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罐高15.6、口径18、足径12.8厘米。这件粥罐,形为直口,圆肩,鼓腹渐收,底为康熙特有的两层台式圈足。器身刻大叶缠枝牡丹纹,刀法娴熟,纹饰清晰。外罩青釉,釉汁匀净,色泽青绿。器内白釉坚致、披光感强并多棕眼。外底白釉下,暗划双栏圈,具有康熙瓷的典型风貌。此外,特别之处是胎釉交接处有锯齿痕现象。 锯齿痕,通常被认定为只出现在乾隆朝的仿官、仿汝及豆青釉、茶叶末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上,并被学术界举为...
罐高15.6、口径18、足径12.8厘米。这件粥罐,形为直口,圆肩,鼓腹渐收,底为康熙特有的两层台式圈足。器身刻大叶缠枝牡丹纹,刀法娴熟,纹饰清晰。外罩青釉,釉汁匀净,色泽青绿。器内白釉坚致、披光感强并多棕眼。外底白釉下,暗划双栏圈,具有康熙瓷的典型风貌。此外,特别之处是胎釉交接处有锯齿痕现象。 清康熙年间豆青釉刻缠枝牡丹粥罐 锯齿痕,通常被认定为只出现在乾隆朝的仿官、仿汝及豆青釉、茶...
罐高15.6、口径18、足径12.8厘米。这件粥罐,形为直口,圆肩,鼓腹渐收,底为康熙特有的两层台式圈足。器身刻大叶缠枝牡丹纹,刀法娴熟,纹饰清晰。外罩青釉,釉汁匀净,色泽青绿。器内白釉坚致、披光感强并多棕眼。外底白釉下,暗划双栏圈,具有康熙瓷的典型风貌。此外,特别之处是胎釉交接处有锯齿痕现象。 锯齿痕,通常被认定为只出现在乾隆朝的仿官、仿汝及豆青釉、茶叶末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上,并被学术界举为断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