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都江堰伏龙观古建筑群文物维修工作基本完工了!都江堰市昨日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在历时一年半时间的艰苦努力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遗产地青城山·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伏龙观古建筑群主要建筑修复工作已基本完成。在本月底,伏龙观古建筑群的文物修复及非文物修复的所有工作都将全面完成,预计将在28日举行隆重的竣工典礼。 “这是中央下拨资金进行恢复重建文物修复工程中,第一个基...
暴风雪造成河北正定隆兴寺内古树受损 河北正定隆兴寺雪灾后自救 11月10至1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突降暴雪,对位于正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建筑群正定隆兴寺造成了较大损失,由于积雪太重,300余株古树名木,包括千年古槐、松柏以及丁香、杏树等大多被压断树枝,树身倾斜欲倒。有5株粗壮松柏树连根拔起倒地。本次雪灾使大悲阁前及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周围树木损伤最重,压断的树枝遍地倒伏。灾情发生后...
备受关注的四川省都江堰灾后抢救保护工程,自2008年6月30日采用同步勘察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监理的形式开工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文物局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在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四川省文物部门的积极努力下,目前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截止2009年9月,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设计、广西文保中心施工、河北木石古建筑公司监理的都江堰伏龙观抢救...
板桥镇发掘出的北宋时期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右下图为出土的疑似宋三彩陶瓷。 10月9日,记者从胶州市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了解到,当天从现场清理出来了山东博山窑的疑似宋三彩瓷壶。目前,板桥镇北宋时期的两处主要建筑群已经完全显露出来,考古发掘工作进入了更加细致的清理阶段。考古专家介绍说,北宋时期文化层清理工作结束后,下一步将对唐代文化层进行发掘。 现场清出博山窑瓷器 10月9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
板桥镇遗址西侧的北宋建筑群露出真容。 北宋建筑群发现的青砖走廊。 9月27日,胶州市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继续进行,因工地现场东侧“扰乱层”土层没有被清理掉,考古人员转而清理附近的土层,出土了龙泉窑珍贵瓷器等文物。考古发掘人员同时开始集中精力对工地西侧的北宋建筑群遗址进行清理,此处的建筑群逐渐露出真容,整个建筑系统非常完美。在清理南侧的北宋时期文化土层时,考古人...
近日,广东省封开县文物普查队在金装镇望高村发现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民居200多栋,以清代民居建筑为主。古建筑中最有价值的是分布集中的二十多栋富有岭南特色的配封火山墙的古民居。这部分民居分为朱屋、梁屋、袁屋(上四座、下四座)等,均为三间三进(或四进)合院式布局,单檐布瓦硬山顶配锅耳式封火山墙。房屋外墙均用青砖砌筑,部分里墙采用泥砖砌筑(俗称金包银)。主体建筑两边通常建有两至三列泥砖砌墙的附屋。象这样数...
记者日前从四川省都江堰市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获悉,经过5个多月的紧张工作,《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灾后评估报告》编写完成,日前上报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中国办事处。据悉,都江堰古建筑群灾后重建工作将力争在明年5月12日前完成。 据介绍,地震后,都江堰市遗产办争取到了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世界遗产中心4万美元的紧急援助,在经过现场调查、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他们用5个多月...
杨家大院 房山区文物普查队,近日在南窖乡发现一处古村落——水峪村。这是深山区典型的自然村落,600间、10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坐落在水峪村东缓坡之上,目前保留得都比较完整。一条S型的青石砌成的古道贯穿全村,村落成圆形,面南朝北,依山而建,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其最具代表性建筑有杨家大院、瓮门、娘娘庙等。 杨家大院位于水峪西山,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主体建设以北方风格为基准,石砌而成...
在“5·12”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略阳县紫云宫古建筑群保护维修工程日前正式启动。 紫云宫又名新江神庙,修建于清代,2003年9月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氐羌文化在汉中仅存的一处遗址。紫云宫位于略阳县高台子小学院内,占地约1200平方米,整个建筑由四合院、古戏楼、钟楼和鼓楼组成,大小房舍共12间。紫云宫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人为破坏严重,...
目前,南京市中山南路南捕厅的甘熙故居(南京民俗博物馆)正在大变样,因民俗博物馆大门北面的拆迁施工,甘家大院北侧路面地基明显下沉,墙体也出现多处开裂。 记者昨天在民俗博物馆门前看到,沿中山南路一线徽派建筑已初现历史街区风采。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沈浩说,这个地块不久前刚刚进行了拆迁,但让民俗馆方面始料不及的是,博物馆门口不足3米宽的小路居然成了施工队的一条独行“运输线”,运送砖土...
2008年6月30日上午,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在都江堰市举行了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古建筑群抢救保护工程开工仪式。文化部部长蔡武,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军,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兴初,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彦蓉,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葛红林,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国家宗教局一司副司长王哲一,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保明,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等出席了开工仪式。 ...
6月30日,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古建筑群灾后抢救保护工程开工仪式在四川省都江堰市举行,这标志着地震灾区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全面启动。文化部部长蔡武,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张柏,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新初,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以及国家宗教局、国家旅游局、上海市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仪式。 蔡武在启动仪式上发表讲话。他说,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灾区各级文物机构、文物工作者,...
经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论证,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古建筑群抢救保护工程30日正式开工。这是汶川地震后正式启动的第一个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工期预计2年至3年。 据了解,抢救保护工程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勘察设计总负责,施工单位为泉州刺桐古建筑公司和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河北木石古代建筑设计公司监理。 据广西文保中心主任张宪文介绍,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都江堰古建筑群抢救性清理、排险、基础加固、全...
记者近日从山西省考古所获悉,不久前,山西省宁武县城南约25公里的迭台寺乡西沟村发现一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侯家民居。 据考证,侯家民居建于清代。该建筑依沟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780平方米,共有房屋212间。侯家始祖侯容保于明代宣德年被封为镇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太原府阳曲县人。到明正德年迁于宁武。侯家从清康熙年间到同治年间,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
英文名称:Ancient Building Complex in the Wudang Mountains 编号:200-013 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12月15日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