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偷了370 犯了4万元的罪”追踪 小偷吴某在古玩市场偷了一本装有钱币的册子,里面是第2、3、4套老版人民币,总票面价值只有370元,但经鉴定,市场价值却高达43367元。涉案金额究竟该按票面价值算还是鉴定的数额算?成都商报关于此事的报道引起关注和讨论,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盗窃字画及古董收藏品领域。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采访得知,日前,备受争议的山东知名画家乍启典家失窃案有了结果。保姆孟小妮...
□邹凌 梅、兰、竹、菊,人称“四君子”,自古以来是文人雅士的最爱,也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四君子”具有或清雅淡泊、或高风亮节的品德,所以历来诗人咏之、文人写之、画家绘之、百姓爱之。清莫可俦的《兰竹石图》(见左图)即反映出古代文人雅士对孤高傲岸情怀的寄托。 莫可俦,生卒年不详。据《图绘宝鉴续纂》载其“字云玉,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善画墨竹”,又据《元明清书画家年表》载其于康熙十二年(1673...
宋代李唐《采薇图》 □束新水 二是有粗细变化的兰叶描类,如蚯蚓描、蚂蟥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这一类线描是以丰富的衣纹的曲折向背为体现的一种描法,特点是压力不均匀——运笔中,时提时顿,产生忽粗忽细、形如兰叶的线条变化。这一类线法的代表画家是吴道子。其线的表现力可达到雕塑般的立体感。这一类描法的继承者也有很多。宋代李唐...
写意精神,无疑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文化审美品格。 中国画观照世界的方式,不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或再现,而是借助于审美对象并通过毛笔的书写性以表现艺术主体的思想意趣与精神品位。就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言,中国画写意精神凸显的是主体的人性精神与抒情、遣兴、恣意的创造性,甚至于还夹杂着些许的潜意识表现性。但此种写意精神并未从审美客体中完全独立出来(完全独立便构成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而是在整体把握形、神的...
在画史上,对笔墨的认知与把握,始终是中国画研究与创作的关键课题之一。但不同的历史环境,又有不同的状况与侧重。在西方思潮涌入中国的20世纪,对中国画的讨论主要围绕其“命运”如何,即要不要改革及如何改革等问题,很少涉及对中国画形式语言的探讨。我始终觉得,画界缺乏一种强烈的笔墨自觉意识。所谓“笔墨自觉意识”,是指对笔墨的本质、形态和价值的自觉认知。如果用一...
喻红的绘画是一种典型的写实风格,没有深奥的哲理和晦涩的题材,似乎无需解读。但喻红的作品是一个特定语境的产物,正是这个语境规定了其意义的生发。也就是说,喻红作品的深层含义超越了画面的内容,如果置换了语境,这种超越就不可能发生。因此释读喻红不是对文本的单纯解读,而是解读文本与语境的关系。 我在1991年的一篇文章中曾评论过喻红的作品:“喻红在“女画家的世界”画展上...
商业操作痕迹严重,是黄燎原对当下年轻艺术家推广活动的评价,但这并不代表他反对商业,相反,黄燎原以学术理想的商业模式推动着其签约年轻艺术家的发展,通过画廊建立基本学术标准、扩大艺术家认可度的方式,已经让他与画廊共同步入历史最佳点。 80后艺术家需要与画廊签约 Hi:以你做画廊的经验和角度来看,80后艺术家有什么样的特点? 黄:80后艺术家与过去的艺术家不一样,我觉得他们更独立,并且传承不明显,...
2004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科学考察,13名勇士担负起登上人类历史首次冲击南极冰盖之巅的神圣使命。10月25日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后,“雪龙”船徐徐离开上海港,踏上了奔赴南极的征程。 在香港停靠3天后,一直向南驶去。在经过赤道时,我被眼前那绚丽的景色惊呆了。举目望天,变幻莫测的彩云,如孔雀开屏。轻风吹拂,细云如一条条缓流的小溪。...
清代李渔在《风筝误·遣试》中写道:“毕竟是伊家地气灵,产出惊人宝”。这里所说的“地气”,是指山川大地所赋予的灵气。当代生活日益现代化,由钢筋水泥铸造成的生活家园,渐渐阻隔了自然,断了“地气”,失去了冬暖夏凉的那份舒适和惬意,也断了民俗文化的历史传流,失去了那份悠远而熟悉的传统气息。 当代画家大多生活在由各种书籍画册、纸质媒介、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构成的文化环境里或狭窄的个人艺术圈中,尽管可以尽...
据CNN报道,慈善机构商誉产业公司周二称,一件由匿名者捐赠的萨尔瓦多•达利蚀刻版画通过网上拍卖以21,005美元成交。华盛顿塔科马商誉产业公司发言人Amanda Bedell表示,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残疾人的职业培训。 该作品的买主来自于东海岸地区,他和妻子都非常喜欢达利的作品。他在一份声明中说:“我看到达利作品拍卖的消息后,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不仅可以收藏喜爱的作...
□郎绍君 在画史上,对笔墨的认知与把握,始终是中国画研究与创作的关键课题之一。但不同的历史环境,又有不同的状况与侧重。在西方思潮涌入中国的20世纪,对中国画的讨论主要围绕其“命运”如何,即要不要改革及如何改革等问题,很少涉及对中国画形式语言的探讨。我始终觉得,画界缺乏一种强烈的笔墨自觉意识。所谓“笔墨自觉意识”,是指对笔墨的本质、形态和价值的自觉认知。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20世纪中国画革新...
□梅繁 笔法,是中国画品评体系中极为核心的标准。它首先作为技巧而产生,却演变为可超越技巧而独立存在的精神符号和审美方式,并与“墨法”等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所独有的视觉语言体系。正如北宋郭若虚所说,绘画“神采生于用笔”。传统中国绘画的发展、成熟过程,始终伴随着对于“笔法”的执着钻研;甚至,最终形成了以“笔”为核心,而非以“形”为根本的绘画传统。 然“笔法”理论从何而来?今日诸多习画、论画者...
□尚辉 写意精神,无疑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文化审美品格。 中国画观照世界的方式,不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或再现,而是借助于审美对象并通过毛笔的书写性以表现艺术主体的思想意趣与精神品位。就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言,中国画写意精神凸显的是主体的人性精神与抒情、遣兴、恣意的创造性,甚至于还夹杂着些许的潜意识表现性。但此种写意精神并未从审美客体中完全独立出来(完全独立便构成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而是在整...
图片资料 宣家鑫 在中国人物绘画史上,郑慕康对于人物画的革新值得一提。他将西洋画中的明暗法和透视法与中国的工笔人物糅合为一,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郑慕康(1901—1982年),名师元、师玄,号慕康,室名柽华馆主。师从冯超然,擅长人物画,兼工诗书。所作仕女,相貌古雅秀丽,仪态端庄。1918年进入上海美专,以素描中的肖像画为主攻方向。196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