹主持筹款所建,窟深百余米,距主峰地表50余米,窟内已掏出千余平方米的空间,目前正在施工中。大量植物化石正是从窟内掏出的岩石中发现的。 据了解,植物化石具有研究当地海陆变迁等考古价值,也...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学者,不久前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演化生物学》上发表研究成果称,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发现的一种被子植物化石,从地质学上讲属于中侏罗纪海房沟组,距今已有1.6亿年。这一科研成果不仅将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又前推了3000多万年,而且为人类探讨被子植物的谱系、演化趋势以及与其他种子植物间的关系提供了全新思路。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博士11日到辽宁实地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