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作伪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宋元明时期。自宋代金石学兴起以后,古代青铜器成为研究资料与艺术欣赏品,公私竞相收藏,遂使青铜器具有了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从宋代起商人就开始作伪。宋代的伪品已见于宋代的青铜器着录书中。第二阶段,清初至嘉庆时期。由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统治者的提倡,金石学有了新的发展,作伪也兴盛起来。此时主要是仿照宋代青铜器图录作伪。特点是整器皆伪,即铭伪者器亦伪,作伪技术水平低,...
簋(音“鬼”),是古代盛放煮熟的黍、稷、粱的食器,相当于现在的大碗。古人在宴飨时席地而坐,簋放在席上,用手到簋里抓取食物。附图中这件羽纹簋,是战国晚期楚贵族使用的“大碗”。它的造型、装饰与西周、春秋的铜簋相比,可谓是体貌不佳,但却榜上有名——国宝级文物。因为,它有确切的出土地点可作为断代依据;造型、纹饰能够代表一个时期的工艺铸造水平;传世少见,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
7月2日下午,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学术厅召开《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规模罕见、系统展示湖北地区从商代早期至战国时期礼乐文化的122件(套)精美文物7月3日至9月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此次大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 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为主,其中商代的“天兽御”青铜尊、西周的兽面扉棱提...
越王勾践青铜剑亮相国博 一把公元前332年的宝剑至今仍然显露着锋芒,青铜剑身上黑色的暗纹清晰可见。昨天,由著名的“越王勾践青铜剑”领衔的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在国家博物馆(微博)亮相。本次大展除了青铜器外,还借助湖北地区出土的漆木质的琴、瑟、排箫、笙以及石质的编磬,展示中国最早音乐文化的基本面貌。本次展览将于7月3日持续至9月3日。
当晚,在湖南卫视演播大厅,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省长杜家毫和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共同为这件青铜重器“合体”。为皿方罍回归故土做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文博专家等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1919年,湖南常德桃源县出土一件迄今所见最大、最精美的青铜方罍,因其铭文而被称为“皿方罍”。皿方罍器盖高28.9厘米、器身高63.6厘米。罍身全器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整器造型雄浑庄重...
工作人员唐永宏对一幅民国时期的画进行去污处理,使用的工具是刮刀 他们的手中,是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古代珍品,只是破碎不堪,充满岁月伤痕。他们要做的,是以手上的一切工具和技术,让这些文物复归原形,不至于化为齑粉。 他们是云南省博物馆技术部的文物修复专家。 这里的“病患”不是人类,而是价值不菲的文物;这里的“医生”精通的不是医术,而是历史、化学、材料工艺等多种学科。这里是常人难以接触到的地方...
收藏爱好者:青铜器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怎样的位置? 御宝轩:中国青铜器在历史上经历了从起源-鼎盛-繁荣发展-衰落的阶段。考古学中,发掘出土最早的是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青铜器。商代至西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期,春秋战国时期继续繁荣发展,直到汉代以后走向衰落。青铜器在中国文化和艺术方面均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它的铭文,对中国商周时期的历史研究意义重大。 收藏爱好者:应该从哪些方面鉴赏青铜器...
此件青铜簋高:25cm口径:15cm底径:15cm,圆腹,敞口束颈,带盖,双耳对称,微鼓的腹下是安稳的圈足,底为四方座。双耳间配置了两个对称的人像,双臂齐举,呈送物品之势;簋壁,腹部正中,则是由云雷纹构成的菱形格,点缀其间的乳钉,四方底座中间是夔龙纹、爬行龙纹,周边点缀窃曲纹。器盖呈十字脊龙纹,盖面是窃曲纹,点缀乳钉,整体细密的纹饰充满了勃勃的野性,其精湛的铸造技艺述说着中国古代西周时期的辉煌,也...
中国的青铜器艺术,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商周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神权的结合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璀璨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并营造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极浓厚的神秘氛围,这不但反映在当时的青铜器繁杂多样的纹饰上,而且对中国后来的文化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里岗时期至殷墟早期 早期的人类社会...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高48厘米 1990年河南省淅川徐家岭楚墓出土 龙首、虎颈、虎身、虎尾、龟足,张口吐舌,牙齿犀利。龙首上附六条蛇形龙。脊背上有有一方座,座上有一神兽也为龙首,口衔一条龙,龙首。通身饰动物纹和云纹,满嵌绿松石。 此神兽形象诡谲,制作精美,绿松石镶嵌精细,绿石莹莹,极为美观,实属罕见之物。对于它的用途,学术界尚有分,有的学者认为可能...
西周早期 西周早期出现了新的器种和器形,主要表现在饪食器方面,如方座簋、簠,乐器方面有钟,兵器方面有剑。西周早期铜容器如鼎、鬲、甗等的腹部深度较商代晚期为浅,凡是柱足者,不如商代晚期青铜器柱足那样粗壮。器壁也稍薄,不如商代晚期厚重。 纹饰方面有较多变化。一是出现一些新的纹饰,如蜗纹(或曰卷体夔纹),只存在于西周早期,有很好的断代指示作用;还有双尾龙纹、兔纹;二是原有的一些纹饰,如牛...
东阳出土西汉青铜簋 6月13日,东阳种植专业户葛宝兰雇人在当地的草干山下挖土做路,挖到几个瓶罐。葛宝兰把已裸露的瓶瓶罐罐小心挖出带回家,然后给文物部门打了电话。葛宝兰说,几年前,文物工作者在发掘草干山土墩墓时,就住在他家对面,“出土文物都是国家的,很珍贵,应该好好保护。” 经过清理,出土的文物有10余件,包括一只青铜簋(音guǐ)、两只铁釜、一枚铜钱、数只原始瓷罐及一些碎片。 “这样高规格的...
近日,苏州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国内几大博物馆不约而同开始了“舌尖上的文物”之旅,其中,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在微博里秀出的青铜面具饼干引发了网友们的如潮口水。昨日,该馆副馆长朱亚蓉介绍说,“这是我们第一款申请了外观专利的文创产品,今后还可能推出青铜太阳轮文物的月饼等。”该款饼干专利持有者是1989年出生的三星堆博物馆学术研究部工作人员朱丹丹,“我一个人生活,没事干,就买来了烘焙工具准备...
李曦映 观李曦映画作,见纸间月季,色泽淡然,枝藤自由延展,雅而不腻,透露出些现代的气质,而一尊古韵味十足的青铜器跃然于纸,仿佛传达着那穿越千年历史文化,而画卷适度的留白留给观者无限畅想的空间。画手法虽是工笔,但中国写意画的神韵他也充分运用,使其作品意蕴更深厚,诗意更浓郁,不失中国画的本色和传统。这让我想到了那句:人如其画。 走进李曦映的画室,入眼的尽是满目葱绿。欣欣然然的绿意,让人眼前一亮,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