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庄重的礼乐声中,百名身着古装的澜湄六国青年走过状元桥,向孔子行拜师礼,感受尊师重道的传统礼仪。 “礼乐筑梦”中国—越南青年儒家文化交流活动暨2019年澜沧江—湄公河“双城记”大型青年文化交流系列活动,17日在广西南宁孔庙博物馆启动,近300名广西高校学生和湄公河流域五国留学生参加启动仪式。 中新社发 刘关关 摄" alt="资料图:孔子像。中新社发 刘关关 摄" src="http:/...
2月25日上午,圣彼得堡市原副市长现中俄友好关系协会会长阿德米尔,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彼得大帝国家奇珍异宝博物馆馆长安德烈,博物馆高级研究员巴琳娜,中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翻译李校文等四人到访徐州博物馆开展合作交流。 在徐州市文广旅局副局长韩峰,徐州博物馆馆长李晓军等的陪同下,俄方来宾首先到博物馆主陈列楼临时展厅、土山汉墓博物馆等参观考察。随后,徐州博物馆与俄罗斯科学院彼得大帝民族学与人类学...
2月19日,正值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一场名为“好山好水好人好茶 水韵丝路—墨舞茶香”的中新文化交流活动在新加坡中心城区亚洲地标建筑华彬汉美登举行。活动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联盟、华彬文化基金会联合主办,华彬芙丝提供支持。来自中新两国文化、金融、贸易等领域的知名人士齐聚一堂,共贺佳节。 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活动当天,旨在搭建中国-新加坡民间文化交流平台的“丝路文化交流中心”...
展览期间,周榕清教授在美术馆举办“漆画体验教室”,手把手指导观众漆画制作的技法。林文清摄 福建省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29日透露,为推进中日美术与漆艺的交流,由日中友好会馆与莲福文化传播(厦门)有限公司、日本亚洲太平洋观光社、日本黄檗文化促进会等机构联合举办的《漆源汇聚---莲福美术馆藏—中国漆画精品展》,正在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展出。这是中国漆画时隔20多年后在日中友好会馆的再次亮相。 ...
6日,第七届中国—南亚国际文化论坛在云南民族大学开幕。来自中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专家学者,就加强中国与南亚国家间文化交流展开研讨。 中国—南亚国际文化论坛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多家南亚学术机构共同创办,致力于推动中国和南亚国家加强文化交往与学术交流。该论坛自2008年在北京创立。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以“共商、共建、共享繁荣南亚,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吸引来自中国、印度、巴基斯...
第二届东盟文化周在北京文博会期间举办。杜燕摄 今天,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10月28日闭幕。组委会表示,文博会搭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共同繁荣。 启动语言文化传播新形式 国家出行,语言先行。在第十三届北京文博会期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上,记者了解到,“一带一路”沿线的52个国家,已经设立140所孔...
近日,张家口市农科院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冀张薯12号”马铃薯新品种所有权在俄罗斯授权转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不仅提升了张家口市农业科技的国际影响力,而且对我国马铃薯成果转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马铃薯是俄罗斯极为重要的农作物和餐桌主食,俄罗斯西伯利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我国在俄罗斯开办的中资企业,在俄罗斯拥有土地100万亩,主要从事境外农业项目开发...
作为我国文化悠久、影响广泛的两大民族,汉、藏之间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内容。敦煌遗书中多达上万件吐蕃统治敦煌地区留下的汉藏文佛教典籍、官私文书、诗文、账目、杂抄等,真实地呈现了汉藏文化早期交流的具体情形。 唐贞观八年(634),吐蕃遣使通贡,唐蕃之间的官方交往正式开始。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入藏,揭开了唐蕃文化交流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页。吐蕃开...
京台茶文化交流会现场 “十二三弦共五音,每声如截远人心。”一支曲,一盏茶,轻柔地引出两岸情缘。 6月24日,首届京台茶文化交流会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举办,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茶文化界、学术界、艺术界及知名茶人等近百人出席此次活动。本次交流活动由北京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北京中道公益基金会与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共同主办。 “海峡两岸有法缘、血缘、文脉多重关系,茶文化是海峡两岸炎黄子...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开放包容的中国精神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呼吁世界各国遵循开放包容的精神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2018年5月5日,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与故宫博物院共同创建中华文化客厅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太湖世界文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使领馆代表共同见证文创产品发布 3月28日,“新时代非遗文化走出国门·新起点工匠精神铸就辉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走进“一带一路”非遗传承文化交流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原外交部、文化部相关领导、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使、参赞、文博界专家、北京工美集团领导等百余位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共同参观探讨非遗景泰蓝、玉雕艺术,深化各国文化交流互鉴,为...
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文艺界联组会讨论上,委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会场气氛热烈活跃。全国政协委员、鲁迅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发言,建议发挥文化遗产工作的独特作用,助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交流互鉴。 安来顺说,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工作在过去五年中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了很大成绩。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
张骞“凿空”西域 提起“丝绸之路”,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张骞“凿空”西域的故事。实际上,在张骞之前,“丝绸之路”就以民众自发的形式开通,张骞的“凿空”,只不过是史书上第一次记载官方与中亚的往来。 汉武帝即位后,在前几代财力积累和国内较为稳定的基础上,力图改变之前的妥协策略,转而实施以进攻为主的大战略,派遣张骞作为使臣出使西域,即是这个大战略中的一环。 张骞于公元前138年...
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文化交流有过几次高潮,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西方文化的传入。这一次传入的起点,是明末清初;从地域上来说,就是澳门。”季先生的话,给了我们认识澳门历史与文化价值一个最恰当的切入点:澳门是中国认识西方文化的桥梁与门户。于2005年被列为中国第31个世界遗产的“澳门历史城区”,是澳门文化遗产的精华所在,是使澳门这个蕞尔之地具有世界性历史、文化价...
港媒称,江西南昌的汉代海昏侯墓考古近日取得新进展。考古学家除在墓园五号墓中找到一枚“刘充国印”,结合此前在刘贺墓中出土的木牍与《汉书》等文献记载,推测五号墓的墓主极可能是刘贺的长子刘充国,此外还在墓内寻获逾百件珍贵文物,其中韘形珮、玉剑彘等两千多年的精美玉器重现世间。 据香港《东方日报》网站1月31日报道,五号墓位于墓园北部,在海昏侯刘贺墓的正北方。海昏侯墓葬文物保护及技术保障负责人、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