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大同市云波路发现一个北魏石椁墓。目前,石椁墓考古发掘的室外工作已经结束,共出土随葬品40件,多为制作精美的彩绘陶俑。这一石椁墓为研究北魏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墓葬坐北朝南,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室为长方形,墓底长3.54米、宽3.8米,墓顶呈穹隆顶。墓室内置一棺一椁,椁为单檐悬山顶石质屋形,位于墓室中部。棺为木制,腐朽严重,仅存棺痕。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志...
位于黎平佳所的杨再思神道碑 杨再思幕 工作人员正在取景拍摄 8月19-20日,《寻访华夏飞山庙》摄制组走进贵州黎平,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采访、拍摄工作。摄制组此次寻访了黎平县境内最具规模与代表性的四座飞山庙及杨再思墓地,并对《黎平府志》当中的重要相关文献作了记录。 在位于黎平县雷洞乡牙双村飞山庙,摄制组首次见到了“威远侯”、“飞山神”杨再思的神像。雷洞乡牙双村飞山庙系一栋木...
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大同市云波路发现一个北魏石椁墓。目前,石椁墓考古发掘的室外工作已经结束,共出土随葬品40件,多为制作精美的彩绘陶俑。这一石椁墓为研究北魏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墓葬坐北朝南,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室为长方形,墓底长3.54米、宽3.8米,墓顶呈穹隆顶。墓室内置一棺一椁,椁为单檐悬山顶石质屋形,位于墓室中部。棺为木制,腐朽严重,仅存棺痕。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志忠介绍...
眉县常兴镇汉代墓葬出土的文物。 8月18日,在宝鸡眉县常兴镇大明公司项目建设场地,工作人员在进行前期文物勘探过程中发现古墓一座。眉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随后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各类文物34件(组),其中铜镜一面,铜钱60枚,玉晗1枚,绿釉陶壶2件,绿釉陶仓1件,奁盒1件,灰陶罐23件,砺石1件,其余残片若干。 经文物专家考证,此墓葬为西汉晚期的一座平民墓葬,由于在文物发掘过程中得到...
墓室上的人像雕刻 发掘到的精美雕刻 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下元村村民建房挖地基时,偶然挖到几处墓穴石板。昨日,在向当地政府报告疑似发现古墓后,市中区文管所相关专家赶往现场进行挖掘。 昨日下午3点,工作人员共挖出7口墓穴,墓室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雕刻精美,无被盗痕迹。市中区文管所所长万立新说,经初步判断,墓穴为宋末的平民墓葬群。 建房挖出石板随后挖出7口宋墓 据永安...
“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献为粟特人在中国提供了新印证。”宁夏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粟特人在中国: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的新印证”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13日至16日在银川、固原两地举行。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包括台湾在内的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百余位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等领域的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粟特人是古代生活在中亚地区、使用东部伊朗方言的民族。他们以善于经商著称,...
作者:郑岩 著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2-01 《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是郑岩十多年来研究中国古代墓葬的一些心得,所讨论的范围集中在两汉到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图像,部分涉及唐代乃至辽宋金元的材料。综合采用考古学与美术史的方法,从各个角度描述和阐释两汉至唐宋时期的墓葬材料,力图使这个幽暗的角落在中国艺术史上展现出特有的光芒。 古人对于死...
“这个头盖骨具有明显的欧罗巴人特征。固原不止一次发现欧罗巴人种的遗骨,充分反映了外来民族迁徙、融合的状况,说明隋唐时期东西方的往来交流十分频繁,也说明宁夏及固原地区在丝绸之路中具有重要地位。”日前,在宁夏固原市南塬正在发掘的一个墓地,人骨鉴定专家、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张全超捧着一个刚刚出土的头盖骨,向记者和专程前来考察的中外专家介绍这座墓葬所揭示的意义。 古墓所在的固原南塬,距固原市市区...
8月18日,宝鸡眉县常兴镇大明公司项目建设场地,工作人员在进行前期文物勘探过程中发现古墓一座。眉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在得到授权后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出土各类文物34件(组),其中铜镜一面,铜钱六十枚,玉晗一枚,绿釉陶壶两件,绿釉陶仓一件,奁盒一件,灰陶罐二十三件,砺石一件,其余残片若干。 经文物专家考证,此墓葬为西汉晚期的一座平民墓葬,由于在文物发掘过程中得到了常兴派出所、大明公司员工的积...
2014年7月30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社会公布了一项重要的阶段性考古成果:经过一年多的寻找和发掘,在遵义市新蒲新区的仁江河边,发现了南宋时期播州第14世土司杨价和他夫人田氏的墓葬。该古墓历史悠久,距今759年。 这是一座奢华的土坑古墓。经过考古队员的连续工作,已经出土了数十件精美的金银和玉器,目前仍在进行后续清理发掘工作。 据了解,这是第十座被发现的播州土司墓葬,也是惟一的土...
彭泽被发现的一墓葬 8月18日,网友微博曝料,九江市彭泽县发现一具干尸,称开棺时尸体皮肤略显黄色。随后,记者从彭泽县文物管理所了解到,该坟墓年代很近,棺内疑似干尸,断定墓葬非文物。 近段时间,彭泽县上十岭一小学因建食堂需要,在学校后山清理无主坟。8月16日,意外挖开一处坟墓时发现棺木成色较新,有胆大者打开棺木,居然发现尸体保存尚好,着装完整。 17日,彭泽县文物管理所考古人...
8月16日,来自欧美的丝绸之路考古专家正在研讨墓主人身份。 8月16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张全超通过人骨鉴定,初步判断固原南塬正在发掘中的初唐墓葬主人是欧罗巴人(俗称白人),男性,年龄在40岁以上。 这座墓葬被定名为M1401的,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今年发现了盗掘现象,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后,从6月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M1401坐北朝南,为斜坡墓道土洞墓(...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日前在对固原市一初唐时期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初步判断发现的墓主人头骨为男性欧罗巴人,这进一步证实丝绸之路重镇——固原(原州)在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图为考古人员正在清理保护壁画。
自今年4月在大同市云波路北侧发现古代墓葬群以来,经过该市考古研究所长达3个多月的努力,目前相关考古工作已经结束。70座分别出自北魏、辽金、明清时代的墓葬,将为大同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丰富的历史实物佐证。 据专家介绍,这批弥足珍贵的古代墓葬群,是在云波路北侧大同华宇商业文化中心项目建设中被发现的。整个墓葬共有70座,其中北魏时期的29座,其余皆为辽金和明清时期所留。 距今有1500多年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