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17日从安徽省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两个多月的细心发掘,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聚落凌家滩遗址2013年度春夏季考古发掘工作告一段落,本阶段发现200多平方米的红烧土遗迹。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于今年5月初开始对凌家滩遗址进行年度考古发掘,这也是凌家滩遗址的第六次考古发掘。 “红烧土是一种粘土,在同时期经常用于造房子,”本次发掘领队、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朔知...
经过考古工作者近两个月的发掘,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境内一个初步推断为战国前与冶铜有关的聚落遗址被发现。该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铜器、陶器、铜矿渣等器物。考古专家认为,该遗址填补了滇北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空白。 发掘现场位于东川区铜都街道办营盘村村后的一块高地上,海拔1300多米。据介绍,该遗址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因当地村民建房取土,发现了陶片、碳化稻和灰烬层等遗物与遗迹。2006年,昆明市博物...
5月21日,工作人员在发掘现场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近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境内,一个初步推断为战国前与冶铜有关的聚落遗址被发现。考古专家认为,该遗址填补了滇北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发掘现场位于东川区铜都街道办营盘村村后的一块高地上,实际发掘面积300余平方米,目前已发现房屋14座、灰坑48个。在房屋的居住面上发现有双孔石刀(或称石镰),铜针、铜鱼钩、铜锥、铜刀等物品以及石镯残件、铜块等器物。在...
位于新疆伊犁河谷的新源县有着辽阔的高山草原,也流传着无数纵马奔腾的故事和传说。而去年在此进行的抢救性清理挖掘中,一个“不经意”的发现,却让考古人员从一座古墓下发现了青铜时代聚落遗址。 记者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去年春夏秋之际,考古人员对位于伊犁河谷的巩乃斯河附近的加嘎村、哈拉奥依、阿尤赛沟口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挖掘,共清理古墓葬14座,遗址面积约200平方米。 ...
荥阳发现两周时期 大型环壕聚落遗址 近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中,考古人员在高村乡官庄村发现了一座两周(西周东周)时期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总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 该聚落遗址由外壕和内壕两部分围合而成。内壕沟内发现大量夯土残块,并在其内东北部发现布局规整、排列有序的两周墓地,出土了包括青铜器、玉石器、陶器、骨蚌制品等大量重要遗物,年代自西周中晚期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 官庄遗址是继娘...
近日,由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发现了一座两周(西周、东周)时期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 该聚落遗址由先期钻探发现的、平面略呈长方形的外壕和此次发现并确认的“凸”字形的内壕围合而成,总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 考古人员在内壕沟内发现大量夯土残块,并在其内东北部发现两组布局规整、排列有序的两周墓地,出土铜鼎、铜戈等青铜器以及车...
新华网南京11月20日专电(记者蒋芳)记者从南京博物院考古所了解到,经碳14检测,确认此前考古发现的江苏泗洪县顺山集遗址是一处距今约8000年的史前聚落。在国内30多位权威专家实地勘察论证后,进一步确认该遗址是江苏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全国同一时期规模最大的环壕聚落之一。 据南京博物院考古领队林留根介绍,顺山集遗址占地17.5万平方米,考古队3年共发掘2500平方米。考古表明,一...
11月12日记者从新疆文物部门获悉,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和静县文体局、文管所专业人员组成考古队,对和静县莫呼查汗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22座,出土文物50余件。采集有铜器残片、夹砂红灰色陶片及马鞍形石磨盘,初步推测为青铜时代聚落遗址。 据介绍,今年8月至9月期间,文物考古研究人员对和静县莫呼查汗水库施工区涉及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22座,遗址3500平方米,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