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10日在北京揭晓公布,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四川渠县城坝遗址、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等六大项目入选。 同时,作为中国考古“走出去”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局联合开展的“洪都拉斯玛雅文明科潘遗址8N-11号贵族居址”考古项目,获选为中国201...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历代帝王庙2019年将启动15年来的首次大规模修缮。据悉,历代帝王庙修缮方案已获批复,目前闭馆准备修缮,预计2019年上半年进场施工,2020年修缮完成后重新开放。 “历代帝王庙上一次修缮是在2004年,15年过去了,建筑构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按照文物修缮的周期,需要启动新一轮的修缮。”西城区文化委主任孙劲松介绍,历代帝王庙的修缮方案已经获得国家文物部门的批复,按照原规制...
记者从8日召开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5136家,去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超过2万个,近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18年,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力度明显加大,《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相继出台,成为文物领域里程碑式的政策性文件。 据介绍,在文物安全方面,...
8日记者获悉,浙江台州“玉环玉城前塘垟宋代盐业遗址”与德清中初鸣良渚文化制玉作坊群遗址、江山山崖尾遗址、湖州毘山遗址、衢州庙山尖土墩墓、永嘉瓯北丁山汉六朝墓群、宁波奉化鄞县故城、临安区吴越国光孝明因寺(宋净土禅寺)遗址、宋六陵一号陵园遗址、宁波余姚巍星路窖藏等10项考古项目,入选2018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2018年8月至11月,为配合玉环市城关中心小学分校区工程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
1月6日,在浙江省考古学会主办的2018年度浙江重要考古发现汇报会现场,来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四家单位选送的16个提名考古项目一一亮相。经过报告人答辩、专家点评、理事评议等环节,最终10个考古项目脱颖而出,获评2018年度浙江十大重要考古发现。 由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选送的两个项目:《永嘉瓯北丁山汉六朝墓群发掘》和《玉环玉城...
两份中央文件接连出台、文物国际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战果累累、“考古中国”取得实质进展、“博物馆热”渐成大势、《如果国宝会说话》成为爆款、青铜虎鎣回归祖国……回首刚刚过去的2018年,文物事业发展在诸多领域实现突破,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一载春秋。 加强文物保护,确保文物安全,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是对过去一年文物工作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未来文物事业发展的郑重承诺。 凝眸20...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局了解到,2018年12月29日,行唐故郡遗址2015-2018年考古工作验收暨2号车马坑保护专家咨询会在行唐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对该遗址考古给予高度评价。 与会专家首先对故郡遗址考古工地和二号车马坑5号车实验室考古发掘现场进行了考察。与会专家认为,要加强研究工作,做好分期,明晰遗址与墓葬的相互关系,为...
1月3日至4日,湖州市文博学会201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德清欧诗漫博物院顺利召开。各国有博物馆馆理事、非国有及行业博物馆会员代表以及会员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通过并宣读了理事会相关决议,通报了学会2018年度总结和财务报告。会上,6位会员作了学术交流。 为了增加学习氛围,加强专业培训和指导,本次年会特别邀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作了《讲好考古故事》、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
1月6日下午5时,2018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在杭州揭晓。德清中初鸣良渚文化制玉作坊群遗址、江山山崖尾遗址、湖州毘山遗址、衢州庙山尖土墩墓、永嘉瓯北丁山汉六朝墓群、宁波奉化鄞县故城、临安区吴越国光孝明因寺(宋净土禅寺)遗址、宋六陵一号陵园遗址、玉环玉城前塘垟宋代盐业遗址、宁波余姚巍星路窖藏10项考古项目榜上有名。 入选10大项目详情: 临安区吴越国光孝明因寺(宋净土禅寺)遗址考古发掘 ...
1月5日至6日,浙江省考古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第六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暨2018年度浙江重要考古发现汇报会在杭州召开。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浙江大学等50家会员单位派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1月5日召开了浙江省考古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第六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浙江省考古学会原会长毛昭晰、曹锦炎,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
1月3日,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田野考古培训班如期完成。经过三个月的刻苦训练,学员们熟悉了考古发掘的流程,学会了正确使用手铲、直铲、三角刮、全站仪等考古工具,掌握了清理遗迹单位、考古绘图等一整套考古技能,基本具备了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田野考古培训将实践操作与理论授课相结合,由省考古所老师将考古方法系统地传授给年轻考古工作者。至今,田野考古培训班...
12月29日,记者从陕西历史博物馆获悉,2019年为继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文化需求,陕西历史博物馆将精心策划一系列主题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专题展览,将有23个国内展览和出入境展览与观众见面。 据了解,2019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将基于本馆馆藏与友好合作,策划举办12个国内展览,其中包括:原创展览《与华相宜——彩陶与早期中华文明》《唐蕃古道文化展》《汉风藏韵——元明清...
2018年,杭州市余杭区从三个方面开展地下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成果丰硕。 一是开展土地出让前的考古。杭州市余杭区文广新局联合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认真审核拟出让地块资料,向余杭国土分局、各用地主体出具既不在文物埋藏区、面积又小于5万平方米的104宗地块出让前无须考古的意见。完成34宗地块共160万平方米的勘探发掘,清理战国时期至明代古墓葬108座,墓葬类型有土坑墓、砖椁墓和券顶砖室墓等,出...
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2018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即日起启动。 根据推介活动章程(详见中国文物信息网), 2018年1月至12月,全国公开出版的文物、考古、博物馆以及文化遗产领域的专著、文集、研究报告、图录、译著和普及读物等,均有资格参评。此时段内出版的重版书、重印书不在参评之列。 推介活动包括参评图书推荐、初评、终评、揭晓颁奖等环节。 图书作者、读者,...
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与安阳师范学院主办的“迎接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研讨会”在安阳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南、河北、贵州以及韩国等国内外4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甲骨文与殷商文化、探寻贵州水族水书与中原地区殷人殷文化的历史关系,为筹办2019年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建言献策。安阳师范学院教授郭旭东主持大会,安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孙金伟到会致辞。 研讨会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