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23日从安徽省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黄山市近十年陆续投入逾95亿元人民币,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和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 徽州建筑又称徽派建筑,流行于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县等),多为明清时期徽商所建。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 资料图:屯溪老街街景。徐雅娜 摄 ...
2007年4月28日,经过6年时间的施工,中国唯一一座清代徽州古建筑艺术博物馆--“清园”,在黄山市徽州区正式向游人开放。 12月21日,记者从安徽省黄山市官方获悉:为使徽州古建筑保护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法律依据,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于20日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的决议。条例将于2018年1月18日起实施。 徽州古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是珍贵...
近日,安徽博物院“徽州古建筑”数字展览上线。 “徽州古建筑”展览是安徽博物院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常设展览,展览通过文物、模型、图片等形式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徽州古村落水口、祠堂、牌坊、民居等各类建筑,反映出徽州古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此次数字展览运用3D、环物、视频、全景等多种数字技术除了对“徽州古建筑”实体展览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外,还针对部分古建筑进行了实地数字化采集,丰富了数字展览的内容。观众可以...
“徽州古建筑以保护名义产生的破坏仍然存在,徽派古民居和古祠堂等古建筑的保护依然存在困难。”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方利山近日在谈到徽州古建筑保护时表示。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方利山说,在这些绝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的背后,蕴藏的是徽州深厚的文化内涵。 方利山说,过去,人们对徽派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不高,对于整体、活...
截止目前,该县共投入资金7906万元,完成3个文保单位、8个古村落、97个徽州“十古”修缮保护工作。 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24个责任单位为成员的徽州古建主保护工作领导组,21个乡镇相应成立组织机构。 政策保障。制定出台《2014年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方案》及《2014年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重点工作任务》。 资金保障。争取中央和省专项资金648万元,设...
8月22日,观众在北京艺术博物馆观看“神工意匠——徽州古建筑雕刻艺术展”。 2014年8月22日,“神工意匠——徽州古建筑雕刻艺术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北京市文物局和安徽省文物局举办,展出明清时期徽州建筑构件94件,通过对徽州木雕、砖雕、石雕建筑构件的展示,为首都市民打开一扇了解徽州“三雕”技艺、感受徽州文化的窗口,展览将持续至11月18日。徽州古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既隐...
安徽黄山日前遭遇特大洪灾袭扰,千年古村落呈坎村里的易经馆、燕翼堂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损严重。最为可惜的是村里已有700年历史、徽州最古老石桥——环秀桥被洪水冲走。目前大部分构件已经找回,当地政府正面向社会征集照片为环秀桥复原提供参考。 站在490岁的奎光堂内,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贺为才颇为遗憾地说,环秀桥只能依靠征集照片进行复原,而照片只是外观,没有实际大...
建筑被称之为凝固的音乐,正是因为它们在设计、建造的时候就是由许多不同的音符、节拍和韵律所组成的。 在我国现存的不少古建筑中,保存了众多音响音韵的奇迹,如北京天坛皇穹宇殿的回音壁、三音石、五音石,寰丘坛上的太极石,其传声、回声的音乐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在山西永济,由《西厢记》而闻名的普救寺中莺莺塔的音响鸣叫作用成了一处奇观。还有甘肃嘉峪关关门外墙角下的一块奇石,击之如燕鸣,被称作嘉峪关八景中的...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