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严文明教授更是挥毫泼墨,用“良渚古城,文明圣地”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昨天,严文明教授就良渚古城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您评价良渚古城为“文明圣地”有何依据? 严:刚才讲道,良渚古城的文明在同时代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接近或初步进入国家阶段。良渚文化的势力,影响了半个中国。太湖流域是深受良渚文化影响的...
记者(以下简称记):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70余年来,在良渚、瓶窑约4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已经发现各类遗址达135处。良渚古城的发掘,在考古史上占据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严文明(以下简称严):我为这座规模宏大古城的发现而兴奋着,作为一名考古学者,衷心感谢省市区各级政府、考古工作者以及当地居民对良渚文化遗址不遗余力地保护。 我们知道,目前国内已经发掘的古城墙遗址不少,但上规模的只有两个,一个是...
建城位置精心规划 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南北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建城的位置显然是经过精心勘察与规划的。 良渚古城的发现,是否意味着5000年前良渚文化时期有可能出现了一个良渚古国? 从良渚文化墓地看当时贫富分化已非常明显,等级差别已经出现,大墓中的琮、璧、钺等成组玉器...
40余平方公里的良渚遗址 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的珍贵遗产 良渚文化是夏商周三代以前中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一个顶峰,分布于环太湖地区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和文化命名地,位于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 良渚遗址的发现可追溯到71年前。1936年,浙江省省立西湖博物馆年轻考古学者施昕更在其家乡余杭良渚镇,首次发现了大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石器。1949年后,考...
新华社6日专电索思比拍卖行5日在美国纽约以5720万美元天价拍卖一座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期的母狮石雕,打破雕塑和文物拍卖成交价两项纪录。 这座母狮雕塑高仅8厘米多一点,创作时间约在5000年前,材料为白色石灰岩。母狮呈站立状,低头俯视左肩,双爪紧握在肌肉发达的胸前。 这家拍卖行说,这座雕塑“尺寸精小,构思不朽”,是目前已知少数仍由私人收藏的人类文明初期艺术名作之一。 ...
记:现在是否可以说,良渚古城表明当时已经建立了象征文明社会的国家? 严:西方考古学界定文明包括城市、礼仪中心、文字、青铜器四要素。对照此标准,良渚文化仅含有前两项或至多前三项要素。通过对考古学、民族学等相关科学的研究,总体上讲,很多概念有关联,但实质有可能不一样。史书上记载的“国人”,很多是指“城里人”。良渚古城什么时候出现阶级阶层、部落联盟甚至...
记者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博物馆采访获悉,随着赤峰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系列的发现,这一地区已被中外专家确认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据赤峰市博物馆馆长刘冰介绍,截至目前,在赤峰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系列其年代排序为:距今约9000年前的小河西文化、8000多年前的兴隆洼文化、7000多年前的赵宝沟文化、上限早于红山文化的富河文化、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4000多年前的小河...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史学一直公认为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然而,由于夏以前无地下实料,只好凭借传说,因此中华文明史只能从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算起。夏以前是否有中华文明的遗存,我国考古界一直期待着能够找到实物依据。 这一状况随着红山文化近年来诸多考古发现而有所改变。 红山文化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龙形象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外考古学家就踏上了寻找中华5000年文明起源的征程,他们从黄河流...
日前,笔者在密云县冯家峪镇西庄子村发现,村口处一幅名为《燕岭逢春今又绿》的巨幅山水画引来众多村民观看,这是著名画家程振铎在参观了村里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后,亲笔为村里画的一幅作品。据程振铎介绍,他和几位画家来这里写生,深深被这里优美的景色所吸引。 近年来,作为文明生态村,该村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如今村里街道干净整洁,公园里鲜花盛开,文化大院里锣鼓喧天,处处显示着现代新农村的气息。据悉,除画家程振铎...
日前,由平阳县文物部门与城南办事处、平塔村共同签订协议,征用以文明塔为中心的方圆四亩土地,正式拉开修缮文明塔的序幕。 文明塔于光绪四年兴建,十年(1884年)三月落成,为当时振兴文风的标志建筑。该塔结构严谨,造型简朴大方,是浙南地区清代仿木结构砖塔的典型代表,2005年被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平阳县城标志性古建筑,文明塔自1986年被列入县级文保单位以来,至今未作维修,保护现状不容...
西泠印社2007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在杭州落槌。然而,一些频频举牌、一掷千金的参拍者的不文明举止却与这场高雅盛会相去甚远:他们或是抖着二郎腿,边举牌边抠脚,或是旁若无人地大声打手机,说笑喧哗声不绝于耳。 记者在就座的5排前后,就记下了这样的镜头:靠左手边就座的两位青年男士,在4个小时的古代作品专场上,其中一位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将痰吐在酒店的地毯上;而另一位则脱掉皮鞋,把脚放在罩着白布的椅子上,...
随着新疆那拉提草原一号墓葬的外衣被层层剥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们发现,这座雄踞在草原上的古墓葬结构扑朔迷离。 记者在考古工地现场看到,这座高7米的古墓葬1/4剖面已经发掘过半,墓葬东南角呈巨型扇面,扇面平台距地面不足3米。随着墓葬二层石围的逐渐显露,可以看出,第二层石围与顶层的环状石围有所不同,大小不一的砾石覆盖住了墓葬的中心区域。 为了考证这层铺石是否一直下延到墓葬基部,工作人员...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这是唐代诗人李昪的《咏灯》。灯,伴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一路从远古走来。灯下,红袖添香、挑灯夜读、缝衣纺线、为文作画……从古至今,灯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是正是由于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太广泛、太平常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收藏投资价值都被人们所忽略。现在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4日专电(记者 丁铭)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获悉,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深刻地揭示出这样一个历史事实:西辽河流域是中国最早出现龙崇拜的地区,中华民族崇龙的习俗,应该追溯到红山诸文化。 目前所知,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 化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出现了龙神崇拜。其中查海遗址和白音厂汗遗址曾发现有崇龙迹象。查海龙迹发现在两块精工制作的陶...
古墓示意图 TOM科技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考古学家在洪都拉斯挖掘出一处古玛雅帝国古墓,古墓中奇特的尸体骨骼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洞察神秘短暂消失的玛雅古文明。 死者50多岁,垂直坐立、带有翡翠饰物 古墓中的尸体至今仍保持垂直坐立姿态,周围摆放着许多贝壳、陶器、器皿以及翡翠饰物,这些饰物代表着公元650年玛雅科潘城具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文化差异和复杂的政治体系。这处古墓挖掘地点位于现今洪都拉斯西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