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学分期法的一个时期,指主要以青铜为材料制造工具、用具、武器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处于新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器时代,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大约发展了15个世纪。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具有优良的铸造性,很高的抗磨性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铸造青铜器必须解决采矿、熔炼、制模、翻范、铜锡铅合金成份的比例配制、熔炉和坩锅的制造...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一半是由羽羽生辉的青铜器铸造出来的。从公元前二千年之前,由黄河流域中原二里头文化(即十三朝古都洛阳东郊)和其上游齐家文化为代表的最早面世的青铜器来看,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成为延续二千多年的青铜器时代,在中华文明史册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青铜器早期为新石器时代,散见的只有陶器制品,而青铜器时代后期,则被瓷器和铁器制品所代替。所以在二千多年的青铜器历史长河中,其制品五光十色,...
古代青铜器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成各种各样的锈蚀物。有些锈蚀物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了一层稳定的覆盖层,在一般保存环境中不会继续发展,我们称之为无害锈,一般认为铜的氧化物、碱式碳酸铜等是无害的,而且这些锈古香古色,是文物年代久远的象征,一般不必去除,仅在掩盖铭文、纹饰时才去除。但是有些青铜器的腐蚀在一般保存环境中会不断发展、深入,我们称这种锈蚀物为有害锈,必须去除。对青铜器危害最大...
以前,老古董商鉴别青铜器,靠眼看、手摸、耳闻、鼻嗅,甚至舌舔,现在,专家用的是先进的科学仪器,甚至激光。而作为一般的爱好者,要识别一件青铜器的真假,到底该从何入手呢? 一、看锈色 青铜器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行家们说:“(青)铜器坠水千年,则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未入土水之传世铜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
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通体鎏金,作宫女跽坐持灯状,中空。整体由头部、身躯、右...
《鹿鼎》 青铜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以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揭示了中华民族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渊源。因此,它自古以来不仅深受中国收藏者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文物部门只允许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拍卖会出现,国内青铜器收藏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只是小部分人在收藏。”中国青铜研究会秘书长赵春安日前对记者表示,青铜文化在...
【青铜秘档】 在陕西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宝鸡市考古队在一个仅一米见方的窖藏罕见的连续挖出了24件西周青铜器,数量之多,实属罕见。特别是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揭示了西周末年周历王时期的一段极为隐秘的历史。 罕见青铜器上的神秘铭文 【精彩导读】 2年前,陕西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仿佛过节一样,人声鼎沸,这是由于前一天晚上宝鸡市考古队在一个仅一米见方的窖藏罕见的连续挖出了20多件西周青铜器。特别...
前天,记者从宝鸡市文物局了解到,国家文物局继去年首次公布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后,日前再次公布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和扶风县博物馆等三家博物馆荣获“国字号”称号。 根据国家文物局规定,国家博物馆等级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 2008年 7月,国家文物局启动了二、三级博物馆的评估工作。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昨天,记者从宝鸡市文物局了解到,国家文物局继去年首次公布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后,日前再次公布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和扶风县博物馆等三家博物馆荣获“国字号”称号。 根据国家文物局规定,国家博物馆等级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2008年7月,国家文物局启动了二、三级博物馆的评估工作。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扶风...
利簋(gui,音轨)【西周·青铜器】 档案:【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千克】西周武王时期铸造,1976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南罗村出土,现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在此次“国家宝藏”展览中,有一件遍体绿锈的圆形双耳方座铜簋,这件国宝解开了千古谜团。 簋是一种古代食器,用来盛装煮熟的稻、粱等食物,犹如现在的饭盆。在祭祀或宴享时,它又是一种重要的礼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物中重要的一大类,主要指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或科学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 由于古代青铜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所以自古以来,不法之徒就开始作伪,以牟取暴利。近20年来青铜器作伪十分猖獗,加以青铜器又没有开放,更增加了鉴定的困难,不仅使公私收藏受到极大的伤害,而且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极大的歪曲与亵渎,在全世...
50年前,在安徽省出土了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器形奇异,纹饰精美,完好无损,后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即国宝级文物。然而,由于此件文物是首次发现,从未见过著录,器物本身又无铭文,因此,考古工作者一时很难说出它的名称和用途。后经考古学大家郭沫若仔细鉴定,也无结果。 那是1959年3月,安徽省考古工作者在皖南屯溪市西郊发掘两座西周晚期墓葬。当时该地正在修建飞机场,当挖掘到两处相邻近的大土堆时,露出了部分...
司母戊大方鼎是公元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发现的。鼎出土后,因太重太大,人们即使锯断了鼎的足也难以搬运,又担心被日本人掠夺,便把鼎又埋了起来。直到抗战胜利后,公元1946年6月,大鼎才又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 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因鼎大得可以做马槽,又俗称...
■60多年前—— 发现四羊方尊成为这户农家的骄傲 “1938年4月,四羊方尊就是我父亲从这里挖出来的。”昨(19)日下午4时,宁乡县黄材镇龙泉村村民姜运枚带着记者爬上转耳仑山腰,指着一处巨石边的荒地说。上世纪80年代,姜运枚曾任龙泉村党支部书记,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四羊方尊发现者姜景舒的儿子。 ■地里挖出来一个宝贝 四羊方尊在地下沉睡了3000多年,让它重现人间的,...
名称:“皿天全”方制造年代:商朝晚期类别:青铜方形。是商朝的大型盛酒器,又可盛水,在青铜礼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王室和贵族的盛大宴会上,是必备的酒器。它出现于商代晚期,流行于西周和春秋。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出现于商代晚期。规格:器身通高63.6厘米,器盖通高21.5厘米。最后露面:2001年在纽约艺术品拍卖会价值:924.6万美元(含手续费,约折合人民币9000万元)流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