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铠甲武士俑、高善穆造石佛塔、1300多年前的唐代面食点心、浮雕胡旋舞石门……10月17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12家博物馆参展的原创特展——“长安丝路东西风”文物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式开展,展出的140件文物珍品再现了丝路文明交融轨迹。 高善穆造石佛塔 “长安丝路东西风”...
“龙行华夏 国脉传承——大龙邮票诞生140周年文物珍品巡展”24日在天津五大道民园广场启动,60余件珍贵的含有龙元素的文物亮相。 1878年,清朝政府海关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等五地试办邮政,同年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图样为江山云龙,后世习惯称之为“大龙邮票”。该套邮票的发行,是我国近代邮政创办的重要标志。 为纪念“大龙邮票”诞生140周年,用文物呈现中国龙文化的历史和...
上周五(12 月 25 日),美国相关政府部门称,该国已将在黎巴嫩内战期间被盗的三件文物珍品物归原主,包括曾在纽约重要博物馆展出的一尊雕像。其中,以一尊古希腊大理石牛头雕像最为引人注目,可追溯至公元前 360 年左右,估价约为 12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789 万元)。今年夏季,该珍贵文物从借展的大都会美术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被重新找回。大都会美术馆表示...
9月15日,由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与吐鲁番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汉唐火洲、丝路风采——新疆吐鲁番文物特展”在位于西安的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考古陈列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本次展览由“汉代吐鲁番”、“唐代吐鲁番”以及“吐鲁番与丝绸之路”三个单元组成,参展文物55件(组),其中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6件,均为汉唐墓葬和遗址出土的生活用品、随葬器物和不同语言文字的文书,包括丝织物、纸质文书、陶器、木器、兵器、金银...
9月15日,由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与吐鲁番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汉唐火洲、丝路风采——新疆吐鲁番文物特展”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对公众开放。 本次展览由“汉代吐鲁番”“唐代吐鲁番”以及“吐鲁番与丝绸之路”三个单元组成。参展文物共55件(组),其中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6件,均为汉唐墓葬和遗址出土的生活用品、随葬器物和不同语言文字的文书,包括丝织物、纸质文书、陶器、木器、兵器、金银器、陶俑、货币、宗教...
展出的出土的虎犬齿、鹿右下颌骨等。 记者 李文科 摄 走进长江文明之大溪文化主题展在三峡博物馆举行。记者 李文科 摄 今(9)日,《走进长江文明之大溪文化主题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一楼展出,约380余件套石器、骨器、陶器及动植物标本展出,配以照片、地图、图表、模型等辅助展品,免费对公众开放。 从上世纪20年代发现至今,经过几代考古人的艰苦工作,大溪文化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
5月8日,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的“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在北京开幕。此展系故宫首次利用院藏品举办反映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型展览,共展出各类文物珍品140件(套)。 在8日的预展上,记者看到故宫博物院午门西雁翅楼展厅入口处被布置成一艘船的形象,深蓝色的光源以及隐约的海浪声,让人仿如置身海上,予观众极强的情境感。 展品包括陶瓷、书画、图书、玉器、金银器、珐琅器、钟表、科学仪器、武备、家具等门...
图为展出的唐代巩县窑黑釉龙柄壶李映民摄 4月9日,《大唐之美——“一带一路”背后的器用》展览在广东东莞可园博物馆开幕,共展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区域中亚地区的金币、银币等89件唐代文物珍品,重现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图为展出的唐代三彩山子 李映民 摄 据主办方介绍,这次展览展出了深圳市望野博物馆收藏的唐代文物珍品89件/套,不仅有陶瓷器、墓志、玉器和琉璃器,还有来自古代丝绸...
2015年,法国枫丹白露宫失窃,15件文物失窃,其中包括圆明园文物。近日,法国宣布,将无限期关闭枫丹白露宫中国馆,是否再次向公众开放还不得而知。该消息一经传开,引起了海内外的议论。有人认为,之前的很长时间,法国人以枫丹白露宫中国馆收藏掠夺来的圆明园文物为荣,但是近年来,这种荣耀感也在逐渐消退,法国公众也开始反思侵略掠夺他国文物的历史。枫丹白露宫中国馆的关闭,也许就是这样一种反思的结果。而对于国人来...
乾隆御题的永瑢万寿菊图卷、乾隆御制款白玉雕花印盒、乾隆款粉彩宝瓶等90件乾隆时期文物珍品于近日在沈阳故宫展出,让人们一睹乾隆时期的辉煌成就,同时也从中管窥乾隆帝个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皇家品位。 此次展览由沈阳故宫和北京颐和园联合举办,共展出乾隆时期御用武备、宗教器物、内府古器、各类宫廷艺术品90件。展出的文物主要包括乾隆帝御用武备、御制书画、帝后服饰、清宫钟表、清宫内府收藏的商周青铜礼器、...
由海南省博物馆和湖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酌彼金罍——皿方罍与湖南出土青铜器精粹展”29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展览精选了包括皿方罍在内的57件湖南出土的文物珍品,其中2014年回归故土的“铜罍之王”皿方罍最引人注目。 皿方罍全称“皿天全方罍”,商代晚期铸造,因器口铭文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通高88厘米,重51.5千克,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体型最大、制作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方壘,展现了青铜器鼎盛...
专家为观众进行导赏 专家为观众进行导赏 4月28日,“天地之中——河南文物珍品展”在湖南长沙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展,包括国宝级文物贾湖骨笛、武曌金简等在内的300余件河南文物精品集中亮相。 此次展览由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单位共同举办,荟萃了300余件从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的河南文物珍品,类型多样,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瓷器、石雕造像等,其中不乏帝王、王公贵族的遗珍。 记者了...
专家介绍“王子午”青铜鼎 “武曌金简”上有5个武则天造的字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自己消灾除罪的金简24日现身湖南长沙。这件可移动的罕见武则天遗物,是其晚年在中国五岳之一的嵩山所投。 该“武曌金简”于1982年在嵩山峻极峰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包括金简在内的300余件珍贵文物,即将在长沙举行的“天地之中——河南文物珍品展”上集中亮相。 当天的文物开箱仪式上,记者提前见到了这枚...
4月24日,工作人员展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楚国宰相的礼器——“王子午”青铜鼎(国家一级文物)。当天,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在长沙举行媒体信息通报会,“天地之中——河南文物珍品展”将于4月28日至8月14日在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300余件展品中将近一半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包括5件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为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促进豫湘两地的文化交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湖南省博物馆联袂河南博物院共同举办“天地之中——河南文物珍品展”,据悉,该展将于2016年4月28日到8月14日在位于湖南长沙的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这次珍品展展品丰富,达3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将近一半,还包括素有“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之称的5件珍贵文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