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延清堂大殿粉彩地砖,表面呈黑色,是因为过火的缘故。 从1996年至今,圆明园遗址公园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考古。20余年来,发掘了5万多件(片)文物,考古发掘工作还将继续进行。 最近的一次考古发掘始于2012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成立团队,先后对桃花洞遗址、大宫门遗址、养雀笼遗址、海晏堂蓄水楼、远瀛观等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 在圆明考考古中,如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7月8日,“香事清心——苏州博物馆藏香具集展”在广东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综合展厅开展,展出了苏州博物馆藏的116件元明清时期的香具珍品,在莞香之乡东莞重现中国香文化魅力。 古人香事习俗,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商代,考古材料最早见于战国。明清时期,久负盛名的“莞香”集散地于东莞,借助既近原材料产地,又近港口的地理优势而形成全国香料贸易的中心,本土香料经广州、香港远销珠三角地区、内陆城市以及东南亚等地。...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自1996年开始,圆明园遗址公园先后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现在进行的发掘自2013年开始至2020年结束,为圆明园遗址史上最大规模的发掘项目。日前,这次考古发掘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圆明园面积3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
7月9日上午,中国儒学馆举办了一场“开笔礼”活动。一百多位学童身着汉服,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开笔礼又称“破蒙”,是传统教育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 沃盥之礼 沃盥净手是指古人在做重要的事情之前,都要洗净双手,表示对事物的恭敬。 正衣冠 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外正衣冠内...
为什么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眼中,如园是近年圆明园考古发掘中保存最好的遗址?为什么它“意义非凡”? 为什么在课题组成员张利芳这位女博士眼中,发现延清堂粉彩地砖比挖出金银财宝更兴奋?这些如今依然精美的地砖,到底揭开了清代皇室的什么秘密? 道路、湖泊及泊岸等遗址陆续发现 如园考古为何“意义非凡” 在圆明考考古中,如园是一个特...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自1996年开始,圆明园遗址公园先后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现在进行的发掘自2013年开始至2020年结束,为圆明园遗址史上最大规模的发掘项目。日前,这次考古发掘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圆明园面积3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
最近几年,瓷杂在各大拍卖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拍品创造的历史记录也越来越多,但是有个现象一直以来困扰着不少藏家,那就是和明清瓷器相比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陶瓷在拍卖中始终不温不火。为此,不少藏家表示,高古瓷迟早迎来春天,但这个时间是多久,十年还是二十年。高古瓷究竟是稳中有升还是处在了价值洼地?这是本期《投资攻略》栏目关注的重点内容。 何为高古瓷 无论是一些关于陶瓷的史料,还是关于高古瓷的相关...
铜镜是古人的生活用品,它以含锡量较高的青铜制作,和现代的玻璃镜的作用一样,可以正衣冠,观妆容,但古代的铜镜不单纯只为照面而用,它还被广泛用于祭祀、风水、婚嫁、陪葬等活动中。铜镜起源于商代,至民国时仍有铸造,因影响直至海外,邻国日本、朝鲜等也有仿制。历朝历代制作的铜镜既是实用器,也是艺术品,它们有圆形、方形、鸡心形、桃形、菱形等多种形状,在表现形式上,或装点着精美图案,或保留着吉祥文字,正由于这种多...
后唐(923—936)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京(今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14年,后唐同时也是五代十国时期版图最大的王朝。唐昭宗大顺二年(891),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受封晋王,建立地方割据政权,从此割据河东,被部分史学家称为“前晋”。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即伪朝),仍奉唐朝正朔。909年,李克用去世,其子李存勖即晋王位。...
这尊明中晚期铜漆金地藏菩萨坐像(图1),高17厘米,头部宽15厘米,中部宽6厘米,下部宽9厘米,重421.8克。头戴宝冠饰璎珞,耳饰垂宝珠,目光下视,身着天衣,跏趺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右手结心印,左手托明珠,衣褶纹饰清晰。莲花座背錾刻楷书17字铭文:“邓州守善置王俊捨造地藏铜佛四十八位”(图2)。佛像面背、宝座,红漆底全饰金,宝座、花瓣金饰脱落,漆莲花瓣鲜红;背面金饰剥蚀,露红铜胎,封底遗失。目前,...
明代鲁庄王墓志现存滕州市博物馆。墓志碑纵85厘米,横84厘米,厚14厘米,青石质,四周为浅阴线雕刻龙纹六条,上下边框分别刻有二龙戏珠,左右两侧各一龙昂首向上。墓志盖阴刻篆体“鲁庄王圹志”五个大字(图1);另一志铭32行,计859字(图2)。碑文字体端庄娟秀、古朴典雅。墓志载有史事众多,极具研究价值,故为录文,并略加考释。 铭文为:王讳阳铸,乃鲁惠王之子,母惠王妃赵氏,正统十三年二月初六日生,...
罐高12.7厘米,口径5.4厘米,足径6.9厘米。据记载,万历年间,由于宫廷对景德镇瓷器的大肆掠夺,民愤甚大。万历中期,宦官(太监)潘相督造龙缸,因屡烧不成又一再催逼,窑工童宾跳火自焚,引发工潮,把御窑厂给烧了。此后,御窑厂因矛盾不断加剧,生产难以为继,于万历四十八年,“皇帝下诏御窑生产悉皆停止”。 天启、崇祯时,御器厂的生产仍没有得到恢复,官窑生产几乎处于停顿状态。但民窑生产发达,外销需求...
青铜镜是古代梳妆照容的生活日用品,是中国青铜器中自成体系、价值极高的工艺美术品,也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萌芽于夏商,兴于战国,盛于汉唐,而衰于宋元,止于清末,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而著称于历史长河中。 铜镜在经历了两汉的繁荣和隋唐的鼎盛发展之后,进程渐趋舒缓,到了明代,已是铜镜发展的尾声,但仍保有了自己的特色。明镜铭文中多用吉祥语,且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朝代...
罐高15.5厘米,口径19.2厘米,足径14.1厘米。这件器物定为康熙瓷,有五条理由: 造型。粥罐呈直口,圆肩,鼓腹渐收,圈足。形制不同于上述六件粥罐。 底。底部有釉,釉底内署青花双圈“大明成化年制”楷书寄托款。这类署款形式,在康熙时期十分普遍。 胎。胎土淘洗非常精细,胎骨坚细、洁白,带有丝绸般的光泽。 釉面。白釉匀净、平滑,底部釉面多针孔状的细小棕眼。 青花。青花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