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唐代的雕塑、清朝的花瓶……在兰州“80后”小伙郭治辰的私人博物馆里,这些“穿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物件,是他珍爱的宝贝。“每天不来看上几遍,你就总觉得缺少点什么。”郭治辰说道。 近日,记者走访了郭治辰位于黄河岸边的私人博物馆。三百余平方米的面积,从选址到装修到古董的收集,郭治辰亲力亲为,只为亲手替自己从少年时期就喜爱并几近痴迷的古玩器物打造一个“家”。 “之前在国外留学的时候看展览,...
2000余件农耕民俗藏品建成该博物馆。 刘名山,是陕西省靖边县一名普通干部。近年来,他用省吃俭用省下来的20多万元钱,在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多地收集了2000余件农村生产、生活器具,建起了该县首家农耕民俗博物馆。 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传统生产、生活器具逐渐被淘汰,以前在普通农家很常见的一些器具,现在或已变成古董级物件。在刘名山的农耕民俗博物馆里,有封建社会时期女性三寸金莲的裹脚鞋,有...
11日,一篇题为《中文与日语自由切换——镇江博物馆最“牛”保安获赞》的网文在微信朋友圈里流传,讲述一位57岁的展厅管理员自学日语,为游客讲解的故事。很多网友点赞,称赞他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记者了解到,这位最“牛”保安是镇江博物馆一名普通的展厅管理员,他名叫钱晶辉,今年57岁,曾是市纺织厂的技术员。老钱会说日语,完全靠自学。他告诉记者,1978年省广播讲座教日语,他有一点英语基础...
斯塔拉斯坚科 Sergey Starostenko 摄 斯塔拉斯坚科 Sergey Starostenko 摄 乌克兰首都基辅的一家再生资源工厂利用在回收“原料”中发现的产于1889年的钢琴、二战纪念章、二战纪念币、铜茶壶、列宁像、熨斗、老照片、老相机、留声机、老式缝纫机、织布机等被市民不经意丢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