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ⅷ-9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石屏县、晋宁县 申报日期 2006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属传统民间金属制作工艺,现仅存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异龙镇冒合岳家湾村、坝心镇和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 走银即镀银,乌铜走银即在铜胚上镂刻出精美的纹饰图样,然后在阴刻的纹饰内镀银或金,再将铜胚表面处理成黑色,使其在庄重深沉的黑底上衬...
“乌铜走银”是云南古老的手工技艺,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然而如今却也濒临失传危机。 何为乌铜走银 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艺,始创于清雍正年间的云南石屏县,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利用高温使银(或金)与乌铜融为一体,再经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后,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
云南斑铜和乌铜走银,都是享誉中国工艺美术界的铜艺奇葩,也都是唯云南所独有的著名金属工艺美术品。长期以来,昆明市斑铜厂的工艺美术师们倾注心血钻研斑铜和乌铜走银融合的工艺突破,设计制作的云南斑铜嫁接乌铜走银工美品巧夺天工,成为业界闻名且身价高昂的独特金属工艺品。 云南有斑铜,于是斑铜与其它铜材料结合的工艺美术品也为云南所独有。远在上世纪前期,昆明斑铜老店“造化庐”已有将黄铜、紫铜与斑铜混合制作铜器的...
2011年1月30日,“官渡饵块传习馆”在官渡古镇授牌成立,成为继“乌铜走银传习馆”之后,古镇的第二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基地。身为“乌铜走银传习馆”与“官渡饵块传习馆”两馆馆长的金永才说:“开办传习馆完全是凭个人的兴趣,在目前的情况下传习馆用通俗的话说还是一个‘赔钱的买卖&...
近日,云南省首个“乌铜走银传习馆”授牌仪式在昆明市官渡古镇举办,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金永财也同时举行了正式的收徒仪式,自此又有了4个年轻的徒弟。 有着280年历史的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工艺品,始创于云南石屏。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再打磨光滑,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
中新网昆明8月19日电(赵于北田洪)8月19日,位于昆明市官渡古镇内的金李记乌铜走银传习馆举行收徒仪式。今后,有着280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将有望代代相传。 乌铜走银是云南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技艺。诞生至今,已走过280年的岁月,始创于清雍正年间云南石屏。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经过处理后底铜自然变为乌...
说到中国铜艺,人们不自觉的会想到北京的景泰蓝,其实,我们云南的乌铜走银历史上曾与景泰蓝并称“天下铜艺双绝”。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北京景泰蓝风生水起,一路走红,成为我国知名的铜器工艺品,而云南的乌铜走银却销声匿迹,已经到了失传的地步。近年来,这一濒临灭绝的乌铜走银制作工艺又在晋宁县晋城镇天城门村有了新的传人,他就是在困境中传承民间艺术的农家子弟袁昆林。一上世纪2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