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19日,在贵州省石阡县花桥镇小学,传承人傅正贵在指导学生练习石阡木偶戏。 近年来,为传承和保护石阡木偶戏,贵州省石阡县将木偶戏引入校园,定期邀请传承人到学校为师生指导授课。学校还通过兴趣活动课、课间集体展示等方式,让石阡木偶戏这一古老民间艺术形式在校园中得以展示和传承。 石阡木偶戏是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的一种传统傀儡戏曲剧种,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际木偶皮影展演 随着由四弦、唢呐等传统民俗乐器演奏出优美旋律,造型各异、制作精美的人偶翩翩起舞,引来观众阵阵喝彩。。。。。。19日,第七届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传承展演暨国际木偶皮影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研讨会在四川省阆中王皮影博物馆开幕。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中,国际木偶联合会中国中心主席李延年、国际木偶联合会副主席凯伦·史密斯等专家学者,携手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的专业团队、280名表演艺...
“贯彻十九大 共筑中国梦”——广西红色文艺轻骑兵系列惠民演出活动走进广西省贺州市 11月5日,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贯彻十九大 共筑中国梦”——广西红色文艺轻骑兵系列惠民演出活动走进贺州市,为市民带来文艺大餐。 木偶剧戏歌片段《楼台会》 壮族人偶舞蹈《唱山歌》 木偶书法技艺表演《太白醉书》 ...
走进福建省晋江市掌中木偶剧团,演员蔡美娜正在和她的同事们排练最新的木偶戏《施公断案》,这是一个讲孝道的正能量木偶剧。每一台木偶剧表演的背后,都埋藏着这一代青年“木偶人”数不尽的努力。 木偶戏《施公断案》排练现场 蔡美娜从事的掌中木偶戏,又称为“布袋戏”,其源头可追溯到晋代《拾遗记》、五代《化书》、南宋《巳末元日》中。它的地域文化特征明显,行当角色分工细致,木偶头雕刻形神兼备,表...
江南带孩子们观摩木偶戏 本报综合消息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但近些年,木偶戏却被媒体称为“即将消失的艺术”。浙江卫视播出的最新一期《同一堂课》中,代课老师江南带孩子们观摩了一场“荆轲刺秦”的木偶戏,让更多孩子喜欢上了木偶戏这种艺术形式,被观众称赞“有使命感的作家”,同时引发了观众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 在讲解《荆轲刺秦王》这...
如今,福建连城木偶戏艺人李明卿总喜欢在闲暇时亮出他的“绝活”:一人分饰多角,十指翻飞提拉着十几个制作精细的木偶。而木偶们在他手里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或把盏挥扇,或笔走龙蛇,或舞枪弄棒,演绎着人间百态。 李明卿学习连城提线木偶已有30多年。他说,连城木偶戏始于清朝,至今有近200年的历史,著名剧目有《大名府》《水漫金山》《八仙过海》等100多个,堪称一绝。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
“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中,并持续展至4月6日。本次展览展出300余件(组)徐竹初、徐强创作的木偶艺术作品,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木偶头雕刻”的艺术神韵与文化内涵。 本次展览共分为“雕偶世家—— 徐氏木偶雕刻传承与技艺”、“以形写神——徐氏木偶形象”两个单元。展览展示了徐氏制偶家族前五代传人在200余年的历史中所创作的珍贵的木偶...
昨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此次展览历时两个月,将展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漳州木偶雕刻家徐竹初与其子徐强300多件作品。这是他们历时三年精心准备的漳州布袋木偶以及提线木偶、铁枝木偶雕刻作品。 据了解,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个人艺术家举办的展览时间最长、展览作品最多的一次展览。
遗产编号 ⅳ―92 所属地区 辽宁·锦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辽宁省锦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 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至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戏。宋代是我国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操纵技艺进一步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木偶戏已...
遗产编号 ⅳ―92 所属地区 浙江·温州·泰顺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浙江省泰顺县 申报日期 2006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 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至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戏。宋代是我国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操纵技艺进一步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
遗产编号 ⅳ―10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合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渭南市合阳县 申报日期 2007 合阳提线木偶戏是合阳县独有的古老地方剧种,民间俗称“线戏”“线猴”“线胡”或“小戏”,1957年后为了和搬上大舞台由人扮演的大戏相区别,一度曾称为“线腔戏”。它的音乐、唱腔、道白、偶人造型及舞台艺术都别具一格。线戏的渊源十分久远。一般说法是“起于汉...
遗产编号 ⅳ-17 所属地区 山西·吕梁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吕梁市孝义市 申报日期 2006 孝义木偶戏流传在山西省吕梁孝义市及周边市县,是扎根于民间,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地方特色剧种之一。 孝义木偶戏于宋代传入,属杖头木偶戏。其造型简洁粗犷,神态灵活生动,机关奇巧适用,极具北方特色。最初,木偶戏的曲调用孝义秧歌干板腔、皮腔,中路梆子(晋剧)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