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4月20日 有着商都之誉的河南郑州近日发现一处春秋战国时期古墓群,墓内有部分人骨架呈“张嘴”“弯曲”状,郑州文物部门20日辟谣称,该墓群并非是古代战俘、奴隶活埋殉葬地,属于常见的侧身曲肢葬式。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在郑州市区一处建筑工地上发现古墓群埋葬着很多“战俘”,有的人骨呈“张嘴大叫”惊恐状,有的人骨呈“扭曲”被缚状,现场“惨烈”。 郑州市文物考古院发掘项目负责人刘青彬接受记...
记者27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详细考古勘探和发掘,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7组的双元村墓地共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葬260余座,为目前四川地区发现数量最多、揭露面积最大的一处春秋战国墓葬群。 据双元村墓地考古项目负责人王天佑介绍,本次发掘出土上千件珍贵文物,包括铜器、漆木器、陶器等,其中,出土的600余件青铜器保存完整,纹饰精美,价值极高。 此次发现的15...
去年3月,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7组发现春秋战国墓葬群的消息轰动一时。昨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7日公布,被誉为“地下青铜器宝库”的双元村春秋战国船棺墓群又有重要发现,编号为M154的船棺墓葬底部发现神秘腰坑,随葬成套青铜器。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双元村墓地考古项目负责人王天佑表示,船棺葬是古蜀先民特有的墓葬传统,而腰坑则是殷商时期在中原地区流行,这一发现为2500多年前,古蜀先民与外...
1月27日至28日,春秋战国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博物馆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等40家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近80位专家学者齐聚长沙,共同分享在春秋战国时期,考古发现和器物、思想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 研讨会旨在推动业界对春秋战国时期研究的延伸和发展,加强社会各界对春秋战国历史的认知和了解,共收录论文60余篇,涵盖春秋战国时期的各...
印纹硬陶是用含铁量较高的粘土制作,表面拍印几何图案,烧成温度比陶器偏高,一般呈紫褐、灰褐或者黄褐色。烧结程度高的印纹硬陶器皿,以手指叩击可发出金石之声。印纹硬陶器始见于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之际印纹硬陶在江南一带得到了较大发展,直至原始瓷器普遍得到施用的汉代,我国江南地区仍有印纹硬陶存在。印纹硬陶器物之时代特征明显:夏商时期之器物胎质较粗,主要纹饰有云雷纹、叶脉纹、方格纹、曲折纹和回纹等;西...
1月6日,“古蜀船奇”青白江区春秋战国青铜器专题展览在成都市青白江博物馆正式开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古蜀船奇”青白江春秋战国青铜器展展出的铜戈。钟欣 摄 此次展览共分“金戈铁马”、“丰衣足食”、“海纳百川”三个单元,主要展出的文物是2016年4月以来,成都市考古工作队、青白江区文物保护中心在大弯街道双元村的一次抢救性发掘过程中,出土文物中的一部分,共有120余...
12月28日晚,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29家文博机构共同打造的“东方既白——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在省博物馆艺术大厅开幕。本次展览中,包括在《国家宝藏》中亮相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杜虎兵符等240件(套)文物精品将与公众见面。 在中国历史上,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期被称为“春秋战国”,它跨越5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代,一个百工奇技、造物神工的时代,也是中华区域...
12月29日,全国30家文博机构联合打造的“东方既白——春秋文物大联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包括在央视《国家宝藏》中亮相的杜虎兵符,吴王夫差铜矛等在内的240件/套文物珍品,带领观众重回“春秋战国”。图为杜虎兵符(左符)。 湖南省博物馆供图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跨越500余年,是中国社会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变革,也是大发展、大融合的时期...
最近热播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你看了吗?是否想亲眼目睹节目中的国家宝藏真容呢?长沙市民有福了。随着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开馆即将“满月”,该馆将推出首个大型临时展览“东方既白——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杜虎兵符等240件(套)文物精品将与公众见面。今天,展览中的4件重磅文物杜虎兵符、“鄂君启”错金铜车节、金盏、双翼错银铜神兽在湖南省博物馆开箱。 在中国历史上,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
12月19日,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专家雷金明(左)和同事检查待修复文物的损坏程度。 近日,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宣化站启动金属器文物科技保护修复项目。据介绍,此修复项目包括青铜器、铁器等珍贵文物200多件,涉及年代分布从春秋战国到明代。文物专家将据文物实际情况确定修补程度,修复工作主要是清洗除锈、除氯、缓蚀、矫形补全、做旧、封护、微环境控制等,预计2至3年内完成。
在义乌绣湖广场东北侧,紧靠城中路,毗邻市政府大院,有一处春秋战国古井新建遗址正在修缮。据了解,古井景观设计从9月开始进行规划、制定方案,12月初动工修缮,目前井亭已修缮完毕,整体景观预计月底完工。 今天(12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新遗址四周砌石砖,在草坪间铺设小道。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四角井亭,檐梁雕刻着花鸟树木纹饰,样式精美,古井便在井亭中心。井亭旁矗立着一块石碑,...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王永强带领的考古工作队,近日在哈密市伊吾县境内考古发掘出土了12座墓葬,年代为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 11月15日,记者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这些墓葬位于哈密市伊吾县吐葫芦乡大白杨沟村,其中4座墓葬是竖穴土坑墓,出土了陶器残片、海贝等,考古工作人员根据其墓葬形制、遗物特点,推测年代为春秋战国时期。另外8座是非常规整的圆形石堆墓,一些用石块砌成的小型石棺上面有盖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