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今年正在申报创建国家4A景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到目前,吉州窑古遗址一期修复工程基本完成。”江西吉州窑保护管理局副局长曾丽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吉州窑古遗址,坐落于在宋代享有“天下三镇”之一的江西省吉安县永和古镇西侧。古窑始于晚唐,到宋时发展成为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和最富创造力的民间窑场,号称窑工3万人,其产品行销海...
市文广局公布,结合新发现的太平门、顺城街城墙及人民公园扩容,将编制老鼓楼衙署遗址考古公园规划 太平门、顺城街城墙……近期在考古中的一系列发现又激起了市民的热情。 昨天,市文广局对外公布的信息显示,结合新发现的太平门、顺城街城墙及人民公园扩容,将编制老鼓楼衙署遗址考古公园规划。 重庆老鼓楼衙署遗址是2010年3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新发现的文物点, 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
世界上现存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建筑——应县木塔问世已有近千年,然而这座稀世珍宝却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煎熬:木塔身患重疾,内外交困,却因修缮方案久拖未决而难得救治。24年来,木塔的修缮始终只是一个话题。 现状 塔身扭曲日渐加剧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北部应县境内,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7米高的木塔上下连接没用一颗铁钉,全部架构均由卯榫咬合而成。身重达7000吨却无地基,尤令...
15日,上海博物馆再次牵手全球著名金融机构美银美林启动“全球艺术保护项目”,从近2000件文物里精选出10件进行修复。一年半以后,其中的唐代长沙窑褐釉瓷拍鼓(腰鼓)、长沙窑褐彩执壶、越窑青瓷碗、宋代青白釉洗、龙泉窑长颈瓶等10件青龙镇遗址文物将与市民见面。 此次修复的10件文物中,唐代长沙窑褐釉瓷拍鼓尤为引人注目,其表面褐黄釉,内壁褐色釉,鼓身两端粗圆,中间腰细,外壁凸起...
上海青浦区青龙镇出土的十件重要唐宋陶瓷文物,15日起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开启修复工程。 2010年和2012年,上海博物馆在青龙镇进行了考古工作,发掘了唐宋时期的民居、作坊和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陶瓷文物,其中包括越窑和长沙窑的珍品。该处遗址的发现表明,早在唐宋时期,上海就是商贾云集的重要港口。 据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研究室陶瓷组修复工程师卜卫民介绍,10件陶瓷文物中,唐代长沙窑执壶已经破为碎片、宋代青...
上博启动修复唐宋陶瓷文物 7月15日,10件珍稀的唐宋青龙镇陶瓷文物在上海博物馆首次公开亮相。上博与美银美林当日宣布再度合作,将展开其陶瓷修复计划,希望能恢复青龙镇陶瓷的原始面貌,为后代留下宝贵遗产。图为“长沙·变形莲瓣纹碗”。中新社发
7月15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培训基地在天津博物馆成立。 作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此次与天津博物馆合作建立的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培训基地,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自建院以来的首个总部(北京)以外的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培训基地。其主要功能是研究并整合全国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依托丰富馆藏,为全国文博界培养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全面提升...
天津北方网讯:“大家来看,这幅画的上部颜色已经很淡了。画的整体颜色也不匀了,如果修复的话,需要很小心。还有如果是非常名贵的书画作品内容有损坏,在修复时,需要专家一起研究如何进行修复……”说话的这位是天津博物馆文保部副研究员刘泽信,他正在给来自全国的文博工作人员讲授纸质文物修复知识。 培训班现场,大家在研究书画的破损情况和修补方案 7月15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培训基地在天津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