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位于山西省陵川县的南吉祥寺是一座始建于公元960年的千年古寺,也是中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最早使用斜拱的寺庙。在国家文物局“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的帮助下,这一千年古建迎来了百年内的首次修缮。 “寺里的碑文上说,从宋朝到现在的1000多年里,南吉祥寺经历过4次大修,最近一次是在清初。”南吉祥寺文物管理员冯宝龙说。 据介绍,1996年,南吉祥寺已入...
图为修缮后的普乐寺主体建筑“旭光阁”,重檐圆顶,类似北京天坛祈年殿张帆摄 图为修缮后的普乐寺主体建筑“旭光阁”张帆摄 图为修缮后的普乐寺正殿“宗印殿”张帆摄 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指挥部11日透露,普乐寺古建保护修缮工程如期竣工,文物修缮按照清代工序工艺“修旧如旧”,...
从明年2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将正式实施。擅自迁移、拆除优秀历史建筑的,单位最高罚款50万元,个人罚款10万元至20万元。(12月10日《人民日报》)该条例说是“史上最严”,其实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早在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就已经规定,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
11月28日,观众在华西村博物馆内参观。当日,江苏华西村重要文化工程“华西村博物馆”建成开馆,首届华西文化艺术节同时开幕。华西村博物馆由1比1复制的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东华门、角楼和红墙等仿古建筑组成。(来源:新华网) 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馆内设书画馆、古陶瓷展区、工艺美术精品展区和文化艺术创作馆,珍藏、展示名家大师的字画、雕刻、玉器、瓷器、绣品、金属工艺品...
近日,江苏华西村"华西村博物馆"建成开馆,该馆由1比1复制的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东华门、角楼和红墙等仿古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对此,舆论普遍持批评态度。无独有偶,据外媒报道,近日澳大利亚怀恩市也抛出将复制中国紫禁城的八个城门的计划。
记者近日在济南纬三路一处建筑工地看到,规划中保留下来的几处民国时期老宅子,目前保护状况普遍不佳,甚至沦为建筑工人的“临时厕所”。 这座有特点的民国老房子现在沦为临时厕所了。本报记者乔显佳摄 这座民国老房子外墙通体石块砌成,在济南十分罕见,但是处境险恶。本报记者乔显佳摄 记者近日在济南纬三路一处建筑工地看到,规划中保留下来的几处民国时期老宅子,目前保护状况普遍不...
华西村博物馆1比1复制故宫部分古建筑 江苏华西村“华西村博物馆”近日建成开馆,该馆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由1比1复制的故宫[微博]太和殿、乾清宫、东华门、角楼和红墙等仿古建筑组成,馆内设书画馆、古陶瓷展区、工艺美术精品展区和文化艺术创作馆,珍藏有现当代著名书画名家如张大千、徐悲鸿、吴冠中、黄永玉、黄胄、沈鹏、费新我等的各类作品近千幅。CFP图
10月28日至12月16日,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顾群业策展的《雕梁画栋·古建筑木雕构件艺术展》在济南万达广场举行,展览展出来自收藏家刘刚先生收藏的徽雕、浙江东阳木雕、山西木雕、福建永春木雕以及独具特色的潮汕木雕近百件。 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一个典型的组成部分。策展人顾群业表示,在我们亟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当下,首先要深入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由刘刚先生收藏的这些巧夺天工的木雕,作为“...
11月28日,观众在华西村博物馆内参观。当日,江苏华西村重要文化工程“华西村博物馆”建成开馆,首届华西文化艺术节同时开幕。华西村博物馆由1比1复制的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东华门、角楼和红墙等仿古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馆内设书画馆、古陶瓷展区、工艺美术精品展区和文化艺术创作馆,珍藏、展示名家大师的字画、雕刻、玉器、瓷器、绣品、金属工艺品等万余件(套)。村里将以博物馆为...
古建筑是我市不可移动文物中的主要类型,约占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的43.8%,在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占比已达62.6%,因其性质独特,建造年代久远,面临的风险和潜在的危害远远高于其他文物类型。为准确掌握文物古建筑的的白蚁危害情况,科学治理白蚁危害,保护文物本体安全,市文物局联合市白蚁防治所启动了文物古建筑危害普查专项工作。本次普查范围主要包括全市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建筑,共计34处,将对这些古...
雕梁画栋、斗角勾心、飞檐夹脊……这些词语,勾画出一个富于诗意而且文化意味深远的中国古建筑群像。 随着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观念逐渐深入,各地修葺古建筑,乃至新盖仿古建筑的风潮越来越大,不仅作为公共遗产的文物古建兴起大规模修葺的潮流,个人翻修古屋、兴建仿古建筑也逐渐成为热潮。 然而随着古建翻修的热潮,各种争议也从未断绝,许多修葺行为被批评为破坏文化,而非保护文化...
雕梁画栋、斗角勾心、飞檐夹脊……这些词语,勾画出一个富于诗意而且文化意味深远的中国古建筑群像。 随着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观念逐渐深入,各地修葺古建筑,乃至新盖仿古建筑的风潮越来越大,不仅作为公共遗产的文物古建兴起大规模修葺的潮流,个人翻修古屋、兴建仿古建筑也逐渐成为热潮。 然而随着古建翻修的热潮,各种争议也从未断绝,许多修葺行为被批评为破坏文化,而非保护文化,新建的仿古建筑也往往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