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一行3人赴井陉考察井陉窑河东坡遗址。在随后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对井陉窑河东坡遗址的发掘及其历史、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下一步发掘、保护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 作为石家庄市区域内的古代瓷窑遗址,井陉窑被誉为“河北四大名窑”之一。2001年,井陉窑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东坡遗址的发掘始于1999年,是迄今发现的规...
海宁九虎庙遗址位于海宁市硖石街道,1985年公布为海宁市文物保护点,2005年曾因遗址周边取土和盗掘,文物部门进行过小规模的考古试掘,清理有崧泽文化晚期墓葬三座。 由于九虎庙遗址将为海宁市土地收储中心规划开发,原划定的遗址“四至”等有待进一步确认,今年6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海宁市博物馆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以期明确遗址具体的分布范围和堆积性质,并对无法保护的零...
考古人员正在双墩1号墓现场紧张工作。王从启摄 五色混合土、白土垫层、圆形墓坑、放射线、土丘、土偶……经过19个月的考古发掘,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的蚌埠双墩1号墓葬日前发掘到底。专家介绍说,双墩1号墓展示了考古史上从来没有发现过的极其复杂的遗迹现象,开启了一个“从未见过的新文化现象”。 考古界感到“震惊”...
记者日前获悉,无锡市考古研究所今年参与的南水北调考古工程的野外发掘以及京沪高铁沿线考古发掘勘探工作均已完成,目前研究所工作人员正着手进一步整理和完善两个项目的发掘报告。这个成立仅有3年,人员编制只有4个的考古专业机构,却接连参与国家级和省级重大考古项目并取得卓著成果,这引起了国内考古界的高度关注。 无锡市考古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此前,无锡由于没有考古专门机构,不具备大型遗址的勘探发掘资格。近...
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邯郸市文物研究所、涉县文物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在青兰高速河北段二期主线工程建设中,对前期调查、勘探所确定的涉县县城东北的南岗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有重要收获,发掘面积3500平方米,发掘墓葬95座,其中金代墓葬12座,清代墓葬83座,出土各类随葬品1266件,计瓷器108件、陶器3件、泥俑3件、铜饰片7个、玉器119件、骨饰品1件、镇墓砖45件、镇墓瓦72件...
近日,省文物局与省地震局联合,决定加强地震考古研究工作,以做好地震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据了解,我省位于华东腹地,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震活动在中国东部处于中强水平。虽然我省最早地震记录始于公元294年,但据专家检验,我省有记载的5级以上地震历史仅为500年左右。 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相比较,地震的历史记载显得过于短暂。大量的史前地震和历史地震记录缺失,需要地震考古来进行甄别和弥补。 加强...
周朝的水井 直播松江广富林遗址考古现场 发现第八座墓葬 松江,佘山以南,大学城不远处,有一块沟壑纵横的泥地,近6000平方米的地块上,每25平方米一个探方,将这片荒芜的田地变成了一张立体的方格纸——这里就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考古挖掘现场——广富林遗址。 昨天下午,这片日常只有百十民工和三五专家埋头勘探的土地,通过艺术人文频道和东方卫视的卫星直播,吸引了全国的目光。演播室里嘉宾和现场的考古进程...
作为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田野考古项目,自今年3月下旬发掘起,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就聚集了全国人民的目光。东方卫视联手艺术人文频道将于明天16时现场直播广富林考古挖掘,为观众展现4000年前上海先人的秘密,这也是上海有史以来第一次现场直播大型考古挖掘活动。 据悉,本次直播时长两小时。中国著名学者、艺术评论家余秋雨以及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等专家将来到直播室为观众们详细讲解,揭开神秘的广富林遗址之谜。
2008年,除部分电厂、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项目的考古工作外,江苏省文物局重点对东调南下工程、京沪高速铁路江苏段工程沿线进行了抢救性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 京沪高速铁路是国家新建的战略性重大工程,在江苏境内全长348公里,途经徐州、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六市。其中徐州、南京、镇江、苏州、无锡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常州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地区地面地下都遗留有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和文物资源。...
复原“青岛龙” “青岛龙”化石 杨钟健(1897年~1979年)是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恐龙研究之父,全国各地都留下他的足迹。1928年,杨钟健负责北京周口店的发掘工作,此间发现了中国猿人第一颗头盖骨。在上世纪前半期,杨钟健曾多次来到青岛。1951年,杨钟健与地质学者到莱阳和山东大学地质系合作,终于发掘出我国第一具最早、最完整的...
受西津渡公司委托,镇江市古城考古所近日在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的考古工作中,发现清代救生会、义渡局的专设码头、道路等系列遗迹。 码头遗迹位于市区云台山下北侧近百米处,被深埋在地下2-6米,坐南朝北。早期为石木结构:上部为石叠坡台,北端砌石台基,两侧夹以木桩板墙;中部残存木桩平台;下部为石铺踏步。遗迹南北长约9米,东西宽约7米,通高4米,为清代康熙年间始筑。后来,随着江淤上涨,下部石踏步亦逐渐被堙没。...
经过3个月的挖掘工作,荆州熊家冢墓地考古工作再传捷报,发掘的6座小车马坑内共出土12马1车,备受关注的大车马坑内半个车轮重见天日。据熊家冢墓地考古工作负责人贾汉清介绍,发掘表明,熊家冢楚墓是目前已发掘的楚墓中规模很高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葬。 熊家冢车马坑保护大棚建好后,3月25日,荆州文物部门对车马坑区展开了进一步发掘工作。昨日下午记者来到熊家冢墓地考古现场,车马坑临时保护大棚外凉风徐徐,而棚内则...
华北史前村庄的背影 ■在北福地遗址2号房址内,一张完整的陶制面具就像刚刚梳妆过的女人面庞,鲜鲜亮亮地跃入我们的眼帘。我们惊奇地与她对视,相隔8000年的对视中,我们试图探寻:躲在她背后的那张面孔是谁? ■在北福地祭祀场遗址上,一件长46厘米,通体光滑无比的“石耜”引人注目。这样一件石耜,究竟是史前村落人们的精制农具,还是他们祈求丰收用来祭祀的祭品,或是被祭祀的对象呢? ...
蚌埠双墩一号墓文物清理昨迎来“大丰收”,经过考古人员一天紧张的清理,包括5件青铜鼎在内的200多件文物重见天日。这也是文物清理以来,出土文物最多、最丰富的一天。昨天,阚教授激动地告诉记者,当天青铜器的提取非常顺利,今天陪葬坑中的青铜器将提取结束,接下来他们将对异常脆弱的陶器及殉人尸骨进行提取。 昨天,紧张忙碌了一天的阚绪杭教授告诉记者,他们首先对陪葬坑中的青铜鼎进行清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