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原标题:重庆珍档 | 58年前惊动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黑天池考古 ,歌乐山发现大量原始神秘洞穴) 很少有重庆人知道,歌乐山上其实藏着很多神秘洞穴,为此在建国初期,西南军政委员会曾专门看过国民政府档案,并组织资深专家,试图寻找消失已久的秘密。 新中国建立后,重庆第一次大规模考古,是1950年开始的成渝沿线考古。当时西南军政委员会主持修建成渝铁路工程开始,为保护成渝铁路沿线的古迹和即...
记者昨日从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获悉,近年来,该馆考古专家对福州及周边地区的闽江下游进行遗址点摸排,新发现具备昙石山文化的遗址点150处,加上原先我省在历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福州及周边地域遗址点数量共达490处。年底,该馆将联合各级文物部门开展昙石山文化全国巡展,弘扬福建远古海洋文化。 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于1998年成立,占地面积108亩,是我省第一座依托于史前遗址的博物馆。 “昙石山遗...
近日,京山县孙桥镇孙桥村六组村民在农田整改的过程中发现一座汉代墓,立即上报博物馆。该县博物馆历时4天,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如图)。 这座墓位于孙桥村六组村东头一岗地之上。这里以前有较大封土堆,当地人俗称“铜鼓地”,由于长期开荒耕种加之最近农田整改平整土地,墓地被夷为平地。墓地四周零散分布较多汉、宋、明清各时期墓葬及建筑遗迹。 据了解,铜鼓地汉墓抢救性发掘,为研究地域的丧葬制度与习俗...
日前,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站在殷墟宫殿区以东的大司空村进行考古发掘。18座保存完整的匈奴墓葬在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内的首次发现,丰富了殷墟文化的内涵。 据考古人员介绍,这片被揭露的区域下层为殷墟时期的遗迹,而在遗迹上层一个区域,发现了这些与殷墟遗迹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墓葬。它们葬排列整齐,墓葬形制相同,从出土的器物考古人员判断,这些墓葬晚于殷墟时期且与中原墓葬的形制内容有所不同。 中国...
记者日前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在对石渚发掘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夫妻合葬墓,两口木棺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其墓制见证了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陋习。 石渚挖掘区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石渚湖村,该区域历史遗存丰富,自中晚唐以来,不仅有与长沙铜官窑遗址保护范围内共时的唐五代窑业遗存,也有明清时期的窑业与生活遗存。 经发掘,考古人员在石渚老街两侧的易家坪和樊家坪两地发现了一座清代早期的...
4月12日,“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近日,“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讲座走进首都师范大学,入围项目云南通海兴义遗址和入选项目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的相关负责人与师生分享了遗址的发掘情况。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朱忠华从考古发现、多学科应用研究成果等方面介绍了云南通海兴义遗址。该遗址发现了海东类型遗存、兴义类型遗存、滇文化遗存相叠压的地层序列,构建了滇中杞麓湖区域距今...
【摘要】火葬墓作为北京地区辽金时期一种较为特殊的葬俗,是辽金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丧葬形式,对其承载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是对我们了解、认识辽金社会状况和北京地域文化特征的有益补充。本文试对建国以来北京地区辽金时期火葬墓的考古发现和相关研究进行介绍和梳理,以期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北京地区 辽金时期 火葬墓 考古发现 研究综述 ...
河北磁县文物保护部门近日在磁县西部山区白土镇进行文物普查时,意外发现了一处北齐摩崖石刻。经当地文物专家初步考证为北齐时期邺下高僧僧稠的遗迹,距今已有1460余年历史。 此处摩崖石刻位于白土镇北羊城村东山上,山势峻峭,摩崖刻字就在半山腰崖洞中,崖洞需要搭人梯才能进入。摩崖刻字处为一大块磨光石面,刻有八个大字:“故齐稠禅大师隐迹”,字迹清晰,笔法遒劲,保存完好。大字旁边还有数行小字,大致意思是说...
网络配图 4月26日,多位文物专家联合发布鉴定结果,称去年在岳城水库挖出的数块青石是北朝佛造像背光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至少已有1400年的历史,并推断此地可能为伯阳城遗址所在地。 2016年8月下旬,河北磁县中清流村村民徐广丰在当地岳城水库边上意外挖出数块青石制品,最大的长约20厘米、厚约6厘米,刻有纹饰,并有残留色彩。 磁县文保部门介绍,据《史记》《括地志》记载,发现北朝佛造像...
4月26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四川阆中村民修蓄水池发现的灵山遗址历史可上溯至距今4500年至5000年,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灵山遗址位于四川省阆中市文成镇梁山村,是当地村民在灵山山腰台地修建蓄水池发现的。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充市文管所、阆中市文物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展开了调查、勘探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截至目前,灵山遗址发现各类遗...
日前,在毗邻广西的湖南永州市零陵区大庆坪乡黄家湾村发现一处由唐氏家族建造的颇具规模、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有40多座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 据该区文管所考古专家唐森忠现场鉴定,这处古建筑群系明朝中期后陆续建起来的,已有500年到200年不等的历史。其中有31座古房屋至今有人居住。 40多座明清古建筑的面积大小、高矮大体一致,每一座古建筑都是江南四合院型,为石、砖、木结构,每...
4月25日,记者从黄山市文物管理部门获悉,近日,在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东南小岩自然村的一处山坳中,发现一处被当地俗称“古岩院”的大型古寺庙遗址。据初步考证,该寺庙建于唐朝初年,是古徽州地区较早的佛教寺庙之一。 该大型古寺庙群落遗址规模宏大,分“前后两院”,前院地势比较平坦,东西宽约30米,南北长约40米,现已被辟为菜地。后院依山而建,内有佛像基座数处。从洞壁被烟火焚烧过的痕迹看,这里曾经遭受过...
4月14日,在郑州西郊常庄水库西侧,因修路而发现一个古墓群,本报及客户端进行了报道。4月25日上午,从挖掘现场传出消息,经过确认,这是东周的古墓群,已经发掘出大量的随葬陶器以及铜器等物。 发掘出随葬陶器、配饰水晶等 看到发掘出的大量物品,当时向本报报料的李先生称,其中挖出的三个陶器的位置,离他家当年的红薯窖很近。“如果当年我家的红薯窖再向南偏1米,就挖出那三个陶器了。”25日中午,记者...
4月25日,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在全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总结暨全省文物工作会上透露,此次普查新认定、新发现一批重要文物,包括清宣统三年“乡饮执照”、10余件故宫清代“储秀宫制”粉彩瓷器等,成果显著。 统计显示,陕西行政区域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为3009455套7748750件,占全国可移动文物总数的12.09%,位列全国第二。 赵荣介绍,此次普查新认定、新发现了一批重要文物。陕西...
21日,扬州市宝应县331省道工程现场发现古代棺椁等遗存。施工队发现情况后立即停止了该处区域的施工,并与县公安部门和文物部门取得了联系。现代快报记者获悉,经当地博物馆工作人员确认,此为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墓葬 , 至今约有四百年的历史。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根据已出土的遗物和裸露的墓券,博物馆工作人员断定此处墓葬年代为明代,在发现过程中,该处墓葬共发现可移动文物四件。经鉴定,一是明代早期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