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体双人头像玉玦。(视界网 余乐 摄) 沉寂20余年的天门石家河遗址考古,有了重大新发现!昨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纪念石家河遗址考古60年学术研讨会上正式对外披露,该遗址近日出土240余件距今4000多年的精美玉器,专家认为代表当时中国乃至东亚琢玉技艺最高水平,并且改写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 石家河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
考古人员下挖6米多深坑以寻找内洞入口 未发掘前娅怀洞遗址远景,该洞视野开阔,背山近水,洞前有棵木棉树遮挡(资料图) 娅怀洞遗址对于研究广西地区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所出土的大量的动植物遗存,为研究这一地区史前人类的生业经济、复原古代环境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经过7个多月的发掘,遗址内发掘面积近15平方米,发现了用火遗址,出土石器、人骨、兽骨等各类遗物约2万件。 背山近水,视野开阔,闲...
12月20日,考古人员们开启了南昌西汉大墓主棺的第一层棺板,在其中发现了马蹄金和玉器。备受关注的南昌西汉大墓15日进入主棺清理阶段,在进行了几天的主棺椁板的拆卸工作后,目前已进入到棺柩核心部分的清理工作。据专家介绍,经过目前分析,这个棺至少是两重棺。郭晶 摄 考古人员在其中发现了马蹄金。郭晶 摄 12月20日,考古人员开启了南昌西汉大墓主棺的第一层棺板,在其中发现了马蹄金和玉器。郭晶 ...
为期一个月,由绍兴市柯桥区文化发展中心与兰溪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的“千峰翠色—绍兴出土越窑青瓷展”日前在兰溪市博物馆开展。 据悉,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绍兴是它的发源地和重要产区之一,因这里曾为越国都城,隋唐时又称越州,故名。越窑青瓷于东汉晚期的成功烧制,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它长达近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三国、西晋的大发展时期和晚唐、五代的鼎盛时期,至北宋中期渐趋衰落,...
刚出土的连体双人头像玉玦 沉寂20余年的天门石家河遗址考古,有了重大新发现!昨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纪念石家河遗址考古60年学术研讨会上正式对外披露,该遗址近日出土240余件距今4000多年的精美玉器,专家认为代表当时中国乃至东亚琢玉技艺最高水平,并且改写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 石家河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
从今天开始,由金华市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主办的“龙行浙江——浙江出土恐龙化石”展将在金华市博物馆开展。现场能看到复原的5具完整恐龙骨架,还有90多块来自世界各地的恐龙化石。 展览还有一个亮点,设置了智能互动游戏。这是一款体感游戏,站在大屏幕前,仿佛身处恐龙世界。伸出手来,在天上展翅高飞的翼龙就会停到你的手上;凶悍的迅猛龙朝你张开大嘴,可以一脚把它踹开。 这也是金华首次举办大型恐龙展,将持续到...
今年,为配合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连通工程原州区南郊水厂及总管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备案,宁夏考古人员对前期勘探的29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考古验证有汉代墓葬6座、北朝—隋唐墓7座、明清墓16座,并出土了狮身人面石雕像和武士俑等一批珍贵随葬品。 其中,编号为M3的唐代墓葬为坐北朝南竖穴土坑墓,整体平面格局近似于春秋时期的“刀币”形,该墓出土了一组精美绝伦的石刻雕像,共9件。 考古人员初步...
12月15日,“龙行浙江——浙江出土恐龙化石”特展在市博物馆开展,来自浙江省自然博物馆的89件(组)恐龙化石和5具完整的恐龙骨架隆重登场,同时博物馆还举办了多场恐龙知识宣教活动。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2月底。 此次展览将以科学、简明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生动地展示浙江地理概要、浙江地质概况、浙江恐龙化石、浙江恐龙遗迹化石、浙江翼龙和恐龙概述等6大类科普知识。80多件展品中,不仅恐龙化石种属多,...
记者日前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该院在三峡库区的一处古坟坝遗址取得重要考古发现,共出土陶、瓷、铜、石等各类遗物及标本近千件,时代涵盖新石器、商周、汉、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 古坟坝遗址位于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一组,地处长江右岸小地名为庙岩河的二级台地上,埋藏面积约3000平方米。遗址位于三峡水库消落区,长江水位的反复消涨对遗址形成了一定影响,近年来的取土活动对遗址造成了巨大破坏。 重庆市文化...
记者14日从江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继出土多件零散玉饰、宝石后,西汉海昏侯墓主棺南面新出土一枚两千多年前的珍贵虫珀。专家称,此类虫珀在汉墓考古中是首次发现。 主椁室的东南面是开启主棺前的最后清理区域,此前先后出土了玉耳杯、玉剑具、零散玉石、镶有玉石的器具等,俨然主椁室中的“藏宝阁”。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介绍,这次出土的虫珀是琥珀中的珍贵品种,其个头为葡萄般大小,两端钻有...
你喜欢恐龙吗?你看过《侏罗纪公园》吗?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恐龙的呢?那些生活在距今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大家伙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呢?你想知道更多关于恐龙的知识吗? 今天,“龙行浙江——浙江出土恐龙化石”特展在市博物馆开展,来自浙江省自然博物馆的80多件恐龙化石和5具完整的恐龙骨架隆重登场。展览将持续到明年2月底。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以科学、简明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生动地展示浙江地理...
今年,宁夏考古人员对前期勘探的29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考古验证有汉代墓葬6座、北朝—隋唐墓7座、明清墓16座,并出土了狮身人面石雕像和武士俑等一批珍贵随葬品。 其中,编号为M3的唐代墓葬出土了一组精美绝伦的石刻雕像,共9件。考古人员初步确定石雕系汉白玉石质,均带四方底座,内容有狮身人面像、铠甲武士俑、马俑、狮兽、骆驼俑等,石材光泽圆润温纯,雕刻工艺精巧细腻,线条简洁流畅而不失生动,造型高...
昨日,记者从南昌西汉大墓考古现场了解到,主椁室内再次出土了多件文物,包括漆盘、玉璧、琥珀、漆案等,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再次体现墓主高贵的身份。同时,目前主棺的清理提取方案已经上报国家文物局,拟定于12月15日开棺。此外,南昌西汉大墓考古成果展本周三将落下帷幕。 漆案修复后将现本色 昨日,考古人员对主椁室内主棺周围进行了清理,同时提取了一件漆案。漆案其实是汉代人使用的小桌子,类似现代的茶几,一般用...
12月15日报道,考古人员在西安市长安区发现一座北周时期墓葬,墓主为茹茹骠骑大将军乞伏孝达和吐谷浑晖华公主。考古专家认为,此次发现为西魏北周时期墓葬形制、随葬品类型与摆放特征的分析对比提供了新的材料,特别是为北朝时期西魏、吐谷浑、柔然的民族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