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白釉瓷器已知最早创烧于北朝时期,隋代已趋成熟,唐代更与青瓷比肩于皇宫与民间,故有“南青北白”之誉。两宋时定窑白瓷跻身“五大名窑”与“六大窑系”之列,遂成一代名瓷。元代景德镇承袭两宋影青瓷生产,并进一步创造出釉质更加肥润的卵白釉瓷,为明清白釉瓷奠定了基础。 卵白釉瓷以其釉色微青如鹅卵而得名,其产品分精、粗两类。民间用品大路货胎质粗松;制作工艺粗糙,特别是印花模具刻修不精细,模印效果粗放模糊;器...
此枢府釉青花坐狮为元末时期烧制,高27.5厘米。狮子蹲踞于方形底座上,后腿弯曲下蹲,前臂将身体撑起,左爪按球,头自然地向左扭,极具动感,似在嬉戏。眼大睁,嘴大张,舌头伸于嘴外,像欢笑的幼狮,憨态可掬,而全无人们印象中雄师的凶猛和狰狞。狮子的整体造型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处理,呈现出浑圆的体态,将狮子原本凶悍的特性变形为一种憨厚和善良,看上去栩栩如生,十分可爱,再加上头顶、背部、爪部等多处的青花装饰,更增...
说到元代瓷器,元代青花是不可回避的重量级藏品,但实际上在元代制瓷工艺的诸多成就中,枢府釉也是极具魅力的一种,在当时极富盛名。枢府瓷又称卵白釉,由于釉色类似鹅卵色泽,故称为卵白釉瓷。枢府瓷呈失透状,色白微青,是一种介于白釉或青白釉色调的瓷器,有别于一般玻璃釉白瓷和青白瓷,一般白瓷和青白瓷上的玻璃釉是透明釉,枢府釉则温润而不透明。 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窑新创烧的一种高温釉,由宋代景德镇青白釉发展...
江西 余金宝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后汉时期(即公元一至二世纪)道教才得以真正产生。后来在三至四世纪也就是魏晋时期,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道教开始与佛教相互融合。唐宋为道教的兴盛时期,主要是因为得到上层阶级的扶持以及道教理论日渐成熟。金代,道教曾一度被统治者视为非法的邪教。至元代,晚清罗浮山道者陈铭珪认为“道教之兴,以元为盛……道教至元而极盛,亦至元而多岐”(严一萍《道教研...
品名:元 枢府釉凸雕梅瓶 尺寸:高45cm RMB:4,600,000元 说明: 梅瓶是瓷器中一种常见的瓶式,它源自于我国唐代,定型于北宋时期的民窑,历经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官民窑竞相生产,其基本造型特征为小口、短颈、丰肩、上腹浑圆肥硕,下腹内敛,器身无耳、环等附加堆物,体态修长,造型优美。 枢府器是元代官府机构(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瓷器。胎体厚重,釉呈失透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