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博物馆的一切都活了过来,霸王龙和匈奴王破坏了大理石走廊,雄狮和猴子在陈列柜中漫步,古罗马军团和牛仔们轮番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这是来自好莱坞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场景。近日,电影《博物馆奇妙夜3》热映,再次激发了人们对夜间博物馆的无尽想象:夜幕笼罩下的博物馆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夜间的博物馆更加神秘 “打着手电,在较暗的灯光下,品味博物馆,这是一种完全迥异于白天观赏的感觉。黑暗改变了画的颜色,安...
1月22日,在自己的家中,吉首市第一小学退休教师萧官凤和丈夫、退休前任州群众艺术馆馆长的候思孝,向州博物馆工作人员捐赠了一套民俗文物。 这套民俗文物包括:清代苗族绣花贴花女式夹衣一件、民国苗族绣花被面一件和民国苗族绣花童帽三件。其中清代苗族绣花贴花女式夹衣绣工精美,图案丰富多彩,保存十分完整,为民俗文物中的精品。 原来,1月17日,全州“文化惠民进万家”文化志愿服务暨春节期间文化下...
埃及博物馆给法老面具粘胡子用错胶((网页截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浪收藏配图 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受损”一事,埃及博物馆总经理马哈茂德·哈尔瓦吉2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黄金面具“并未遭到损坏”,且得到了良好保护。 埃及文物部长马姆杜·达马蒂22日在给官方通讯社中东社的声明中也否认了黄金面具受损...
蛋雕 中国文物网讯 记者从93号院博物馆获悉,京城最小迎新庙会即将亮相西城,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此次迎新胡同庙会将于2015年2月3日至2月11日,在西城区铁树斜街93号院博物馆举办。 据了解,在庙会举办期间,每天都会有包括剪纸、草编、堆绣、风车、蛋雕、毛猴、烙葫芦、绘脸谱、拓年画等在内的传统民间非遗技艺体验活动。前来逛庙会的游客也可与非遗传承人一同制作传统非遗手工艺品,亲身感受其中所蕴含的...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近日驳回了帕萨迪纳市诺顿西蒙博物馆关于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画作《亚当与夏娃》(Adam and Eve)所有权的诉求。这一艺术品最早属于犹太艺术经销商Jacques Goudstikker,他在1949年因为纳粹占领而被迫离开荷兰。 这一案件最早于2007年呈递给联邦法院,并处于对博物馆有利的条件而驳回。去年6月,当一位美国联邦法官认定Goudstikker的儿媳Marei ...
据阿根廷Infobae网站1月22日报道,埃及首都开罗博物馆内的藏品之一、具有3300年历史的图坦卡蒙法老面具被馆内清洁人员不小心毁坏,随后,馆内人员匆匆使用错误的胶剂将断裂部分粘合,导致文物进一步被破坏。 据该博物馆馆长称,这起事件发生在去年,当清洁人员在清理面具时,面具与胡子相连的部位发生了断裂。随后,博物馆收到了上级命令,要求尽快修复文物。 馆长指出,“不幸的是,我们使用了错误的粘合剂环...
近日,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专家走进江都区实验小学,向孩子们介绍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扬州雕版印刷,引导孩子们现场体验、感受传统文化。
埃及开罗博物馆管理员21日说,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黄金面具上金蓝相间的胡须被工作人员用环氧树脂胶仓促粘回,造成损坏。这一事件发生于去年博物馆一次清扫中,现不清楚胡须是被碰落,还是因为松掉而被取下。美联社援引开罗博物馆管理员的话报道,胡须应被送至专门的修复实验室修复,但“上层”要求快速修复,工作人员因而使用了速干且不可逆的高粘性环氧树脂胶,在黄金面具和胡须之间留下一层清晰的胶痕。另外,黄金面具上还留下划...
元代海龙饕餮纹熨斗(失蜡法铸造) 明代饕餮纹玄耳龙吞口熨斗 唐代玄纹宝相花折叠文房熨斗 深圳艺术家邹卫有“三多”:“画多”、“印章多”、“熨斗多”。他的熨斗可不是现代人用的电熨斗,而是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古代青铜熨斗。最近,邹卫将深圳观澜鳌湖老村的一座客家古碉楼打造成了“古代熨斗博物馆”。400余个从战国、汉代、元代到民国期间各种款型熨斗摆放在四层楼的宅子里,俨然一部“古代熨斗演变...
记者今天从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紧张筹备建设,由长江商学院校友会、成美慈善基金会、海南第一投资集团等单位发起援建的公益项目——“海南鹦哥岭动植物博物馆”建设顺利,首期主馆建筑春节前后将竣工交付,随后启动项目二期建设。 据介绍,海南鹦哥岭动植物博物馆选址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鹦哥嘴分站,首期建设主馆建筑面积1867平方米,二期工程包括访客中心、道路景观...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要求逐步将民族博物馆、行业博物馆纳入免费开放范围。 在谈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时,《意见》要求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其中包括: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免费开放工作,逐步将民族博物馆、行业博物馆纳入免费开放范围。推动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
上海博物馆图片/上海博物馆 大克鼎图片/上海博物馆 淳化阁帖图片/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河南南路馆舍图片/上海博物馆 1996年之前,上海博物馆并不在如今这座象征天圆地方、形态敦厚稳重的建筑之中。它最早的所在地是今天南京西路325号的原跑马厅大厦内,所有关于这座博物馆的故事就要从此地讲起...
无锡博物院再添重量级藏品!长近八尺的“清初四王”之一王翚山水精品、戴奎水墨山水精品,对研究无锡近代乡帮史极具价值的吴观岱作重修贯华阁图,张大千作品及名作三件,此外还有刘海粟、谢稚柳、周怀民等大家的作品……这些珍贵的捐赠,再次提升了博物院藏品的厚度。 近日,无锡杨氏家族——杨通谊长孙杨传德代表家族将杨通谊收藏书画及工艺品150件套捐赠给无锡博物院。这批书画多为杨味云和杨通谊上款,但也不乏家族...
元代海龙饕餮纹熨斗(失蜡法铸造)。聂灿 明代饕餮纹玄耳龙吞口熨斗。聂灿 唐代玄纹宝相花折叠文房熨斗。聂灿 邹卫收藏的清代手刻满工人物故事熨斗。聂灿 深圳艺术家邹卫有“三多”:“画多”、“印章多”、“熨斗多”。他的熨斗可不是现代人用的电熨斗,而是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古代青铜熨斗。最近,邹卫将深圳观澜鳌湖老村的一座客家古碉楼打造成了“古代熨斗博物馆”。400...
时间都去哪儿了?年味儿都去哪儿了?1月24日(本周六),由河南博物院与河南商报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原年俗文化系列活动”将在河南博物院开幕,通过多种形式把记忆中的年味儿一一道来。 “首届中原年俗文化系列活动”将持续至3月7日,分“论坛”、“展示”和“演出”三大部分。1月24日至3月7日是论坛部分,著名民俗专家高有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朱仙镇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郭太运、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加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