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宝坻区的窝头河是条古河道,河两岸景色宜人,对于河名的来历有人说是因为河中有个小岛形似窝头,也有人说曾经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就在这条河的不远处的歇马台村,曾经在1984年就发掘出古代遗址。如今为配合歇马台村还迁房项目的工程施工,今年4月至今,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再次对歇马台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而此次是首次大面积地对该遗址的发掘,跨越商、周、战国,出土墓葬30座,并首次出土仿青铜的陪葬礼器。 遗址...
叶家山曾侯大墓M111墓室中18日惊现“青铜双面人像”,引起全国文化考古界广泛关注。这件“青铜双面人像”究竟有何用途?19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总领队黄凤春提出,这或是马车上的一件饰品。类似饰品在商末和西周初并不罕见。 在18日下午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节目中,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昌平近距离观察后介绍,新发现的双面铜像位于墓...
武汉晚报讯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葬群考古发掘渐入尾声,考古人员又有惊喜发现,一件保存完好的青铜双面人头像首现于墓葬。 这件青铜双面人头像发现于最大墓葬M111中,其面部轮廓清晰,眼睛大、颧骨高,头顶处有角一样的突起,类似人或神的造型。 据了解,截至7月18日,叶家山考古发掘工作基本“收官”,其最大墓葬M111中的主要随葬品已全部“暴露”出来。包括5只编钟、20件鼎、12件簋等主要器物将移送...
记者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文产办获悉,近日,施工人员在镇雄县五德镇杨柳湾村开山辟路时,挖掘出一些盆形金属器物残块。专家们考证发现,出土的釜、壶、盘、洗等4件文物均属于汉代青铜器。 7月13日上午,镇雄县宣传、文化、公安等部门人员赶到杨柳湾村,对文物发现地进行了妥善保护。云南省、昭通市文物考古专家赶到现场后,开展实地发掘和考古。当天下午,考古人员在长约10米的地埂子中陆续发掘出4件粘满泥土的金属器物...
这是7月18日拍摄的M111墓葬出土的青铜双面人头像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葬群考古发掘渐入尾声,考古人员又有惊喜发现,一件保存完好的青铜双面人头像首现于墓葬。这件青铜双面人头像发现于最大墓葬M111中,其面部轮廓清晰,眼睛大、颧骨高,头顶处有角一样的突起,类似人或神的造型。据了解,截至7月18日,叶家山考古发掘工作基本“收官”,其最大墓葬M111中的主要随葬品已全部̶...
叶家山最大墓M111墓发掘出“青铜双面神像”。 位于椁和棺之间,对应墓主头部,为西周墓首见 叶家山西周墓葬群的野外考古发掘工作逐渐进入尾声,昨日又有重大发现,一件青铜双面神像惊现最大墓M111墓底,位于棺椁之中,墓主人头部的正上方。专家表示,如此形状、放在如此位置的文物,在国内西周墓中还是首次见到。 此外,在棺椁的中部,发现了很多金箔和玉器,金箔上还镶有兽面纹,这...
“棒槌”、“烧包”是古玩行当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们对那些自认“高手”、但鉴定水平有限却自信满满想来“捡漏”的藏家的统称。这样的人很容易中了古玩行当“故弄玄虚”、“借刀宰人”的招数。 案例:江湖高手也被忽悠 年年打雁,今年却被雁琢眼。对于从湖南来疆做生意...
发掘现场已拉起警戒,派专人值守。 发掘出土的壶、盘等文物 挖机挥舞着手臂开山辟路,突然,一个锈迹斑斑的盆形金属器物残块冒了出来,施工工人和当地村民一看,立即停止施工并电话联系相关专家进行考证。这是7月11日发生在昭通镇雄县五德镇杨柳湾村的情景。随着省、市、县三级文物专家的现场发掘和全面考证,很快揭开了这些文物的神秘面纱:所发掘出土的釜、壶、盘、洗等4件文物均属于在地...
挖掘后的墓坑杂草丛生。 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走进玉溪市江川县,伫立于县城入口的巨大牛虎铜案成为江川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这具青铜材料铸成的案祭礼器,以极高的艺术境界和观赏价值,成为中国青铜艺术品的杰作,1972年在李家山出土时也让位于抚仙湖及星云湖之间的高原水乡江川名噪一时。 青铜对于江川人而言,是老祖宗留下地揭开古滇文明神秘面纱的珍贵文物,也是日常生活里司空见惯的勺碟壶炊、锅碗瓢...
青铜器出土后,应该如何保护?昨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所有青铜器出土后,首先要“看一次病”,再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这位专家告诉记者,青铜器在地下埋了许多年,出土后会形成铜锈。这些珍贵文物出土后,专家首先要对器物上的锈样进行采样、检测,甄别它们是有害锈还是无害锈。“如果是无害锈,我们就把器物独立隔离存放,以免感染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