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商丘梁园区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在修建清凉路时发现一座砖桥。经过我市文物部门的鉴定这一座明清时期的古桥,也是商丘近年来发现的唯一一座砖砌桥。 该桥为单孔桥,东西坐向,全部用青砖砌成,桥基以四个石碾支撑,桥面宽4.6米,拱净高1.53米,桥面无护拦,简朴大方。商丘市文物工作队副队长郑清森介绍,在保护性挖掘时根据桥的型质、建设方法、土层的叠压程度初步断定桥为明清时期建造,这座砖桥的发掘也为商丘桥梁考...
9月6日,观众在参观明清进士书画艺术展上的展品。新华网图片 张宇 摄 9月6日,观众在品评明清进士书画艺术展上的展品。新华网图片 张宇 摄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 当日,由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推出的明清进士书画艺术展在北京国子监对外展出。展览展出130件明清两代进士的书法绘画册页长卷等真迹,展品皆由山...
草花梨家具 近些年,红木家具备受投资、收藏者的青睐,以黄花梨为代表的红木家具价格节节攀升。然而,记者调查北京东坝名木市场等红木家具市场后发现,草花梨作为原材料其价格一直在上升,而草花梨家具价格基本维持不变,草花梨家具市场静悄悄。但谈到草花梨当前的具体价格,古典家居技师培训师导师邬涛坦言:“因为草花梨的概念一直都比较模糊,种类多样,价格不能一概而论。...
清乾隆 翠玉雕螭龙纹钮“三希堂”篆字阳文葫芦形印 340万英镑 伦敦邦瀚斯 清乾隆 黄玉仿古夔龙纹象耳盖瓶 1522万港币 香港佳士得 清乾隆 白玉雕山水人物图插屏(1对) 235.75万元中国嘉德 本刊记者 马怡运 凡是与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明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是个颇为直...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六方大瓶 842万港币 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 明宣德 黄釉仰钟式碗 2698万港币 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 清乾隆 青花莲纹梵文铃 48万英镑 2012年伦敦佳士得春拍 梁晓新 从3月20号纽约苏富比(微博)的开槌,到6月13号巴黎苏富比的落槌,2012年全球...
我国家具艺术历史悠久,早在三干多年前的商代,已经有了很精美的青铜和石制家具了。随着人们起居形成的变化,家具也伴随着人们的生活需要,经历了由低形向高形发展的过程。到了明清时期,我国家具艺术已发展为高度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优秀生活用具。不但为国人所珍视,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也独树一帜,享有极高的声誉。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 ...
击鼓童子 白玉童子 抚鹿童子 宋代喜欢玩荷叶,明代长得有点粗,清代好动更活泼 中国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到宋代,制玉技艺工艺更加成熟,玉器的内容和题材逐步趋向世俗化和商品化,生活用器和玩赏器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新品种,玉雕童子就是在宋代出现的,被当时的人们喜爱。玉童子的出现和盛行,以崭新的面貌显示出民间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中国玉文化进入世俗化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宋代玉童:常举荷...
漆器的色泽醇厚内敛、手感轻滑温润,与瓷器、金银器的冷艳亮丽相异其趣。轻巧、防潮、隔热是漆器的特性,却因制作费时费工,常被视为奢侈品。除作为收藏盒之外,还可用作祭祀用器、国际外交赠礼,甚至成为后代的典藏品。 本次展览精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漆器,以明、清雕漆为主。雕漆是在多次髹迭的漆层上雕饰纹样,漆本身的色泽与质感、漆层层次的表现,随时代审美观及制漆技术而不同。结合雕镂技巧和纹样结组的变化,使明清...
沈周《桐荫乐志图》轴 安徽 马起来 沈周《桐荫乐志图》轴 绢本 设色 纵137厘米 横86厘米 “钓竿不是功名具,入手都将万事轻。若使手闲心不及,五湖风月负虚名。”这是明代杰出山水画家沈周在他创作的《桐荫乐志图》上的自题诗。咏物抒怀,诗情画意,生动地表达了画家清居闲适的生活情趣。 此图描绘一位老者桐荫泊船垂钓闲适生活情景。前景以浓墨粗笔...
图为清理出唐代及更早时期的淤积堆积和明代小型埠头与河堤。中新社发 柯小军 摄 广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对盘福路一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一批唐、宋及明清时期的文化遗物。中新社发 柯小军 摄 广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对盘福路一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一批唐、宋及明清时期的文化遗物。中新社发 柯小军 摄 图为出土的一件唐代长沙窑执壶,褐彩贴花,饰胡人舞蹈形象,十分生动。中新社发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7日对外公布一个重要发现,该所8月在广州盘福路西侧发现明清时期小型埠头和一口宋代砖井,并在现场清理出厚达2米的唐代及更早时期的淤积堆积。 该工地位于广州盘福路西、东风西路以北。中新社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地已挖出一个10米长、10米宽、近4米深的探方,探方底部有黑色淤泥。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易西兵介绍,这些淤泥均出自明代,而之前,这片工地还挖掘出厚达2米的唐代及...
(记者 杨薇)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7日对外公布一个重要发现,该所8月在广州盘福路西侧发现明清时期小型埠头和一口宋代砖井,并在现场清理出厚达2米的唐代及更早时期的淤积堆积。 该工地位于广州盘福路西、东风西路以北。中新社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地已挖出一个10米长、10米宽、近4米深的探方,探方底部有黑色淤泥。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易西兵介绍,这些淤泥均出自明代,而之前,这片工地还挖掘...
广州考古发现唐宋明清遗存 广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对盘福路一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一批唐、宋及明清时期的堆积和文化遗物。 资料显示该地块位于明清广州城西北段城墙以外,此次发掘对撤消广州城区西北郊的历史地理环境和研究广州古城的变迁具有重要价值。图为出土的一件唐代长沙窑执壶,褐彩贴花,饰胡人舞蹈形象,十分生动。 (中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