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3日,市台联邀请海峡两岸书法家在前门大街写春联、挂春联,台湾著名的传统民俗“电音三太子”的表演也一同与北京市民见面。本报记者 戴冰摄 “高朋雅会任选山珍,胜友常临可修食谱”、“管理得当财从四面来,经营有道货自八方至”……在前门大街上,无论是中华老字号内联升、全聚德,还是洋品牌星巴克、麦当劳,昨天起门前都贴上了量身定制的春联。与此同时,前门商家还将在各自门前展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台湾乡村老照...
记者从邓州市文广新局获悉,受文化部委派,春节期间,邓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小组将赴埃及开展“欢乐春节”活动。 “欢乐春节”活动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品牌之一。自2010年举办以来,已在世界上近百个国家的数百座城市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上千场,向世界各地传播展示了中华文化,已成为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沟通、对话和交流的良好平台。 1月15日,文化部派员来到邓州检查验收泥塑、剪纸、吹糖人、版画等非物质...
昨日上午,英国伦敦(皇宫)中华砚文化展归国端砚精品广州汇报展览在南方玉博城举行,17方刚刚从英国皇宫参展回国的端砚在此与广州的端砚爱好者见面。 展览开幕式上播放了《中华砚文化赴英国展览纪实》专题片,以及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会长、 肇庆市端砚专家委员会首席顾问刘红军中将的致辞和感谢信。 随后,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副会长、南方玉博城董事长江功尧,中国端砚文化大师王安平、作了“紫气云端 文化盛砚...
作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古老而悠久。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千百年中形成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和民俗名物。一器一物之上,不光有着岁月砥砺和文化锤炼,更有着富足安康的美好心愿与精神图腾。 刺绣门神 祈福纳财 寻常门神形象最多是木刻板套印出来的门神,一般一年贴一次。老的门神画能流传到现在非常不容易,因为多数是贴在门上的,一年四季,难免损毁。还有一类门神是画在大门上的,用彩漆,华丽无比,当然造价要高...
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想象出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如今,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海内外华人大都认同自己是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 在龙的诸多特征中,便有马的身影。 从形象上看,马头是龙头的取材参照。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很像马头。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篇:“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并由此推断,龙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是文化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文化系统要把《决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部署要求逐项转化为工作方案,打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战,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
中央门一带一直是南京主城的一大堵点。早在2009年,就有不少市民以及政协委员建议,对中央门立交桥及周边区域进行改造及整治。在南京近期城建计划中,中央门立交改造的项目赫然在目。让人吃惊的是,结合2015年中央门立交桥改造工程,消失了近30年的中央门复建工程,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中央门复建,其实建的是城墙通道 和中华门、水西门、太平门、通济门相比,中央门留存至今的老照片不多。历史遗存的拍摄于上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珠算和算盘诞生于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珠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所有中国人心目中可谓五味杂陈,既有自豪的,也有失落的;既有信心满满的,也有忧虑的。但无论何种心情,...
“申遗”成功能否重新“激活”珠算这门古老的“数字计算方法”?近日,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史研究所所长王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活态传承”,珠算才有生命。 王雷指出,珠算是历经千年保护传承下来的最具教育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它是中国教育思想、教育知识、教育智慧的“活的载体”。 王雷表示,珠算的计算技艺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素,珠算的物质载体则具有文物的属性,具有艺术美。珠算的教学场景,尤其是体验、...
12月4日,中国的珠算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为这个消息,现在一些人呼吁珠算重返课程,我非常不以为然。珠算是个好东西,但并不是所有好东西都要进课堂。随着计算机、计算器普及,珠算失去了用武之地,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铅字排版印刷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比珠算大得多,其“文化含量”也远甚于珠算,但随着激光照排技术广泛应...
12月16日,乌鲁木齐市第3小学学生在上珠算课。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正式批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校将珠算课列入学校选修课,让停授10多年的珠算课重新回到课堂。
12月12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国珠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工作座谈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副司长马盛德、王福州、蒋明清,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高显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牛根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漆黑的算珠,光滑的直柱,木质的边框……这把算盘曾是退休会计贺女士上班时的必带工具,随着贺女士退休,算盘也跟着歇业,平时需要算个啥,一家人都用计算器或手机上的计算功能。就这样,算盘放在抽屉里,十多年都没有动过。 前几天,看新闻说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贺女士想起自己的算盘,找了半天才从一个抽屉的一堆白纸下翻出来,由于长时间没用,珠子已经少了光泽。“现在算盘都是老古董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人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