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月16日,“鉴镜知古——绍兴出土铜镜展”在海盐县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由海盐县博物馆与绍兴柯桥区博物馆联合主办,引进展出绍兴地区出土的80余面铜镜,利用实物与展板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从战国到清代不同历史时代表性镜种的集中展示,展现了铜镜在青铜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熠熠光彩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此次出土铜镜展览将持续至3月15日,届时将与馆内在展的张元济先生后人捐赠文物展和基本陈列“海盐•嬴政二十...
宋代古墓内出土的铜镜、酒杯等文物。岳华刚 摄 12月21日,四川青神县黑龙镇鸿化村大王沟在施工中发现了一宋代家族墓群,共有砖室墓葬9座,这是当地首次发现如此规模的宋代墓群,墓群中一夫妻合葬墓室内出土了酒杯、铜镜等文物。 据了解,12月1日青神县文保中心接到黑龙镇村民电话,称在鸿化村发现了疑似古墓,县文保中心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勘查。经现场勘查发现,在青神县黑龙镇鸿化村1组一小地名叫大王沟的...
11月11日,海宁市博物馆从绍兴柯桥区博物馆引进60件精美绝伦的铜镜,与本馆藏品结合,推出专题陈列“镜鉴古今——历代出土铜镜精品展”。此次展出的铜镜,涵盖了从汉代到清代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镜种,展现了青铜文化艺术宝库熠熠生辉之光彩。 铜镜是古代青铜器的一朵奇葩。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千百年来,铜镜被人们寄予了深厚的情怀与愿望。如今的铜镜,实用意义虽...
滨河新区203省道在拓宽改造过程中,文物保护部门对横城汉墓群进行抢救性挖掘,据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介绍,墓室内发现陶罐、铜镜、漆盒、陶盆等文物,墓室的建制反映出中原文化在汉朝就已经影响宁夏。 由于滨河新区203省道拓宽改造需要从5月26日开始,文物保护部门对此区域的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部分文物在5月31日出土。 古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 该墓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就发...
日前,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在淳化县车坞镇齐子塬村发现一座汉代墓葬。 据介绍,该墓葬墓室长2米,宽1.5米。从发现时的现场看,墓主人骨骼完整,因没有发现墓志铭等物,暂无法确认墓主人身份。从墓砖的形式和墓葬结构来看,初步判断属于汉代民间墓葬。经抢救性发掘,出土的随葬品有铜镜、铜带钩、大布黄天币、陶仓、陶灶、陶罐等文物16件,为研究汉代丧葬风俗和生活习俗提供了实物考证资料。
古铜镜在青铜器时代初期就已经出现,直到清代水银玻璃镜的出现,才使它退出了实用领域。然而,它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历史价值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研究与收藏。精致规整的两汉镜、富丽堂皇的隋唐镜、纤秀雅致的宋明镜,历代铜镜的铸造工艺、铜质、纹饰、铭文等无不反映特定的时代背景,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及风俗习惯。 本次展览精选绍兴地区出土的60枚历代铜镜,这批古铜镜时间从战国跨越到元明,涵...
当汉、唐两代,南京处于没落时,隔江相望的扬州恰恰发展成为大都市。近年来出土大量精美铜镜,就是这段繁华的佐证。11月29日,《镜华流光—扬州博物馆藏汉唐铜镜展》在市民俗博物馆(甘家大院)的临时展厅开展,展期为20天。 此次展出的铜镜共计60面,均是在历年来的考古发掘,出土于汉代、唐代两个时期的遗址与墓葬中。在这两个大一统的时代,扬州先后是西汉封国广陵国国都,以及隋唐建成的国际化大都市。政治经...
当汉、唐两代,南京处于没落时,隔江相望的扬州恰恰发展成为大都市。近年来出土了大量精美铜镜,就是这段繁华的佐证。12月29日,《镜华流光——扬州博物馆藏汉唐铜镜展》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临时展厅开展,展期为20天。 此次展出的铜镜共计60面,均是在历年来的考古发掘,出土于汉代、唐代两个时期的遗址与墓葬中。在这两个大一统的时代,扬州先后是西汉封国广陵国国都,以及隋唐建成的国际化大都市。政治经济的...
眉县常兴镇汉代墓葬出土的文物。 8月18日,在宝鸡眉县常兴镇大明公司项目建设场地,工作人员在进行前期文物勘探过程中发现古墓一座。眉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随后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各类文物34件(组),其中铜镜一面,铜钱60枚,玉晗1枚,绿釉陶壶2件,绿釉陶仓1件,奁盒1件,灰陶罐23件,砺石1件,其余残片若干。 经文物专家考证,此墓葬为西汉晚期的一座平民墓葬,由于在文物发掘过程中得到...
重庆市大足石刻研究院工作人员在大足区城东的宋代墓葬群清理墓室里精美的石刻造像。 今年7月底,重庆市大足区城东和龙岗街道先后出土两处宋代墓葬。重庆市大足石刻研究院随即组成工作组进行抢救性发掘和保护,并将墓葬雕刻整体搬运至文物库房保存。墓葬出土了记载墓主所处时代及其生平事迹的墓志,以及铜镜、陶碗、陶盏等随葬品,还在墓室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石刻造像。 据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介绍,由于宋...
挖出的部分铁器。 挖出的铜镜表面很光滑。 2月28日,即墨市鳌山卫镇沪沱村村民建房挖地基时,意外挖出铜镜、犁耙等古物,还发现了一处石棺。村民称,衣氏家谱记载,本村曾有一位知县埋葬于此,怀疑这里可能是一座 600年前的知县古墓,随后村民敬畏地燃放鞭炮并烧纸,然后予以回填。2月29日,专家鉴定,出土的铜镜等古董为明代陪葬品。 28日傍晚,记者闻讯赶到沪沱村村东新房建设现场时,一些村民将一处...
12月6日,盱眙县举办铜镜展,共展出国家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42件、三级文物52件 12月6日,盱眙县举办铜镜展,共展出国家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42件、三级文物52件。据悉,盱眙先有千年古都,后据军事重镇,使这里成为中国古代出土、传世铜镜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尤以汉唐铜镜最富特色。此次展览精选了在当地古代墓葬出土的铜镜100面,上起西周,下至元明。
8月22日,陕西凤翔县柳林镇发掘出一座汉代墓葬,出土陶器15件、铁斧1把、连弧纹铜镜1枚,其中连弧纹铜镜背饰纹中铸有48字铭文,镜面光亮可以鉴人。 凤翔县博物馆 供图 中新网西安9月1日电 (田进 孙宗贤)记者1日从陕西省凤翔县博物馆证实,凤翔县博物馆、文管所近日对当地一座西汉砖室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出土多件陶质文物及连弧纹铜镜1枚,其中连弧纹铜镜背饰纹中铸有48字铭文,镜面光亮如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