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北省考古发掘报告第二号”即《唐县高昌墓地发掘报告》近日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河北省文物局共同编著。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宏大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线工程是这一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干渠河北段沿太行山山前地带,南北纵向穿越,全长464千米。通过考古调查勘探,沿线发现...
保护古沉船难度在哪儿? 记者了解到,庄河市海监部门在黑岛老人石附近海域检查处理过外地来的非法打捞船,但对他们的行为还只能按照污染海域等相关法规来处罚,惩治效果并不理想。 庄河市渔政管理所副所长 李开峰: 登上那艘外地打捞船以后,我们发现船上有些破铜烂铁,他们说正在打捞沉船。让他们出示打捞证明,他们拿不出来,问他们哪个单位批准他们在此打捞作业,他们也回答不上来。我们立刻制止了他们的破坏活动...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说唱表演现场(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藏戏”就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2007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来自西藏日喀则拉孜县的农民艺术家表演的《飞弦踏春》,震撼了全国观众。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具有怎样的独特魅力?它们又是如何得以保护和传承的? 娘热乡民间藏戏团,是近年来拉萨周边群众最为喜爱的藏戏表演团队...
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加固项目——高昌故城四期保护工程设计方案于2010年12月完成,并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会评审。该期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南城墙西段(长约1000米)、一号遗址、二号遗址、三号遗址及四号遗址等内容。高昌故城是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7年列入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高昌故城大遗址保护工作。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年12月30日上午,“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旧址保护维修方案”“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保护工程方案”专家评审会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专家分别为评审委员会专家库的李乃夫、李居西、徐进、贺林、陈平和赵冬。陕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赵强处长主持会议,会议推选李乃夫为专家组组长。 会上,延安市建筑设计院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清凉山新闻出版旧址和中央党校大礼堂...
为切实巩固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加强对新发现文物点的保护和管理。甘孜州各县本着坚持标准、有利开发、体现特色、便于保护四个原则,将本行政区域内具有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普查新发现文物点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46处作为拟申报对象进行了上报。州文物局接到报告后及时聘请相关文物专家和老师对各县上报的146处拟申报文本进行了审核,最终筛选出136处文物点作为第四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对象报州...
1995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提出“大型文化遗址”概念,沉埋于历史长夜的庞大文化遗址,被纳入保护视野。2005年,国家正式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投入20亿元启动大遗址保护工程;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100处重要大遗址总体保护规划纲要,正式启动100处重要大遗址的保护工作。 过去5年间,我国实施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
“荆州古城墙损坏严重,怎么就没人修呢?”连日来,沙市退休干部卢老师带着外地朋友游荆州古城墙,“都说城墙保存得好,不料不少地方都是倒地的残砖断瓦。”卢老先生说。 荆州古城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被称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然而,就是这个“完璧”,部分墙体已年久失修,甚至近一半的城墙已没有垛...
苏州太仓孔庙月亮河维修工程于12月初正式启动,为确保工程进度,更好地将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化休闲设施相结合,太仓市文物部门亲自上门服务,为公司现场指导,化行政管理为行政服务。近日,太仓市文广新局文物科同志到月亮河现场进行踏勘,并听取施工单位的情况汇报,对于在施工中遇到驳岸变形、栏杆塌陷等难题,与凯丰公司进行了商讨,并提出了指导意见。特别是月亮河周边将树立三块文化石碑,但凯丰公司苦于无法找到合适的内容...
近日,首批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保护抢救工程——吴江运河古纤道维修保护工程举行开工典礼。苏州市文物局、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市文广新局、吴江市交通运输局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了典礼。吴江市政府周志芳副市长出席典礼并讲话。运河古纤道旧称“九里石塘”,位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始建于唐代。现巨型青石驳岸为元代遗存,全长约1500米,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1995年,运河古...
新华社记者 廖 翊 浩浩五千载,巍巍大中华!广袤辽阔、壮美神奇的疆域国土,辉映日月、承续不绝的精深文化,造就一个伟大的国度,成就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气概与永恒荣光。 1995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提出“大型文化遗址”概念,沉埋于历史长夜的庞大文化遗址,被纳入保护视野。 2005年起,国家正式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投入20亿元启动大遗址保护工程;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编...
大时代,唤醒沉睡的辉煌――走读“十一五”中国大遗址保护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浩浩五千载,巍巍大中华!广袤辽阔、壮美神奇的疆域国土,辉映日月、承续不绝的精深文化,造就一个伟大的国度,成就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气概与永恒荣光。 1995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提出“大型文化遗址”概念,沉埋于历史长夜的庞大文化遗址,被纳入保护视野。 2005年起,国家正式...
四川省梓潼七曲山大庙系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晋代,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较完整的保留了从元到清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古代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七曲山大庙遭受严重损坏,相继出现了地基沉陷、建筑拉裂、隔墙倒塌、柱架移位等险情。为及时抢救保护七曲山大庙,国家文物局于2...
12月23日至27日,由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化报、人民网、光明网、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等中央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报道团,走进西安、洛阳、成都采访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 采访团先后考察了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洛阳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成都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记者的集体采访活动中,相关文物保护单位介绍了近五年来在大遗址保护方面所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