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巴斯市东亚艺术博物馆17日凌晨失窃,数件价值不菲的中国文物被盗。 警方说,4名蒙面盗贼从博物馆一楼破窗而入,得手后乘车逃离。据悉,被盗文物包括明朝早期的猴抱桃玉雕、明代成套十四件黄金带銙和清代玉鸳鸯等。 警方说,被盗文物的经济价值各异,但从文化价值上来说是无价的。警方希望公众提供线索帮助破案。 博物馆方面说,此次被盗损失惨重,博物馆将因此闭馆直至下月重开,随后...
近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2017年度全国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全国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及文物执法机构开展文物执法巡查232103次,发现各类违法行为679起,其中按简易程序处理522起,按一般程序立案查处157起。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违法案件立案90起,实施行政处罚32起,责令改正70起,涉嫌犯罪移交公安机关6起,纪检监察机关实施责任追究8起。 全国“12359”文物违...
4月13日,2018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年度峰会在绍兴召开。本届峰会由中拍协艺委会主办、浙江拍协协办、西泠拍卖承办,雅昌集团、BOE京东方、柏融投资、《典藏》、东煜文化、北创会展、《中国拍卖》等有关单位支持。 峰会以"坚守与前行"为主题,全天上、下半场,以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的形式展开,来自业内外180位人士共同探讨拍卖行业未来发展应当要坚守的精神、法则、伦理道德,以及新时代下行业发展的...
我国目前已有4246家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博物馆参观者已从7亿多人次,增长到超过9亿人次。博物馆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场所,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对展示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提升人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近来《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评分9.3分,长期居于观众最喜爱的纪录片排行榜前列;《国家宝藏》携手全国九大博物馆讲述了27件国宝的前世今生,成为央视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博物馆里...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到中国境外的中国文物大约有164万件……
调研临安区天目窑遗址群 调研永嘉县瓯窑小镇 3月18日至24日,为持续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整体保护与申遗工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沈阳一行来浙江调研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史迹。期间,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等领导一同调研。 调研组先后调研了温州市国安寺石塔和江心屿双塔、永嘉县瓯窑小镇、台州市章安古城遗址、天台县国清寺、舟山市普陀山普济寺和潮音洞、杭州市凤凰...
将军俑、铠甲俑、陶马俑、陶器、青铜器、金银器……一场由中英双方共同策划的“秦始皇与兵马俑”大型特展正在英国利物浦世界博物馆展出。英国媒体用“大片式的展览”“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来形容此次展览。 近年来,中国文博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不仅国内博物馆之间的文物交流展览活动日趋频繁,而且有更多的中华文物瑰宝逐渐走出国门,引发外国游客的排队观展。 透过文物看中国 苏莉是一名来自俄...
“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中国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国际博物馆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全国政协委员、鲁迅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安来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这让他有机会从另一个视角看中国博物馆的国际地位。 成立于1946年11月的国际博物馆协会,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非政府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精神文化积累下来的财富。因此对它的保护和研究不同于对政府管理下的一般性生活事务的处理方式,只能用人文科学的理论知识和作业方法,遵循人类文化法则加以处理,才能科学有效地达到预期目标。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1929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酷爱民间文学艺术,从事民俗学研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953...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文物普查,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其生存状态,将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
文化部部长雒树刚13日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全国文化遗产家底已基本摸清,为做好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雒树刚介绍,近年来,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等,基本摸清了文化遗产家底,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约1.08亿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87万项,348个地方戏曲剧种,革命旧址3.3万多...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河南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马萧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相成/摄 11日,中国经济网2018年全国两会特别节目“代表委员谈文化”中,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河南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马萧林表示,摸清我国文物宝藏“家底”,给保护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下一步就是如何做好传承创新工作。 据记者了解,2012年至2017年,国务院牵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2018年新春前夕,中国-欧盟旅游年启动之际,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合作,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文具及办公用品展览会上举办“中国文博创意”主题活动,以展示中国文博文创品牌、拓宽中国文创产品国际推广渠道、探索产业合作联动模式为目的,讲好中国故事,为对外文化贸易开辟新的增长点。 1月24日至2月2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召集...
“非物质文化遗产滚滚而来的热潮中,我们在追究原因时应该反思:是因为我们离开它太久了,我们太想念它、太需求它了。我们急需要有一个热烈的环境去讨论、并有责任回答实践中所提出来的诸多问题。”由中国民俗学会与学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文化传统与民间信仰——第二届海峡两岸民间文化学术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说。 民间信仰是文化有机体的重要构成 在《中国民...
2018年2月3日,由中国园林博物馆、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主办的“剑指苍穹的执着——走进古中山国”展览于2月2日开展,展览精选105套(230件)古中山国文物精品,其中包含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在寒假和春节期间为游客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