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上海是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1年,市规划局会同文管会组织研究上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作为近现代史迹型的上海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以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各级文物优秀历史建筑为重点展开,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城乡联系、“点线面”结合、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遗产保护框架体系。这一研究成果作为专项规划纳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
在无锡惠山古镇0.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118座形态各异的古祠堂,且每一处祠堂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顾可久祠堂,供奉着清官海瑞的老师顾可久;钱祠,历史名人和近代名人最多…… 日前,无锡惠山祠堂群保护建设专家夏泉生告诉记者,祠堂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建筑,全国各地都有,但与其他地方分散、独立的祠堂不同,惠山古镇至今仍保存着祠堂建筑4.7万平方米以及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118处完整祠堂建筑,形成了...
中国艺术家袁熙坤27日在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继续其中美洲文化之旅的第四站。他表示,愿意充当连接中国和拉美各国的艺术使者。 在萨尔瓦多期间,袁熙坤分别拜会了该国总统府文化秘书拉蒙·里瓦斯,圣萨尔瓦多市长诺曼·基哈诺。宾主双方围绕两国文化和艺术话题分别交流了想法,袁熙坤向他们赠送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书法作品。 袁熙坤还与当地30多位艺术家座谈,探讨中国和萨尔瓦多在雕塑、绘画...
记者从河北省阳原县获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历时数月对泥河湾遗址群进行了考察,在泥河湾遗址群马圈沟遗址第一文化层上方发现两处百万年以上文化层,专家将其命名为1A、1B文化层。 马圈沟遗址分七个文化层。年代地层学研究结果显示,马圈沟遗址第七文化层距今176万年、第六文化层距今175万年、第五文化层距今174万年、第四文化层距今169万年、第三文化层距今166万年、第二文化层距今...
近日,记者从文化部门获悉,岚县面塑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 近年来,岚县大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面塑这一濒临湮灭的非物质文化得到了重生。在2005年成功申报为市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该县对此项民间艺术进行了保护和抢救,每年下拨专门的经费用于民间面塑艺术的保护和开发,并成立组织机构和奖励基金会,对优秀艺人进行奖励和培训。特别是2013年,该县制定了《特殊人才奖...
近日,文化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杨继洲针灸入选该名录。 杨继洲是廿里镇六都杨人,明代针灸学大家。他行医4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精通针灸,治病时常常针药并重。杨继洲将《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神应经》、《古今医统》、《针灸节要》等医药典籍中关于针灸的内容一一摘录编册,汇成了《针灸大成》。《针灸大成》共10卷20余万字,是我国针...
十五周年,对于一个新生命来说,进入了人生的花季;对于一对夫妻来说,是“水晶婚”年,但是对于一个画廊来说,这是创业的初级阶段,也是发展的黄金期。已经参加多次Art China的境艺园俄罗斯油画画廊,正在和俄罗斯油画一起经历进入自由市场的黄金期。 名称:在故乡 作者:库加奇 材质:布面油画 规格:110-170cm 日期:2012年——选自 2014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参展作品 在今...
茶道的的变迁与紫砂壶有着必然的联系。紫砂壶的兴起、繁盛是与茶文化的变化紧密相连的。唐宋时期,人们的饮茶方法为煮茶、烹茶,茶具以金属制器为多。到了明代,团茶已被散茶完全取代,而饮茶方法则改为冲泡法,茶壶与煮水的壶分开使用,茶具多选择陶瓷茶具。饮茶方法虽然简化了,但因为泡茶法对茶量、水温等十分讲究,故而对沏茶的重要器物一茶壶—有了更高的要求。紫砂壶就这样兴盛开来。 明清时期,因饮茶方式、饮茶趣...
中华民族的文化绚丽多彩、源远流长,文化理念亦反映在各种器物的装饰纹样上, 这一文化流传现象可以在家具的装饰纹样中略见一斑。从出土或流传下来的家具中看到,装饰纹样十分丰富。其中可大致分为6类: 1.代表皇权的纹样 代表皇权的纹样主要有龙纹。龙,是传说中的一种有鳞有角、有须有爪,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在中国,龙是人人皆知的神物,最受...
家具,是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各时期文化风貌的一个侧面。研究家具的发展,有益于我们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使"古为今用"得以充分发挥,古代优秀文化得以充分弘扬。 溯源一文化发展轨迹的体现 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家具作为物质文化的一部分,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家具,是人们起居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在三千多年以前的商代,家具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甲...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交流,郑州市组织以文化展览、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走进呼伦贝尔。7月19日上午,“春雨工程—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暨书画作品展”在额尔古纳市启动。此次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共展出郑州市文化志愿者的书画作品100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0件,为边疆群众送去文化大餐。 书画...
昨天上午,备受瞩目的“紫禁城·扬州·大运河——故宫博物院、扬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在市博物馆正式开幕。120件珍贵展品汇聚了两地的文物精华,将在接下来的3个月时间内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缘起 扬州、故宫时隔30年再“联姻” 据悉,此次故宫博物院与扬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展,是故宫文物首次大规模来扬集中办展。而扬州与故宫的首次合作可以追溯至30年前。文物专家顾风回忆,...
这个暑假,北京市民李近赫带着13岁的儿子小时,骑自行车畅游京杭大运河。父子俩将途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全程1800公里,计划20天。行程中,小时不仅会用摄像机拍下沿途的风光,还将一路撰写游记和体会文章,记录内心感受。 对于正在读初中的小时而言,骑行1800公里,一路颠簸,肯定很累、很苦。然而,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文化之旅,既锻炼了身体,强健了体魄,又近距离了解和感知...
开展多部门联合专项巡查,保护天津辖区海域文化遗产。日前,2014年度“天津海域文化遗产联合执法行动”在中心渔港码头正式启动,执法行动中将对非法打捞、偷盗水下文物、非法进行水下考古、破坏水下文物等行为进行查处,保护天津海域珍贵的水下遗产。 开展多部门联合专项巡查,保护天津辖区海域文化遗产。日前,2014年度“天津海域文化遗产联合执法行动”在中心渔港码头正式启动,执法行动中将对非法打捞、偷...
随着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拉孜藏刀和拉孜堆谐好似两颗明珠“包了浆”,愈发晶莹剔透。 普达瓦是拉孜藏刀锻制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13岁跟随舅舅多吉杰布学习藏刀锻制的他,如今已近六旬。“舅舅曾在扎什伦布寺为十世班禅锻制藏刀”。说起这件事,普达瓦嘴角上扬,透着一丝骄傲。 藏刀锻制技艺已传承五六百年之久。“在清光绪年间,西藏江孜人民抗击英军入侵时,拉孜藏刀就是最好的兵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