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濮阳人巴某在南水北调安阳段工地驾驶推土机推土时,无意中挖出许多青砖,猜想到下面可能有古墓,遂叫上工友一起进行挖掘,挖出一汉代文物(如图)。 7月6日,安阳县公安局安丰派出所接到报警,有一伙人在南水北调工程沟渠内盗掘古墓葬,民警及时赶到现场,将他们抓获。经审讯,嫌疑人均是濮阳市人。 9日,经安阳县文物部门鉴定,巴某挖出的物品是汉代的,名字叫“飨”,属于国家三级文物,目前已...
近日,经过考古学家近3个月的精心发掘,位于我市大坞镇西北染山脚下的一座典型汉代墓穴终于向人们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此墓是由原山石凿成的长方形多室墓,东西长6.2米,南北长12.3米,由墓道、前室、南北两耳室和五个墓室组成,每个墓室南北长3米,东西宽2米,高2米。这次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鎏金青铜器和车马冥器饰件、五铢钱、玉器、原始青瓷、12块汉画像石及玉衣的玉片等,且部分玉衣的玉片雕有图案并镶嵌金...
同一区域内,叠压着从商周时期至清朝,共6层不同时期的文物,有装满“开元通宝”的钱罐,有商周时期、汉代的房屋遗址,甚至还有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目前,合川猴清庙遗址正在发掘,记者昨日随市文物考古所相关负责人赶到现场,进行了一番打探。 遗址包含六大文化层 据介绍,猴清庙遗址位于合川区铜溪镇纱帽村二社,东距合川城区约3公里。遗址面积约2.6万平方米,目前已发掘面积约有600平方米...
昨天,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考古人员在宣汉县下八乡陈家坝、建设坝、周家梁和南坝镇天车坝发现多处汉代遗址。 5—6月,为配合中石油在宣汉县境内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受中石油委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宣汉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宣汉周家梁净化厂及其管道施工现场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取得重要成果。省、县考古人员共发现10处文物点,其中汉代遗址4处,明清窑址1处,清代寨子1处,清代墓群3处,近现代战役遗址...
经过考古学家一个多月的精心发掘,位于滕州市大坞镇西北染山脚下的一座典型汉代墓穴终于向人们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此墓是由原山石凿成的长方形多室墓,据勘测,东西6.2米,南北12.3米,由墓道、前室、南北两侧室、五个墓室组成,这次抢救性发掘共出土汉画像石12块、画面14副、墓圹壁画11处和一些青铜器、瓷器、玉器、陶器等物品,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墓室主人当年生活的现状。 从墓葬的形制、墓主身穿玉衣且衣...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京沪高速铁路沿线进行调研时,在大汶口镇东大吴村发现了一处大型古墓群,总面积八百多平方米。经过一系列部署,上周开始对古墓进行挖掘。 据了解,今年2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京沪高速铁路沿线进行调研,在大汶口镇东大吴村发现这处大型古墓群,古墓群由二十四座古墓组成,总面积八百多平方米,二十四座古墓样式、大小各不相同,有方形、圆形,还有以前很少发现的不标准的半拱形。经过逐一考查,专家...
日前,长兴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分别在夹浦镇太平桥村和月明村发现上无胥新石器至春秋战国遗址和月亮山汉代窑址,为环太湖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又一新平台。 上无胥遗址位于江浙交界的夹浦镇太平村上无胥自然村一凸起于平原水网的台地之西南角,这里东距太湖仅3公里。为春秋时期吴王夫概在长兴建城演练水兵、步兵的属地。现已初步探明遗址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120×80平方米,文化层0.30—1.2米不等,采...
道教碑刻 近日,达州市通川区文物管理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北外镇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3处,其中张家坝的汉代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据了解,从4月14日起,区文物管理所在历时二十余天田野地毯式的调查中,在北外镇新发现13处文物点,其中包括汉代遗址1处,汉代墓群1处,崖墓(群)2处4座,明代墓葬1处,清代墓(群)6处,古寨1处,道教碑刻1处。 据该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川区以前也发现过...
记者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此间文物专家在位于陕西省东部的潼关县“十二连城”一烽火台旁发现了汉代建筑遗迹,这一重要发现使该遗址多年悬而未决的年代定性有望获得解决。 潼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关隘之一,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三角地带,素有“鸡鸣闻三省”的交通要冲之称。 陕西省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专家组日前到潼关县野外调查时,在距离R...
日前,微山县两城一中的校园内发现一汉墓群,此墓群是该校在建设教学楼的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据悉,当地文物部门已对发现的14座墓穴采取了保护性发掘,共出土鼎、壶、盘、盒、俑等文物20余件。 4月19日下午,记者赶到了微山县两城一中。在发掘现场(如图),记者看到,该学校的教学楼刚开始打地基,工地的东半部分是已被发掘完毕的墓穴,而施工人员在这部分区域也没有继续施工。该校的焦校长介绍,4月2日,他们学校根据...
日前,微山县两城一中的校园内发现一汉墓群,此墓群是该校在建设教学楼的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据悉,当地文物部门已对发现的14座墓穴采取了保护性发掘,共出土鼎、壶、盘、盒、俑等文物20余件。 4月19日下午,记者赶到了微山县两城一中。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该学校的教学楼刚开始打地基,工地的东半部分是已被发掘完毕的墓穴,而施工人员在这部分区域也没有继续施工。该校的焦校长介绍,4月2日,他们学校根据新教学楼...
经过半个多月的考证,古文物大省山西省不久前新发现的古代墓葬群被证实为一处成片、成规模的汉代和明清前期墓葬群。 据山西省文物局介绍,此次发现的墓葬群位于山西省盂县孙家庄镇大吉村,是在今年3月中旬修筑公路时发现的,古墓文物未造成破坏。通过有关文物专家半个多月的挖掘清理,证实这是一处汉代和明清前期的古墓群。墓中的尸体呈仰卧状或侧卧状,其中陪葬品不多,大多为陶器,少的有二三件,多的有十来件。 考古专家...
最近,盂县发现了一处较大规模的古代墓葬群。经过半个多月的清理,证实这是一处成片、成规模的汉代墓葬群,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墓葬群位于盂县孙家庄镇大吉村,是在今年3月中旬修筑县重点工程水神山公路时发现的,古墓文物未造成破坏。通过省市文物专家半个多月的挖掘清理,证实这是一处汉代和明清前期的古墓群。墓中的尸体呈仰卧状或侧卧状,其中陪葬品不算多,大多为陶器,少的有二三件,多的有十来件。 考古专家称,...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樊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日前在襄樊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了一处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东周至汉代遗址。 据介绍,该遗址位于襄樊市襄阳区东津镇周寨村后王岗,距离2006年已发掘的东津陈坡古墓约4000米。地表暴露有丰富的陶片,所见陶片以汉代为主,有陶罐、盆、瓮、瓦等,并可见到少量的东周时期的陶器残片。在遗址内土层的断面,可以看到至少有70厘米厚的文化层,并且在汉代文化层下有东周...
在文物考古人员长达一个星期的发掘下,3月30日,省城生物园区的一座千年古墓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完全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古墓就在工地的那个角上。”30日上午,在青海威思顿粉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前的一个工地上,几名施工人员一边带路,一边向记者讲述着他们发现古墓时的情况。“大概在一周前,我们在用挖掘机平整地面时,挖掘机突然挖到一块硬东西。”一名男子回忆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