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感受青铜器文化魅力,在石谷阁细品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的石鼓文。今天(5月24日)上午,参加“新丝路•新起点”中国网络媒体陕西行的编辑、记者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登顶石谷阁,感受青铜器和石鼓文的文化魅力,在文物古迹中感受不一样的“中国”。 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何尊、折觥、墙盘、逨盘……作为周秦文明的发祥地,宝鸡自汉代以来就出土了不少的青铜器,数量之巨,精品之...
基本信息: 作 者:高太伦 (日)宫本一夫主编,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0-1 版 次:1 页 数:266 字 数:410000 印刷时间:2013-10-1 印次:1 开 本:大16开 纸 张:胶版纸 ISBN:9787030388261 包 装:精装 内容简介: 中国西南青藏高原的东麓,在先秦时期是否存在 着与北方草原...
根据杜靖先生《太阳三足乌新释》[1]一文的研究,从东夷文化遗物中可以发现大量的鬲、鬶、盉等陶器器形如鸟,而三足器则明显模仿鸟足。此外还可以看到不少鸟头形器盖、鸟头形鼎足、鸟喙形突饰等。这些说明东夷部族的西部是一个鸟图腾信仰圈。这个崇鸟部族的主要大神都是男性, 据此推断, 这是一个父系部族。 这个以鸟为图腾的部族并没有因社会制度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而消亡,以至于一直持续到商代。 “商族...
根据杜靖先生《太阳三足乌新释》[1]一文的研究,从东夷文化遗物中可以发现大量的鬲、鬶、盉等陶器器形如鸟,而三足器则明显模仿鸟足。此外还可以看到不少鸟头形器盖、鸟头形鼎足、鸟喙形突饰等。这些说明东夷部族的西部是一个鸟图腾信仰圈。这个崇鸟部族的主要大神都是男性, 据此推断, 这是一个父系部族。 这个以鸟为图腾的部族并没有因社会制度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而消亡,以至于一直持续到商代。 “...
据研究,在龙山文化晚期时,正是由铜石并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时期。此时,人类正逐渐脱离了原始的氏族社会而向阶级社会转变。随着阶级社会的到来,青铜器作为相对于陶器更为贵重的器物而成为特权阶级专用,并逐渐成为其身份地位的象征,青铜器为特权阶级的占有、使用的特权,主要表现在祭祀上。 夏代祭祀保留了大量万物有灵观念下的自然万物的祭拜,不过此时“天命”观念初步抽象到了一个具有至上神性质的位置,但其范畴十分...
柳贵田 柳贵田——号称“钱王”,是因为他收藏古钱币达六吨之多。他又成为青铜器收藏王,已建成一个全国一流的私人青铜器博物馆。深圳文博会前,记者走进黑龙江省爱民青铜器博物馆,有幸结识了牡丹江收藏家协会会长柳贵田,并观看了他的13000件收藏品。 千里单骑寻古 柳贵田1950年出生于牡丹江市,现在是牡丹江市收藏协会会长。文明古国的地缘优势成就了这位收藏家。走进他的钱币收藏馆,就看到了3000余年光...
青铜器(Bronze Ware)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青铜器类的收藏因为场内外的因素,长久以来,没有搭上艺术品市场启动的顺风车,但作为青铜研究会的秘书长,对这一收藏板块的前景非常有信心,在他看来,现在入手收藏青铜器恰逢其时。 藏品介绍:规...
19日新疆昌吉州木垒县文物局透露,当地文物方面发现多处青铜时代古遗址,保护完整,未遭破坏。 据称今年5月份以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家、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博士研究员在木垒县进行历时一周的考古调查。 本次调查在木垒县平顶山丘陵地带近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发现10多处青铜时代的圆壕古聚落遗址,最大的直径300米,最小的有40米。在已经发掘考证的干沟口遗址东南约600米处,也发现一座直径1...
作者:郭妍利著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3-1 版次:1 ISBN:9787509748947 页 数:532页 字 数:582000 印刷时间:2014-3-1 印次:1 开 本:16开 作者简介 郭妍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结合历史学、古文字学、军事学等万...
施劲松,男,汉族。1968年7月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市。1986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3年毕业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3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1996年毕业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6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编辑室工作, 1998年任《考古》编辑部主任,1999年任编辑室副主任,1999~2000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考古系进行学术访问,2001年主持编辑室...
[内容摘要] 史前东西文化交流,奠定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基础。祖居黄河的史前人类,携带彩陶文化进入中亚天山地区,为天山史前文化涂抹浓重的黄河文化底色,对西域早期开发厥功甚伟,更为汉代中原政府西域经营国策的顺利实施和西域最终纳入中国版图,奠定深厚的历史基础。 甘肃博物馆藏青铜大角鹿,张掖市龙渠乡出土。资料图片 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此后历代中国政府都把经营西域作...
二里头文化三期时铜爵的爵柱尚未出现,到了二里头文化四期时,铜爵的爵口上逐渐出现了泥钉状的小柱,柱上没有柱帽。从铜爵脱胎于陶爵的角度看,此时铜爵的爵柱应该同样是起到加固的功用。它的出现是因为铜爵照搬了陶爵此时的形制,相应地也就借鉴了陶爵爵口上小泥柱的作用。陶器的质地相比于铜器更为脆弱,尤其陶爵的流口之间的衔接处极容易断裂,因此工匠在制作陶爵时有意在流口之间多施一部分陶土,用于加厚和加固,当多施的陶土...
图为青铜凫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摄 图为青铜天鹅。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总工程师杨军昌5日向中新社记者透露,2001年在秦始皇陵园一个陪葬坑内,出土了46件青铜水禽,目前已成功修复26件。在修复过程中,文保专家发现其在表面装饰及表现风格上特征鲜明,明显有别于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他推测这些青铜水禽可能是中西铸造工艺交流的成果。 青铜水禽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北侧,共出土46件,分为...
大禾人面纹方鼎 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禾人面纹方鼎是中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年代为商代晚期,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因此鼎亦被称为大禾方鼎。 该鼎于1959年在中国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炭河里乡胜溪村一个叫新屋湾的地方出土,最初被不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