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圆明园,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是一页沉重的历史。圆明园没有色彩,它永远以苍劲的灰色在历史的底片上感光,却并不晦暗;圆明园没有喧嚣,它永远以沉默的孤寂与驻足它面前的人们对话,却并无哀怨。它不自惭形秽,因为每一个在它面前流连的生命都怀着一腔朝圣的虔诚。它从不祈望冠盖如云的奢华。它只是对在它面前徘徊的人们娓娓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就象挽着一个老朋友的手,追忆着一... 中新社发 刘铮 摄美是不可重复的。...
7 月30 日-10 月10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都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考古中华”大型展览在首都博物馆举行。它是整个中国考古学界研究成果首次最系统、全面、立体的一个展示。许多国宝级文物,通过这次展览首次与国内观众见面,其中包括汉代的错金镶红宝石的铜金钱豹、北朝人面瓦、5000 年之久的安徽尉迟寺立鸟神器、钱塘江流域距今9000 年前后的稻米等。观众可以从展览中直观...
1900多年前,维苏威火山爆发把古罗马最繁荣的度假城市庞贝掩埋了。庞贝展通过280件展品让今人看看当年火山爆发的威力,以及昔日庞贝城居民的生活。公元79年8月24日上午11时,维苏威火山(Mount Vesuvius)经连日小地震后终于憋不住爆发了。18个小时后古罗马最繁荣的度假城市庞贝(Pompeii)消失了。一切文明与荣耀全埋藏在厚厚的火山灰土当中……1900多年后...
中国文保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相关链接:叶廷芳:圆明园已被人杀死 复建是对文物的破坏10月18日,圆明园将迎来罹难150周年纪念日,在本次的纪念活动中,由中国文物基金会主持修复的150件圆明园文物将首次展出。那么在这次的文物修复中,有哪些技术的运用,克服的难点,以及有关圆明园外流文物的回流的问题都具有极大的意义。为此,我们请中国文保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先生来谈一谈本次文物修复的一些情况。瓷器、石雕与青铜...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圆明园,下令焚毁园内建筑,大火三天三夜不灭。康熙四十六年始建,到1860年秋被焚,圆明园存在150年。至今,以废墟又遗世150年!在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结束了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其中对圆明园遗址的现状、遗产价值和申遗可行性做了深入分析。为了解调查的结果,本报采访了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大学城市与规划学院教授阙维民。 问:我们注意到...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电 英国上议院议员大卫·奥尔顿19日在北京表示,火烧圆明园是人们迄今未能忘记和愈合的历史创伤之一。 奥尔顿是在此间举行的第三届“北京人权论坛”上发表上述言论的。在题为《文化多样性与人权》的主题发言中,他谈到,在150年前的1860年10月18日,英法军队的3500人将中国北京古老的夏宫(圆明园)毁之一炬。这是人们迄今未能忘记和愈合的历史创伤...
为进一步促进考古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利用,有效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汉阳陵博物馆积极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初审、现场考察评分和专家会议评议,依据专家投票结果,国家文物局2010年10月9日批准汉阳陵等12个项目为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考古遗址公园是国际上通用并已日趋成熟的考古遗址保护和利用模式,它一方面通过多种展示手段的综合运用,将遗址以更加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给普通参观者...
大英博物馆·《女史箴图》 东方文物 第一收藏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右上图)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 目前传世的有唐宋两个摹本,其中前者被视为最得原作神韵的珍品,画本身及装裱部分压有宋、金、明、清内府藏印,及明清历代收藏者的私人鉴藏印。 这件乾隆帝的案头爱物在1860年被英军大尉基勇盗抢,从此流落他乡,历经辗转,于20世纪初年被大英博物...
一幅长18米、宽80公分的纤维玉雕《清明上河图》17日压轴亮相第16届世界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在这个以“珍藏·记忆·传承”为主题的展会上,这幅精美、珍贵的艺术作品赚足了眼球。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幅画作由9块长2米、宽80公分的纤维玉雕组成,全景临摹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作品线条细腻精致,惟妙惟肖的呈现了《...
马自树理事长正在接受中国文物网的采访 2010年10月12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应约接受了中国文物网的采访,马理事长很亲切和蔼,理事长要去香港出差,时间很紧张,但依然依约等待记者的前来采访。采访中,对记者的问题耐心地解答,对圆明园文物修复及回流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文物网记者正在采访马自树理事长 马理事长为中国文物网题字
2009年2月25日,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铜像以1400万欧元在法国巴黎大皇宫落锤。 新华社/路透 资料图片 一场150年前来自英法联军的洗劫纵火,成为一个民族集体记忆中最痛的伤痕。圆明园,这个曾经的“万园之园”,历经劫难后如今只剩断壁残垣,静立在北京西郊。 尤为让人痛心的是,自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烧以来,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至今依然是一道历史谜题。 ...
2010年10月18日晚,北京,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仪式在大水法前举行。亿佰 摄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150年,寻找圆明园! 主持人(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 150年前的今天圆明园被洗劫,一座万园之园成为了一片废墟,也成为中国人心中一道深深的伤痕。而随后关于文物的追索、关于是否重建的风波和纷争,也让我们觉得即便是150年过去了,我们依然不能够确切地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
英法联军后裔在活动现场向中方捐还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本报记者 王海欣 摄 ■倡议书 150年前的圆明园,是人类文明的顶级瑰宝;150年后的圆明园,是历史的箴言,是拒绝战争、共创和谐的文化警钟。 我们首先要衷心感谢多年来帮助圆明园文物回归原属地的人们,感谢你们对中国人民民族情感和文化权益以及人类历史记忆的尊重。 在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日之际,本着举世公认的人文立场和道义共识,我们倡议: ...
流失在外的圆明园精品文物(资料图片) 昨天,是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日,有关方面发布了全球倡议书:抵制流失文物拍卖交易。 圆明园,这个曾经的“万园之园”,历经劫难后如今只剩断壁残垣,静立在北京西郊。而尤为让人痛心的是,自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烧以来,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至今依然是一道历史谜题。 流失文物至少150万件 “从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
昨晚,圆明园的大水法遗址前,举行大型主题晚会,学生们站在遗址上,手握红烛,进行诗朗诵。150年前的今天,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宫殿式御园———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本版图片/本报记者 韩萌 摄 昨日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日,昨晚,圆明园在大水法遗址前,向全球发出倡议———归还圆明园流失文物,抵制拍卖、交易圆明园文物。该倡议书将在园区内进行为时一年的签名征集。 倡议书以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名义发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