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至永乐三年始,三宝太监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向外推销了精美瓷器,又带回了制瓷所需的“苏麻离青”色料。永乐朝瓷器的器形、纹饰、品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以后瓷器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方法一:辨胎釉 胎质洁白釉面细润 永乐瓷器胎体变薄,胎质干涩有空隙,胎色趋于洁白,生烧现象已不常见,这主要是对窑温及室内气氛的控制较前朝有了进步;青花器釉面较厚,釉质细腻平滑,釉色多白中泛青;个别有细碎无...
宣德朝制瓷业发展迅速,生产出了闻名于世的宣德青花以及冠绝一代的宣德红釉和五彩,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备受国内外人士的欣赏和重视,充分体现了中国陶瓷高超的技术造诣。 方法一:辨胎釉 瓷器胎质较细,釉面有橘皮纹现象 宣德时期瓷器的胎,由于瓷土的选择讲究,加上对窑温及室内气氛的控制较好,所以胎质细腻、洁白、坚硬。细砂底器物,手感极其细腻滑润,有时可见杂质,呈褐色斑点...
成化瓷器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追求淡雅幽婉,特别讲究线条美。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这个时期的瓷器多是小件、观赏把玩瓷,在艺术和审美角度上看达到了历代高峰。 方法一:辨胎釉 釉质肥腴,润如凝脂 成化陶瓷胎质洁白、细密、干涩;胎体秀美而轻薄,迎光透视呈牙黄色或肉红色;釉色微微闪青,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之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这种釉色是...
珐琅彩瓷器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若改为瓷胎上珐琅釉则叫珐琅彩。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 工艺最美。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这是过渡时期的珐琅彩器,你说它是珐琅彩吗,它有粉彩,你说它是粉彩吗,它又有珐琅釉,但瓷艺水平都很高。 珐琅彩的制作是由景德镇烧...
五彩瓷是指在烧好的白瓷上用红、黄、绿、蓝、紫5种(种类可多可少,但红彩不可少)基本彩料绘画,再经低温烘烤而成的瓷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青花加五彩,另一种是纯粹的釉上五彩。青花五彩和斗彩又有区别,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勾线,用釉上彩填色;青花五彩则指釉下青花部分被当作蓝彩使用,与釉上彩构成画面。五彩瓷最早见于明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普遍应用,至清代康熙时最负盛名,雍正后期至乾隆年间逐渐为粉彩所代替,直至光...
放大镜是集邮者鉴别邮票必备的常用工具,通过使用放大镜鉴别邮票,一是在放大镜观察下加配一条1.5厘米的钢板(笔)尺,就能够测量出邮票的票幅规格是多少,知道了每枚邮票的准确票幅,也就知道了邮票图案四周应有多宽的边幅;二是可以测量邮票上的文字和图纹、网点大小、线条的字距、形状、长短等。 由于放大镜是帮助人们在肉眼不能看清邮票图案细部的情况下使用的,也是鉴别邮票、欣赏邮票、研究邮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
石湾窑仿钧窑三足炉 由于石湾窑以仿钧窑著称,其器物与钧窑产品外观较相似,但在实质上有很大不同。 从胎质看,钧窑为瓷胎;广窑为陶胎。 从施釉技法上看,钧窑器物一次性施釉,釉中带有红斑色及蟹爪纹;广窑器物则先施底釉,后施面釉,底釉多为铁锈色,颜色深厚且有兔毛纹,釉色不及钧釉光润。 此外,“广钧”与“宜钧"亦有很大区别,宜钧胎为紫泥或白泥,广钧胎骨发灰者为多;广钧釉色以青发蓝斑者...
唐三彩 由于中日文化交往频繁,在唐三彩的影响下日本产生了一种奈良三彩。鉴别唐三彩与奈良三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造型看,唐三彩器物种类繁多,包括陶俑和日常生活器皿;奈良三彩只有一些塔、盆、钵、碗、盘等。 第二,从胎质看,唐三彩质地较细腻,呈白色和淡红色,普遍施用化妆土;奈良三彩质地粗糙,含有杂质,呈红蛋壳色,大多不施用化妆土。 第三,唐三彩釉色丰富,色泽透明;奈...
如同艺术界的情形一样,只要某类东西受到欢迎而且变得极具金钱价值,伪制品——其中有些甚至制作极为精美——就会出现在市场上。 早期伪器 中国青铜器的世界里,制造伪器的历史至少始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韩非子。说林下》:“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鴈往,齐人曰:‘鴈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之。’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
首先从红色宣传画收藏的纸张上来鉴别。真品多采用单面胶纸,纸张薄软,易折卷,自然泛黄,油墨沁透纸背,从后面也能观察到画面的轮廓。仿品多为双面胶纸,纸张厚硬光滑,人为做旧发黄不均匀自然。 其次,从红色宣传画收藏的整体的画面效果来鉴别。真品画面清晰逼真,仿品画面模糊发虚,似隔了一层云雾,难以看真切。 再次,从印刷油墨上来鉴别。真品油墨色彩鲜艳饱和,有阴阳深浅的印刷变化,仿品油墨暗淡偏色,无印...
麒麟,为古时象征祥瑞之兽,青花瓷器上的麒麟图案最早出现在元代,发展到明代早期时更为普遍。永乐和宣德时期的大罐、盘、碟等瓷器上,常见形态多姿、粗细各异的麒麟图案,并一直延续到清代初期。 麒麟纹饰在明代的官窑和民窑瓷器上均能见到,尤以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瓷器上的形象最为丰富生动。这一时期内麒麟形象仍能看出从元代发展演变而来的痕迹。或立或卧,或奔或坐,图案构图由繁密走向疏朗,用笔风格由工细过渡为简...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瓷始烧于唐,兴盛于北宋(公元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因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亦称“汝官瓷”。汝瓷制作工艺精湛,用料考究,配方独特,烧成技艺高超,由于铁还原达到了最佳效果,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窑口,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北宋后期,由于宋金战乱而失传。元以来,历代仿烧不断均难成功,...
三、从各朝代陶瓷的造型去判断 陶瓷鉴定,造型是一个重要依据。它有明显的时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 饭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皿,一般人对它也许注意不多。其实,它的造型也是不断地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唐代的饭碗,一般是深腹,直口,实平足,胎厚,体重。明代的碗,口外撇,腹深而丰满,圈足较高,给人以古拙稳重之感。入清以后,特别是康熙时期,碗口外撇,但弧度没有明...
一、根据各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又如,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
关于明清时代的作品鉴别,一看质地,明清竹雕所用竹材都取自于生长二至四年的竹子,竹的纹理结构细密,嫩老适中,雕刻成器之后,经打磨,其光润不亚于平整 的木纹。二看款式,明清时期的著名竹雕大师,基本没有在作品上留名的习惯。三看艺术共性与刀工,明清时期,曾出现一批具有文人、工匠双重身份的特殊工艺大 师,他们的作品往往刀工流畅,且画意明确,意境深刻。四看艺术风格,明代的竹雕质拙浑朴,很少有小型器件;清代竹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