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南开封市朱仙镇,始建于战国初期,原名聚仙镇,后因战国名士朱亥的食邑和封地而得名,并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村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古镇”、“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魅力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如此声誉加身的朱仙镇却一直以“文化遗产”自居,未能发挥其文化产业的潜力。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司富春提出:依托朱仙镇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和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王菁来自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从事民族服饰实业,从大会开幕第一天,一身民族服饰的王菁,就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在风情浓郁的民族装里,王菁不断展示着贵州发展,也呼吁着家乡需求。 从水利到交通,从旅游到文化,在王菁带着的11份建议里,她重点提到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王菁希望,贵州的民族文化能够更瑰丽的绽放:一个是国家再加大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在传承和保护方面呢还有很多工作要...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主席叶明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为保护钱塘江古海塘遗址,这次两会他特意带来了关于支持钱塘江古海塘申报世界遗产的建议,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将钱塘江古海塘作为“世界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叶明在建议案中称,钱塘江古海塘与长城、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是保护太湖平原、宁绍平原免受洪潮侵袭的重要屏障。钱塘江古海塘营筑工艺复杂、科技含量极高,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
2013年3月,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关于保护丝绸之路遗产的联合协定》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建设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发展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为提高广大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意识,春节期间,驻马店市平舆县举办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为广大群众送上了一份独特的新春大礼。 此次展览为期5天,展出项目20个、实物328件、图片96张,同时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演示。来自驻马店市驿城区的张爱武泥塑、朱俊剪纸、谷冰鱼拓,上蔡县的杨集“白云翁”毛笔、今楷“竹叶体”书法、大路李“麦草画”、“尼氏一把泥”,遂平县的桃核雕花工艺、...
2014年,运酒传统酿造技艺成功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去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运酒传统酿造技艺,寻找百年酒香。 一大早,记者来到运漕镇,闻着酒香就来到了佳酿的诞生地安徽运漕酒厂。安徽运漕酒厂的前身是洪义泰糟酱坊,其生产的“大麦烧”酒、“五加皮”酒在裕溪河流域名闻遐迩,深受民众喜爱。运漕酒厂以纯“五粮”传统酿造工艺酿酒,老窖池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我现在正在含山县运漕酒...
3月6日文艺界联组会议上,俞正声主席谈到要鼓励艺术家创作。我认为,俞主席谈的是当前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作家、艺术家最大的任务,就是拿出好东西、创作出精品。没有精品,很难达到繁荣。俞主席提出,作家、艺术家应该放开手来创作,这是一种很大的鼓舞。 眼下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网络传播手段也是日新月异。身处这个时代,文艺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艺术创作投入精力不够,存在着浮躁情绪。在一个浮躁的环境中,很...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有着共同的文化心理。”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原主席刘德旺建议,加强对三地文化资源的协同开发、管理和利用,缩小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推进区域文化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刘德旺委员提出,站在区域合作与发展的高度,树立一盘棋的战略思想,实施顶层设计、推进和督促。加强对共同区域的文化认同,大力打造京畿首善,将“善行河北”活动向三...
水下考古吹响集结号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综述 3月1日,春节长假过后的第一个周末,立春后的北京因前几日初雪的到来显得格外寒冷,与不少人还未返工的冷清相比,位于北京北四环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会议室却人气高涨。来自全国各地的水下考古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回顾2014年水下考古成果,规划2015年工作重点。 水下考古“国家队”整装到位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水下考古...
今人谈论书法,常以书论书,不及左右,我以为痼疾也。翻阅典籍,历数名家大师,我却常常更为书家之文化与文学修养所倾倒。且不说“苏、黄、米、蔡”之文学造诣,单以“书圣”王羲之来看,其思想与文化之博大精深,其文学之精耕细作,实在是令我们汗颜的! 一篇《兰亭序》,贯穿古今,雄峙天下,书家眼中却只见书法,而不见思想与文学,此真可谓一叶障目也!谁都知道,兰亭当天相聚的可是国家顶级军政高官谢安、孙绰等41位当朝...
良渚,美丽的水中绿洲。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的良渚文化在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200年,主要分布在环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玉器无论在数量上、种类上,造型纹饰上以及制作工艺上都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和北方的红山文化玉器并驾齐驱,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良渚文化玉器用料大部分是透闪石,阳起石软玉,莫氏硬度在6-6.5左右,此外还有矾石、...
位于“天下之中”——洛阳盆地的二里头遗址,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其文明之光自1959年被重新发现以来,已书写下众多“中国之最”。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出土了大量玉器,最近几年,更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绿松石器制造作坊及堪称“超级国宝”的早期龙形象珍品——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因此,二里头玉器可谓是夏代玉器的代表性形态。本期特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博士详解二里头玉器发...
长期以来,人们以为安徽无玉。九华玉的发现,填补了我省玉石的空白,随后,黄山玉、大别山玉相继发现。在众多玉石中。我们追溯九华玉的历史与现实,透视它的佛玉特征。 1 玉,这自然界的精灵一直是中国人的最爱,这除了与玉内在的质地和色泽有着诱人的魅力、玉器的纹饰和造型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艺术美有关外,更主要的在于玉和玉器被中国人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可以说,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玉器...
伊拉克尼姆鲁德古城 伊拉克哈特拉古城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在暴力毁坏摩苏尔博物馆馆藏文物之后,ISIS极端组织又在一周之内连续破坏两座伊拉克古城——尼姆鲁德和哈特拉,据当地部落消息称,极端组织占据古城遗址后,先抢掠珍宝再将古城夷为平地,对古城遗址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幼发拉底河、苏格拉底河孕育了辉煌一时的古巴比伦文明,伊拉克所在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孕育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文明,苏...
以活生生的动物为玉雕题材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玉雕动物佩饰,反映了人类早期和动物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在随后的历史中,动物玉雕题材越来越广泛,作品越来越多,人们赋予这些动物玉雕许多吉祥寓意和文化内涵。直到今天,玉雕动物佩饰仍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生肖类玉雕挂件,是许多人的心爱之物。 目前已出土的红山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艺术品,除了著名的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