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甘肃临潭齐家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两座墓葬共用一个坟茔,为3000多年前古人堆积坟茔习俗增添新证据。 记者从刚刚结束的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考古现场了解到,在今年发掘的280座墓葬中,考古人员又发现了4座堆积坟茔的墓葬,其中两座墓葬共用一个坟茔。 负责现场考古发掘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毛瑞林介绍,今年发现的4座堆积坟茔的墓葬,坟茔都用黄土堆积,其中两个比较特别,一个是两座墓葬共用一个坟茔,...
正在进行的甘肃张掖“黑水国”遗址考古表明,早在4000年前河西地区就已有农业种植。 “黑水国”遗址位于张掖市甘州区西北17公里,今年6月以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此开展了发掘。 考古人员新发现了一批已经碳化的农作物种子。负责现场发掘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张良仁介绍说,这些被发现的农作物种子中,已经能确认的有小麦和大麦...
总长24公里的汉代长城遗址近日在甘肃省金塔县境内的沙漠里被考古人员发现。 这是当地刚刚结束的早期长城田野调查成果之一,加上新发现,金塔县境内的汉长城遗址达到了320公里。 参与长城调查的金塔县博物馆副馆长陶玉乐介绍,这段汉长城是在位于金塔县靠近玉门市的沙漠里被发现的,从残存的长城遗址看,城墙是用砂石加红柳夯筑而成,两千年后,整体形态和走势依然清晰,其中一半保存较好,墙体最高处约2米,宽约1米。...
日前,甘肃省长城资源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廖北远等分赴一线实地检查全省长城资源调查工作,要求严格执行长城资源调查标准规范,尽快完成田野调查,认真做好资料整理工作,确保全省早期长城资源调查工作顺利完成。甘肃省文物局有关人员和有关市县文物部门负责人陪同检查。10月23日-30日,廖北远一行实地检查了长城资源调查和长城保存情况,并通过抽检资料,全面了解和掌握了第四至七调查组工作,对调...
甘肃早期长城资源调查田野调查工作已近尾声,目前已调查早期长城1928千米,各调查组均有数量不等的新发现,据不完全统计,初步确认新发现346处。现对部分新发现综述如下:张掖市临泽县首次发现汉代壕堑。临泽汉代壕堑位于黑河北岸的龙首山和合黎山交汇地带,南临板桥,北望羊台口,东南接龙首山山险,西北接黑河河险,总长近10千米。壕堑南侧原有古城遗址,今已不存,附近还有汉代墓葬。临泽汉代壕堑的发现,对确定河西汉...
矛状捉手盖四耳彩陶罐。双矛捉手盖四耳彩陶罐。丝织品面殓。丝织品裙子。甘肃新闻网11月15日电 (通讯员 王璞)近期,甘肃确定35项60年考古重大发现,玉门火烧沟、毕家滩入选其中。在甘肃60年考古重大发现文物展出中,玉门火烧沟、毕家滩发掘的20件珍贵文物首次与公众见面。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玉门火烧沟文化占有重要位置。火烧沟文化作为中国史前文化考古中一种独特而稀有的文化类型,因其地处河西走廊西部...
继宁夏银川建成西夏博物馆后,国内第二个西夏博物馆在“西夏陪都”甘肃武威市改建完毕,正式对外开放。 记者从西夏博物馆了解到,改建后的西夏博物馆对西夏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全面展示,展示内容涉及西夏的农业、陶瓷、纺织、冶炼、灌溉、交通、商贸、经卷以及西夏史的研究成果等。 甘肃武威古称西凉。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建立西夏政权后,随即将西凉府定为“辅郡...
继宁夏银川建成西夏博物馆后,中国第二个西夏博物馆在“西夏陪都”甘肃省武威市改建完毕,正式对外开放。 记者从甘肃威武西夏博物馆获悉,改建后的西夏博物馆对西夏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全面展示,展示内容涉及西夏的农业、陶瓷、纺织、冶炼、灌溉、交通、商贸、经卷以及西夏史的研究成果等。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鼎盛时期曾两宋、辽、金鼎足而立。...
甘肃省首座蚕桑博物馆——康县蚕桑博物馆,近日在该县长坝镇段家庄村举行开馆仪式。 新落成的康县蚕桑博物馆投资286.62万元,占地面积200亩,内设蚕桑科普展览馆252平方米,技术培训室8间,养蚕示范大棚6座600平方米,基地桑园150亩,是一座集示范观光、科技培训、蚕桑产业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康县有着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目前该县已栽植高产优质桑园4.5万亩,蚕农户均...
总长24公里的汉代长城遗址在甘肃省金塔县境内的沙漠里被考古人员发现。 这是当地刚刚结束的早期长城田野调查成果之一,加上新发现,金塔县境内的汉长城遗址达到了320公里。 参与长城调查的金塔县博物馆副馆长陶玉乐介绍,这段汉长城是在位于金塔县靠近玉门市的沙漠里被发现的,从残存的长城遗址看,城墙是用砂石加红柳夯筑而成,两千年后,整体形态和走势依然清晰,其中一半保存较好,墙体最高处约2米,宽约1米。 ...
张家川川王乡马达村古墓的挖掘现场 挖掘工作者仔细清理车轮 马家塬遗址的保护现场 出土的蚕形壶 出土的双耳罐 张家川木河乡桃源村墓坑内出土的铜车马 挖掘出的马头的遗骸 金子铸的十二生肖 马家塬遗址及墓葬位于张家川县木河乡桃园村马家塬,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其中墓葬面积约3万平米。该墓葬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发掘,当年...
通过现场发掘和出土文物考证,专家认为甘肃省清水县古城塬遗址为魏晋时期古城遗址。 今年7月至10月,由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甘肃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等5家单位组成的调查组对清水县古城塬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记者从清水县文物局了解到,在为期3个月的田野考古中,考古发掘面积近1000平方米,灰坑30余处,解剖城墙遗址20余处,出土陶器、砖、瓦等标本1万多件。通过现场发掘和出土文物...
甘肃环县官方提供消息称,环县道情皮影艺术团20日将离境代表中国赴瑞士参加中瑞建交60周年的“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交流演出之一活动,这是环县道情皮影自1987年首次出访意大利之后,第八次出国演出。 中共环县县委书记王谦作为此次领队出访瑞士。他称,为庆祝中瑞建交60周年,瑞士定于9月至12月举办“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环县道情皮影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邀出访开展交流...
记者27日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了解到,匈牙利政府创办的多瑙电视台《我们东方的根》摄制组日前来到当地,展开寻根之旅,用镜头记录了甘肃裕固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9月下旬,摄制组以及匈牙利佩奇大学亚洲中心主任巴尔迪•拉斯洛博士一行4人,来到位于甘肃西部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草原。肃南县文化委员会主任安秀梅说,摄制组在肃南县拍摄了裕固族服饰、舞蹈、语言、中国裕固族专题展厅以及采访了...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记者:平丽艳)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昨开幕首日吸引千余市民观看由省文化厅主办,省博物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全省14个市州文化局联合承办的“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10月22日在省博物馆开幕。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宣布展览开幕,并和慕名而来的千余市民一同观看了展览。据了解,我省自2004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整理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