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朝时期倭寇有个怪现象,那就是十个倭寇中有九个是中国人。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嘉靖三十二年夏,一个普通的早晨,浙江嘉兴盐邑县早起赶海的老百姓惊奇地发现,一艘长八九丈的海船停泊在海滩,船上有六十几个“髡头鸟音”的怪人,还带着枪刀弓矢。当地的巡海官军百余名围了上去,问他们为何而来,无奈语言不通,只好搬出一张小木柜铺上纸,用笔交谈,船上一个懂汉字的人写道:“我们是日本人,从本国而来,停船是...
利玛窦向中国官员传授西方科学知识。 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他不但在哲学、神学方面有很深造诣,而且通晓数学、地理、医药、钟表、音乐等多方面知识。30岁时,利玛窦由印度辗转来到中国澳门,从此开始了他后半生在中国的文明之旅。其间,他三次来到南京,他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说,南京给他留下了极深极好的印象。 搭“顺风船”来南京 明王朝初期,奉行闭...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西北约40多公里处,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世界文化遗产。然而近日有文物保护爱好者反映,明十三陵中,崇祯皇帝的陵墓——思陵,发生了文物失踪事件,疑似被盗。据反映,失踪的文物是一对儿蜡扦,也就是烛台,可能已经失踪了半年多。层层安保之下,文物如何被盗? 思陵石五供原样 被盗后的石五供 在微博以及贴吧,有文保爱好者反...
近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展“秦汉文明”特展,展出来自中国32家博物馆的160多件展品,其中陕西4家文博单位贡献了61件套参展文物,再次彰显了文物大省的底气。 本次展览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继2004年举办“走向盛唐”和2010年举办“中国元代艺术展”之后的又一次中国文物大展,是近期最重要的中美文化交流项目。 展览由国家文物局和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
西汉时期开凿的昆明池面积约为14.2平方公里,到唐代中期扩大为15.4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杭州西湖的面积。池底部深浅不一,最深处约3.3米。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的考古队日前透露的。西安汉唐昆明池考古勘探与试掘,首次从考古学上确定了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的昆明池池岸及进出水系统,清晰揭示出汉唐时期这一重大水利工程的宏伟面貌。 昆明池是汉武帝在上林苑中开挖...
近日,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与北京服装学院的专家来到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进一步鉴定明代康山邵南夫妇墓出土的丝织品,发现了江南地区较为少见的褡护。 康山古墓葬群位于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康山街道石泉桥村。 2014年底,湖州开发区在整理废弃矿区时,发现了此墓。经抢救发掘,共清理了4座明代合葬墓,其中包括邵南夫妇墓、邵公夫妇墓及2座无名砖室合葬墓。邵南夫妇墓为康山古墓葬群抢救性发掘中收获...
近年来在中国学术界有一个新观念: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区的国家。这在几十年前还不是那么被重视,而现在已经被进一步认识到,因此区域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在这些年是逐渐进步的。区域文化也有不同层次,有的范围很广,有的范围就比较窄。区域文化研究的萌芽相当晚,据我个人了解,上世纪30年代学术界成立了一个吴越文化研究会,吴越文化是中国最早提出的一个区域文化,40年代兴起的是巴蜀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开始...
内容提要:明清时期的饮食生活十分丰富,不同地域因其物产、风俗之不同,形成了鲜明的饮食品味差异。江南常有“三白酒”之名,是太湖平原地区的独特产品,为明清时代文人笔下描画的江南重要风物,亦为品味太湖美食时所常见。本文对“江南三白”及其若干代表性产地作了初步的解读,分析其间存在的文化地方感及其形成的区分意识,物质品味与文化意象,揭示其秉具的江南水乡文化的典型特质,以及当中鲜明的“地方”感,其中蕴含着与其...
商周铜鼎、秦汉陶俑,古老的过往从展柜中站起来,活生生来到眼前。“清华简”、西汉编钟,我们从一件件文物中窥探时间的秘密,探寻我们的文化脉络。 构建起自己鲜明的文化符号,与世界对话,中国的博物馆要大胆地“走出去”。文物有国籍,但文明无边界。博物馆所肩负的传承文明薪火的重任,从宽广的视野来审视,参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保护,丰富充实人类文明版图,是题中应有之义。 拥抱并主动融入国际文化,是中国博...
唐明皇的“幸蜀记”,实际上就是他的“逃亡之旅”:以“马嵬驿”兵变为标志,唐明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惊世爱情顿时化为泡影,彪炳历史的大唐盛世,也随之化为泡影。——这个历史节点总是令我们深长思之:唐明皇的爱情已有白居易先生的《长恨歌》总结,我们要思考的是,一个王朝,一个民族,如此辉煌的盛世,怎么因权贵集团的荒淫与倾轧,就忽喇喇似大厦倾,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是长期的藩镇割据,和对民族文明积累...
为加强对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遗产价值研究、进一步推进保护工作,3月24日至25日,广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小组办公室、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中山大学在广州联合主办“海上丝绸之路与人类文明进程”学术研讨会,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以“海上丝绸之路与人类文明进程”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海上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与古代城市发展”...
绍兴市上虞区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功德坊——西桥石牌坊加固修缮工程于日前顺利竣工。 西桥石牌坊位于上虞区下管镇西桥村管溪西,据《上虞管溪徐氏》记载,是为旌表下管孝子徐文彪功绩而立的纪念性建筑。西桥石牌坊又称五经牌坊,由“凡以五经取科第者,次第列名于上”得名。始建于明嘉靖戊戌年(1538),三间四柱,青白石仿木建筑构造,明间正中横匾正背面分别阴刻“五经科第”、“恩光奕世”八个大字,横梁两面则详细记...
当地时间3月27日晚6时许,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岛上的大都会博物馆内,本年度全美规模最大的中国文化艺术展览“秦汉文明”展举办开幕式。中国文化部部长雒树刚、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中国驻纽约总领事章启月、大都会博物馆馆长康柏堂等中美政要与会。 开幕式上,雒树刚部长首先宣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发来的贺词。刘延东副总理指出,“秦汉文明”展是2016年中美元首杭州会晤成果之...
大兴安岭史前岩画遗迹钟欣摄 3月27日,大兴安岭地委宣传部对外发布消息,大兴安岭考古人员于日前在该地区伊勒呼里山北坡的新林、呼中发现岩画遗迹,当地岩画研究人员分析称,这处遗迹距今约有7000年至8000年历史。 大兴安岭是中国古代鲜卑、室韦、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发祥地和繁衍地,在历史上同属中华文化传承地区,其中大兴安岭彩绘岩画是位于中国最北的岩画遗存。 自2016年3月在大兴安岭南麓...
近日,一枚汉代玉印章穿越历史,在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重现天日。玉印章上以篆书阴刻“郭张儿印”,考古人员认为墓主身份等级很高,但下葬不久后就遭遇毁墓,充满未解之谜。 金砂山出土器物 时代可能是春秋时期 晋宁区上蒜镇金砂村后山上,距石寨山墓地直线距离2公里的地方,有个金砂山墓地。 2014年和2015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金砂山墓地进行了考古钻探和发掘。在山顶清理的墓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