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室外展区的警世钟 1937年日本“北支出动纪念炸弹”实物 当年的作战地图 新落成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采用了“馆园合一、文绿结合”模式进行改造,打破了“纪念馆在室内”的传统,将纪念空间引向户外。 淞沪抗战纪念馆远看是矗立于公园中的一座宝塔,建筑面积3490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共11层,1-2层为陈列区,专题陈列“血沃淞沪——八一三淞沪会战史料”。4层...
2015年7月24日下午,画虎名家卢加老师绘画艺术进课堂系列讲座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会议室成功举行。卢加先生受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于永达先生之邀,为清华大学学员授课示范。此次讲座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于永达先生主持。来自清华大学公共学院的诸多师生聆听了这场精彩的报告。卢加老师在讲座中用求真务实,没有浮夸的语言,句句切入学生学习的要害,博得学员阵阵喝彩。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于永达(...
去年四月,汇集了三地的四家河北梆子院团集体亮相,演出了七台优秀剧目及一场名家名段演唱会,由此揭开了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序幕。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社会反响热烈,合作不断深化。三地联动丰富了演出、图书等文化资源,低票价政策的推行保障了市民的鉴赏权,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与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直接让老百姓受益。 【完成时】 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过程中,三地相关部门展开紧密协...
这几天,济南成了大蒸笼,有凉气的地方成了“风水宝地”。随着越来越多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既能在课本之外学到知识,还有免费的凉爽空间,让家长们觉得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既省钱又省心的寓教于乐方式。记者走访济南多家博物馆和科技馆,发现在参观之外,很多人来此休闲纳凉,而且不仅仅只是带孩子的家长。 三伏天一到,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正式启动了“烧烤模式”。很多市民发现,在这样的酷暑天气里,与其闷在家里吹风扇和空调...
中国考古学诞生伊始,第一代考古学家们就开始了公共考古实践。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公共考古的方式日趋多样,影响日益广泛,理论探讨也更加热烈。中国公共考古论坛连续举行了两届,在业内人士和考古文物爱好者的热心支持下,已经成为大家交流和分享的平台,赢得了良好的反响。 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考古网和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学中心决定联合主办第三届“中国公共考...
宁波市鄞州区作为宁波市辖区,于2009年10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一个面积1381平方公里,人口77万余人的市辖区,目前对外开放的民办博物馆(含美术馆、艺术馆、陈列馆)数量已达20个,除了基于发达的民营经济、深厚的文化底蕴、主体的文化自觉,还得益于当地开放的政策环境。近日,记者深入被评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宁波鄞州区,探访民营博物馆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补充作...
《信息系统工程》2015年03期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进入到了博物馆领域,如何利用这些新兴媒介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是博物馆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化;博物馆;公共服务
第六届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现场 数字化创意点亮文化遗产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6月14日至15日,2015年(第六届)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在北京联合大学举办。 据悉,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是在北京市科协、市文物局、市经信委指导下的数字博物馆方面的综合学术交流活动。从2005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出版了四本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对利用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
原标题:励小捷在台湾出席第二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文化遗产活化再利用研讨会 5月25日,由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中华文物交流协会、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与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文化遗产活化再利用研讨会在台中开幕。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作主旨报告。来自两岸四地的文化遗产主管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逾百人出席会议。 励小捷在主旨报告中介绍了近年来大...
文物古迹不仅记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还标志着一个民族的独特性,划定了其在人类文明中的位置。在我国,文物保护常常遇到“不安分的手”,从武当山“最强到此一游”到北大花神庙变“许愿墙”,以至于山西日前出台规定,刻画涂污国家文物古迹者可拘留。怎样才能更有力地保护文化古迹?看看法国是怎么做的吧。 法国拥有包括4.4万座列入国家遗产保护名单的建筑物和26万件列入该名单的文物,共有104个国家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因活态传承而关联着特定的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遗产的认定问题而关联着传承者与被代表者、小群体与大共同体的关系。这两大关联构成一种社会机制, 共同营造着共同体的历史连续性的日常经验, 从而形成最经济、可持续的方式, 参与完成共同体的自我认同和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近年成为全球各个社会的文化运动的主要原因。仔细审视上述两大关联, 我们注意到一个很关键、很值得玩味的现...
文化遗产保护类单位是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示,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公益性文化机构,也是国家、民族、城市的文化名片,代表着其独具特色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个性,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化遗产保护类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传统管理模式受到挑战。文化遗产保护类单位多为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了解、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更好地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国文化考察团近日对巴西、秘鲁、阿根廷三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 巴西、秘鲁、阿根廷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处于类似的发展阶段,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等方面,都面临着一些共同或相似的问题。三国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但都比较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公...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数量和观众人数不断增加,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毫无疑问,优秀的展览可以得到国际上的更多关注,更好地促进国家间文化的资源共享及交流合作,有助于拓宽视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启发展览思路,同时也为实现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公共教育等文化职能提供更广阔的发挥平台。5月18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十二届(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评选结果,中国海关博物馆基本陈列、首都博物馆“...
日前,浙江省文物局在湖州市召开了全省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湖州市、杭州市、温州市、鄞州区、安吉县和省博物馆的代表在会上分别介绍了“博物馆在行动”、第二课堂、利用历史建筑举办小型博物馆、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建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及经验。 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瑶从构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我省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呈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