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蔚县发现了一处大型的龙山文化遗址,遗址面积大,遗物丰富,保存状况较好。 该遗址位于蔚县常宁乡,地表暴露的文化遗物丰富。由出露的遗物和遗迹范围推断,遗址南北长约450米,东西宽约350米,面积达15万平方米。 据考古人员说,遗址文化层厚约1.5米,在遗址中部断面的文化层内还夹杂着多具人骨架和灰坑。灰坑的形状有直壁平底、阶梯状平底两种,深1.6米—2米,宽...
记者从甘肃省山丹县文物局了解到,这个县在新近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一处大型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 山丹县文物局文物普查工作队队长王延璋介绍,这一文化遗址位于山丹县大马营乡花寨楼庄村二社东侧约1公里的焉支山西麓山峦丘陵之顶,四周皆为沟壑,海拔约2300米。这一遗址所在的平台被当地群众称为“过会台”,曾是古代社会的一处交易场所。因此,文物普查人员将这一文化遗址定名为“过会...
近日,浙江省长兴县文物普查队在雉城镇三星村张家桥自然村一小陇岗上发现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新石器至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张家桥遗址。 该遗址西靠方山南坡连绵不断陇岗,东接长泗平原,相对高度17米。发源于方山东南侧一条水系由西北向东南从遗址东侧擦肩而过注入长兴港。现场调查勘探发现在东西向长约240米,宽约90米的整座陇岗上均有古文化遗存。其中以岗脊与东北坡更为丰富,可见文化层达0.3—1.2米。尤其是...
近日,在子长县马家砭镇一处山沟里发现了一块大型古生物化石,经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工作人员初步认定,这是一个食草动物化石,应该属于第四纪时期的古生物。经他联系文物部门,目前这一化石已被子长县文体局收回保管。 据延长油田“延212井”的地质监督员岑浩介绍,他5月底在马家砭镇一处山沟发现一个大型动物的上颌骨化石。长67厘米、宽29厘米,鼻子较厚向上微翘,两个鼻孔相通。颌骨内两排12...
6月12日,《大河报》报道了林州再次发现大型战国古墓群、出土了三套珍贵的战国编钟和一枚特大水晶环一事。据记者了解,经过近一周的发掘,深埋地下2000多年的车马坑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如图)。 据文物工作者介绍,此次发掘的车马坑共两个,分别位于248号墓的东侧和东南方向,目前东侧的车马坑的6个车轮已全部显露出来。昨天傍晚,从发掘现场传来消息,位于东南侧的车马坑经过一天的清理后,土台的北侧也显露出车...
记者三日从甘肃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获悉,甘肃河西地区张掖市山丹县花寨楼庄村,新近发现一大型四坝文化遗址——“过会台”,占地面积约八万七千五百平方米。 “过会台”位于山丹县大马营乡花寨楼庄村二社东侧一公里多的焉支山西麓,一座台地之上,传说这里很早以前有大庙宇,当地民众赶庙会,在此台进行物资交流贸易,由此被当地人称为“过会台̶...
昨天记者从利辛县文物管理所获悉,近日该县汝集镇一农民在田间取土时,在两米深的泥土里挖出一个动物化石,现初步判断是个距今约万年的大型动物化石。具体是何种动物化石还有待省古生物专家的进一步研究确认。 昨天,利辛县文物管理所赵涛所长告诉记者,8日当天上午他们接到村民打来的电话后,就立刻赶到现场。此时一节类似犀牛角的化石已经被村民挖断。为了能将整个化石完整取出,他们立即让村民停止取土的同时,对化石区进行...
记者今日从河南洛阳孟津县文物部门获悉,当地在对黄河南岸的会盟镇南徐遗址进行河南省第三次中国文物普查时,刚刚发现了一件新时期时代距今约六千年的多功能大型石锯。经有关文物专家鉴定,称之为“中国最早的具有严格意义的锯”。 据介绍,该石锯用青色石灰岩大石片制作而成,平面略成长方形,背部左右两侧各有一柄,柄部经打制修整,有使用痕迹;刃部双面磨光,刃端局部成锯齿状;残长二十九厘米,高...
继今年4月中旬伊犁河谷东侧发现了大片岩画群后,新疆文物普查工作者近日在附近的深山峭壁上再次发现7处大型岩画群。这给研究当地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和原始宗教信仰提供了新的资料。 新发现的岩画共有121幅,位于南天山深处的特克斯县叶西克列克、铁勒克萨依山上,岩画群绵延分布于1000多米的山体上。 岩画内容既有人骑马、狩猎、舞蹈、劳作等场景,还有飞奔的骏马、体态安详的盘羊、北山羊和跳跃活泼的群鹿,以及骆...
山东省文物普查工作队日前在莱芜南部徂徕山脉一线发现一处大型石墙、城堡遗迹。 据文物普查人员介绍,目前发现的大型石墙、城堡遗迹主要分布在莱芜市境内,西起莱城区的崇崖山,向东沿徂徕山余脉蜿蜒断续分布,东至钢城区的黄羊山与青羊崮一带,总长30余公里,全部位于山岭北侧,由石砌的矮墙与城堡组成。 石墙现存高度在1米左右,高处可达2米以上,厚度为1.2米至2.8米,较厚处以石砌城墙中间夹杂沙土碎石。石墙多...
日前,忠县文物局在双桂镇赶场村发掘出晚期侏罗世时期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距今有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左右。这批化石为恐龙的后下肢,包括胫骨、腓骨、腿骨和零散趾骨,埋藏在上沙溪庙祖时期风化比较严重的灰白色砂岩地层中。 恐龙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超过一亿六千万年之久,忠县以前在石宝镇河坝和坪山永兴场也发现过恐龙化石。该化石的发现对研究生物的进化、地质、地貌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近日,利辛县汝集镇一农民在地头沟边取土时,发现一中大型动物化石,利辛县文物部门有关人员初步估计该化石距今最少上万年,这对于研究利辛县乃至全市古代地质,气候等各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文物部门有关人员在现场看到,化石已被破坏了一小部分,工作人员及时对化石残片进行了收集。据动物的头部、及牙齿判断是动物的骨骼化石,是中大型动物化石,通过化石初步判断该动物是犀牛类动物,具体生活在什么年代等问题都还不能确定。...
新中国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大型群雕《收租院》,5月5日起在上海美术馆开箱布展。由上海美术馆和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合办“《收租院》大型群雕与文献展”将于5月11日开幕。 此展览将展出由四川美术学院于1974年在1965年创作完成的泥塑版本上重新复制的玻璃钢浇铜作品《收租院》,以及与《收租院》创作相关的文献艺术资料。《收租院》大型群雕由六个部分组成,总共约有103件作品。策展人...
百年朵云,翰墨飘香。为了回馈社会各界人士的厚爱和支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朵云轩将于2009年5月9日(星期六)上午举行大型免费鉴定活动。活动将组织朵云轩旗下各公司资深鉴定人员为社会公众免费咨询鉴定中国字画、瓷杂、油画、当代艺术、印章及碑帖版本等。 创立于1900年的上海朵云轩,以经营字画、古玩为特色,与北京荣宝斋分别雄峙于大江南北,素有“北荣南朵”之称,一直为海内外...
“在一座标准的老昆明四合院里,修葺一新的格子门、雕梁画栋的窗棂和房前屋后的绿树红花一起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三十日记者应约来到昔日“云南王”龙云位于昆明西郊的“灵源别墅”,这座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龙云故居一度破旧不堪,在经过四年多的修缮后已面貌一新。 龙云是云南昭通人,著名滇军将领,抗战期间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共主政云南十七年,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