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组织10名全国专家,在实地踏看了鸿山遗址及其同土文物后,对《鸿山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进行了严密的专家论证。 在23日汇报会的基础上,昨天陈同滨教授陈述的《鸿山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已作了部分细节修改。就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的搬迁问题,陈同滨提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搬迁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全部建筑物与构筑物,包括居民约1098户、企事业单位约18家。方案二:搬迁保护...
我国对古代游牧民族聚落遗址保护还是空白。这是在此间举行的东黑沟遗址专家论证会上,国内考古学家们的共识。 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王建新带领考古队在巴里坤一带已工作了四年多时间。在论证会上,他介绍了在该县发现的兰州弯子遗址群(聚落遗址)和东黑沟遗址遭破坏的状况。兰州弯子遗址中的祭祀高台有4个,其中一个因修建水库遭破坏;东黑沟遗址中部高台已发现两处盗洞。中高台东部的居住基址因当地牧民将石块搬走和洪水冲刷...
9月1—3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边疆考古中心主任、研究员王仁湘等专家赴四川江油市老君山古人制硝遗址“朝阳洞”及“烟子洞”进行了文物考察。老君山硝洞遗址分布在重华、新春、永胜、文胜等6个乡镇,绵延21公里,范围达300平方公里,已发现古人制硝岩洞20余个,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考察,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遗址是重...
国家对遗址遗迹的挖掘、保护有明确规定,至少要经省一级的文物管理部门批准才可挖掘,可16日,在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附属公路上的一处重要的金代文化遗址,只因项目经理曹立波的一句话,就遭到了彻底破坏。19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大型基本建设工程施工前,必须由文物部门进行发掘,留存后方可施工。我省对于考古发掘也是非常重视,如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省...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一期穿黄工程开工以来,为保护文物同时又不影响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同时进行,这是南水北调文物保护记者考察团今天在河南薛村看到的新的合作形式。 薛村遗址位于河南荥阳市,遗址地处邙山南麓,北距黄河约零点八公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将从遗址中部穿过。遗址现存面积为五十万平方米,干渠占压面积二十万平方米,计划发掘面积两万平方米。 据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吴尚之介绍...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第3次常委会精神,尽快完成西藏文物十大工程前期编制规划和维修方案的工作任务,自治区文物局加快了对所申报的西藏十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的前期工作进度,在开展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区的文物单位保护维修方案的同时,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承担科迦寺保护维修方案和古格王国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有关的技术要求,又委托解放军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对古格王国遗址、科迦寺进行工程测量和建筑基础(山...
昨天上午(24日),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召开了遗址二期加固保护工程竣工会。北京市文物局、房山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相关单位领导及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相关专家出席了竣工会。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和设计工程师引领各位专家、领导参观了二期工程主要施工的几处遗址。 山顶洞有了“保护棚” 仿山体建造难辨真伪 周口店遗址...
11月7日,在湖北郧县小西关文物遗址,考古专家发掘出大量板瓦、筒瓦扣合摆放的原初建筑及踩踏面遗址。 专家分析认为,这里曾是东周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居住区。这是丹江口库区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启动以来出土的首批文物。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曾是长江、黄河流域古文化碰撞、融合的重要过渡地带,对研究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9月下旬,全国24家考古研究单位与湖北...
昨日,记者从株洲市文物部门获悉,株洲将首次开展大规模工业文化普查活动,以加强对该市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 拥有50多个“全国第一”株洲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八大工业基地之一,国家许多重要的工业项目安排在此。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等50多个“全国第一”都诞生在株洲,株洲工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就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株洲南方公...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境内的一段赵长城遗址近日遭到严重破坏。这段赵长城遗址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兴胜镇二海壕村,主体长达98米、宽5.8米、高3.4米,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记者来到被破坏的赵长城遗址现场,看到赵长城遗址南侧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豁口,墙体剖切面上留下的挖掘印痕十分清晰。 在赵长城的南面空地上,取下来的墙体夯土被大型机械平整,摊出了一大片空地。 毁于人祸? ...
记者从河北省有关部门获悉,泥河湾考古又有重大发现。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之下,又发现了第四、第五和第六文化层,将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文化年代向前推进了10万年。 马圈沟遗址发现于1992年,其第三文化层的年代,专家根据地磁学研究结论认为,应距今166万年。去年7月至11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重点组织了对泥河湾盆地旧石器考古的调查,同时对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之下进行了发掘。发...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西安市长安区南的神禾原上发现了一座大型战国秦陵园遗址,陵园规模较大,布局完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掘的规模最大的战国时期陵园建筑。从目前出土文物的品位与规格推断,其主人应系王公级别的人物,很有可能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 2004年7月初,为配合基建,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对长安区神禾原一带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了一座大型战国时期陵园,经过一年多的发掘勘探发现,这座陵园整体呈长方形,南北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继2002—2004年分别对长乐宫二号、四号和五号建筑遗址进行发掘后,2005年10—12月又对长乐宫六号建筑遗址进行了部分发掘,钻探发掘表明,6号建筑遗址是迄今钻探到的长乐宫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遗址,部分发掘发现了最为完美的排水系统。结合前面的发掘钻探,汉长安城长乐宫的总体布局已初步展现在人们面前,其大气恢弘、精致有序的建筑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大汉时期高贵奢华的...
考古专家在香港西贡发现一个有近4万年历史的远古人类活动遗址。专程前来的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森水1月11日对新华社记者说,这一新的重大考古发现,不仅改写了香港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也给考古专家提出一个全新的课题。 这个遗址位于西贡黄地峒,是一个距今3.5—3.9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制造场,面积达8000平方米,迄今已出土了6000多件器物。 ...
西安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汉长安城最大的宫殿长乐宫遗址内发现了一座大型建筑遗址,发掘成果表明该建筑遗址是迄今发现的长乐宫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遗址。有关专家称,从目前出现的一百余个柱础点来看,其建筑布局有序、结构精巧,展现出了大汉皇宫的巍峨壮丽。 据了解,长乐宫是在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一座正规宫殿,位于长安城内东南隅,为皇太后居住生活的地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继二0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