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采用配补处描金工艺修复的仿哥窑小水丞(修复前) 采用配补处描金工艺修复的仿哥窑小水丞(修复后) 圆明园文物修复:没有争议不正常 日前,圆明园文物修复工作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这次将目光聚焦圆明园,缘起于7月14日下午,由圆明园管理处、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联合召开的“首批圆明园修复文物专家评审会”。在会上,多位专家就圆明园首批文物的修复展开了热烈讨论、研究。...
修复后的瓷器拼接碎片是修复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相关链接:首批20件圆明园文物试验性修复 遭专家质疑圆明园首批20件破损文物日前完成“试验”性修复,主办方于7月14日特意举办了一场评审会。不过,被邀文物专家对圆明园文物的修复方法并不认同,建议下一阶段的文物修复仍以传统的修复方式为主。修复后的文物要展现其受损前的华美和工艺水平,同时还要展示其经历浩劫的痕迹,让观众看到后能够认识...
圆明园内汉白玉石雕构件遭窃 公园保安职工勾结盗窃收赃被公诉 6人结伙盗窃圆明园公园内的汉白玉雕构件。今天海淀法院透露,被告人杨德亮等人因盗窃罪已被起诉。圆明园公园管理处花卉队员工马龙因收购赃物被诉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50岁的杨德亮系河北易县无业人员,结识圆明园公园保安队保安薛志鹏等人后,便打起了圆明园内那些断壁残垣石雕的主意。 根据检察机关的指控,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间...
昨日,记者从乐山市沙湾区文体局获悉:在“5.12”地震中受损的郭沫若故居博物馆拆除重建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目前正在进行招标工作,本月底将动工开建,预计2011年底建成对外开放。据悉,今明两年,沙湾区政府将总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沫若文化苑,此次新建的郭沫若故居博物馆就是沫若文化苑的一个重要部分。 地震中受损 郭沫若故居博物馆拆除重建 位于沙湾区文豪路中段的郭沫若故居是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期...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游客到紫金山四方城游玩,走上现代人砌的水泥台阶,踏上青石板,就几乎走进四方城内部了。如今的四方城四周,除了碎石,几乎什么都没有,这多少让人有点疑问:“神功圣德碑”是朱棣为了赞颂其父朱元璋一生功绩而树立,而放置“神功圣德碑”的四方城怎么看上去也会如此寒碜呢? 历史事实并非如此,最近,有关文物部门在四方城东侧进行的考古发掘证明,环四方城,曾经有一圈雕刻...
保存基本完整的明代汉白玉石马。 背部发青、残断两截的明代汉白玉石马。 河北保定市文物局19日透露,该市容城县王家营村出土了两尊明朝汉白玉石马。 据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14日容城县王家营村在修自来水管道时发现了石马,村干部迅速上报。当地文保所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动用挖掘机、吊车、卡车等工具,将石马安全挖出。 据了解,两石马均为汉白玉石材,大小基本一样,为明朝正德年间所制。其中一尊背部...
学习文物修复与鉴定专业的婷婷是这里的志愿者,她像“侦探”一样,在几千块碎瓷片中寻找着裂纹相同的两个瓷片。常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作,对她来说却充满乐趣。 10月18日,是北京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日。为使圆明园受损文物重现当年风采,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圆明园管理处共同举办了“文物保护,我们携手——圆明园文物修复大型公益活动”。6月18日起至10月1...
简要内容:今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日。为此,一个惠及150件文物、数千件瓷片的文物修复活动,首次在圆明园举行,并免费向公众开放。面对曾经是“万园之园”的美轮美奂和如今遗址的满目疮痍,亲眼目睹修复人员耗时艰难的瓷片拼接工作,每一个参观者的内心都不可能平静—— 150年前的一个秋日,北京,英法联军兵临城下,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先将其洗劫一空,...
■摄影/本报记者袁艺 昨天,圆明园首批20件破损文物完成“试验”性修复,主办方特意举办一场评审会。不过,被邀文物专家对圆明园文物的修复方法并不认同,建议下一阶段的文物修复仍以传统的修复方式为主。 ■三种修复方法受到质疑 经过近一个月的工作,20件从圆明园出土的破损瓷器按照“展示修复”、“美术修复”、“考古修...
目前圆明园150件出土受损文物正进行修复和保护。今天下午,修复活动主办方将组织文保专家召开评审会,商讨并制定圆明园文物修复标准。 记者从圆明园文物修复公益活动组委会获悉,目前首批20件文物已完成修复,修复工作采取了“展示修复”、“美术修复”、“考古修复”三种方式。下午召开的“首批圆明园修复文物专家评审会̶...
采用配补处描金工艺修复的仿哥窑小水丞(修复前) 采用配补处描金工艺修复的仿哥窑小水丞(修复后) 采用可识别性恢复原有图案法重绘的“五福(蝠)捧寿”盘(修复前) 采用可识别性恢复原有图案法重绘的“五福(蝠)捧寿”盘(修复后) 日前,圆明园文物修复工作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这次将目光聚焦圆明园,缘起于7月14日下午,由圆...
据新华社贵阳7月18日电 贵州北盘江流域考古发掘重要成果之一的贞丰孔明坟遗址,作为贵州已发掘的时代最早的位于河流阶地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列入中国重要考古新发现。 2007年至2009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贞丰县孔明坟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揭露出一处大型的新时期时代石器制造场,获得各类遗物2万余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打制石器。遗址中发现的石器制造场,在中国也较为少见,具有明确的初级制造区、精...
简要内容:从现存传世画作来看,隋唐以来,妙手丹青,名家辈出。其中有唐吴道子《南岳图》、王维《圆光小景》、宋徽宗《秋鹰》、宋高宗《题王仲珪梅》、苏东坡《墨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遥看名画堕污泥——每当想到那些天才画家的杰作成了行贿者交易的筹码、贪官的赃物,不禁扼腕浩叹。从现存传世画作来看,隋唐以来,妙手丹青,名家辈出。由于古代保存绘画的条件简陋,更由于水、火、兵、匪之厄...
10月18日,是北京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日。为使圆明园受损文物重现当年风采,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圆明园管理处共同举办了“文物保护,我们携手——圆明园文物修复大型公益活动”。6月18日起至10月18日,在圆明园南门内的修复现场,参观者可透过玻璃目睹破碎瓷片复原为完整瓷器的过程。活动期间,还展出了铜版画40景图、150张圆明园老照片和百余件珍贵瓷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