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福建省考古队伍近日在漳平市奇和洞内进行抢救性的考古发掘时,在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层中发现一颗保存完好的晚期智人颅骨。 从2010年9月起至2011年初,福建省博物院的考古队伍一直在奇和洞内进行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对于发现这颗1万多年前的成年智人颅骨,福建省博物馆研究员范雪春介绍说,这是一颗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颅骨,通过研究可以测量比照新旧时期的智人的脑容量,以此为依据了解智人的智力发展所经历的脑部变化。因...
2010年5至7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发掘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西施旧石器遗址。经过为期近两个月的工作,揭露遗址面积近50平方米,出土各类石制品8500余件,发现距今25000年的史前人类生产石叶的加工场。该遗址地层清楚、文化遗物典型丰富,史前人类生产石叶各环节的遗存均有发现,完整保留了旧石器时代居民在此处理燧石原料、预制石核、剥片、直至废弃等打制石叶的生产线或称操作链,是...
昨天,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调查组人员来到二七区侯寨乡,通报了在该乡烤鱼沟发现旧石器时代先人生活遗址的情况,考古人员提请乡里和村里对发现的40处重要遗址进行有关保护。 1月20日上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调查组人员赶到侯寨乡樱桃沟村北侧,这里是贾鲁河的上游,位于刘家沟、代家口村中间,是一个河谷。村民反映,在这条河谷的东侧,因为修整公路,从路两侧的土墙中发现了类似文物的东西。 据考古人...
2007年夏季,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及延边州和龙市博物馆联合考古调查队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图们江流域发现东北亚迄今规模最大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和龙大洞旧石器遗址。 2010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正式考古发掘。和龙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遗址在我国长白山地区,中国与朝鲜两国界河图们江上游的左岸,正处于图们江与其支流红旗河交...
日前,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和龙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山区发现了超过100万平方米的东北亚地区迄今规模最大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据了解,该遗址位于图们江上游的吉林省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距长白山天池约80公里,是一处以产于长白山地区的黑曜石为绝对原料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考古队在遗址中采集了万余件用黑曜石打制的石核、断块、石片、雕刻器、尖状器、...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虽然作者不赞成对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三期断代方案,认为这里不存在与西方相同意义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而更宜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早期”和“旧石器时代晚期”,但为了在表述上与传统的做法接轨,便于读者理解,这里仍沿用早、中、晚三期的提法。 此时期,旧石器文化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首先是石器制作技术的进步,前一时期已经出现的修理台面技术,到此得到广泛运用;在中期还出现“指垫法”修理石器的技术,还可能出现软...
最早人类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目前还很难确定。已有的材料显示,可能在早更新世早期,已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迄今为止报道发现早期人类化石的地点有云南元谋上那蚌、重庆巫山龙骨坡、湖北建始龙骨洞、陕西蓝田公王岭等遗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点发现早期人类文化遗存,如安徽繁昌人字洞、山西芮城西侯度等。河北阳原泥河湾盆地发现一系列早更新世人类文化遗存(图1-1,图1-2),为了解早期人类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活动及...
徐家城遗址行政隶属于甘肃省庄浪县万泉乡徐家城村。遗址位于水洛河北岸二级阶地上,距水洛河与清水河交汇处约500米,遗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2009年6-7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葫芦河流域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时发现该遗址,并于7-8月进行发掘。 本次发掘布1米×1米的探方15个,以自然层与水平层相结合的方法自上而下逐层发掘。文化层根据遗物密集程度以2-10厘米...
2007年10月—2010年1月,为配合长兴县合溪水库工程建设,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与长兴县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位于长兴县小浦镇光耀村石头山的合溪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进行了配合性考古发掘,历时28个月。 2007年6月7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长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考古队在配合合溪水库建设发掘银锭岗旧石器时代遗址时,经调查发现了这处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该遗址所在为石灰岩的山体...
2009年4-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水北调考古队,在湖北省文物局、十堰市文物局以及丹江口市文体局的协作下,对湖北丹江口水库区的果茶场2号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收获。 南水北调是举世瞩目的一项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战略布局调整、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黄、淮、海平原、胶东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特别是津、京、华北地区缺水...
福建博物院考古所日前在赣龙铁路、双永高速铁路、古武高速公路工程沿线发现多处古遗址,最早的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这为福建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考古工作人员在赣龙铁路沿线共发现商周时期遗址3处,双永高速公路沿线发现古遗址6处。据介绍,此次调查发现的古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其中一处是山塘坑遗址。在遗址周围的山坡和山顶上,均可采集到夹砂灰硬陶、夹砂细灰陶片等,陶片上的纹饰以菱形为主,能够辨别...
近日,河北省文物调查队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从而将秦皇岛市人类活动的历史前推到距今3万年以前。 遗址由省文物考察队文物普查时发现,位于该县双山子镇黄丈子村岭上自然村,经发掘出土砍砸器、石核等旧石器时代遗物4件。省文物研究所专家依据石器出土地层判断,这几件石器属于距今3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遗物。
旧石器时代早期和晚期遗址。万寿岩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孤峰,地处闽中大谷地东南边缘,为上石炭纪船山组灰岩构成,岩溶发育,生成若干洞穴,旧石器时代遗存发现于其中的灵峰洞和船帆洞 (图一)。1999和2000年的发掘中,揭露面积共约400平方米,出土了800余件石制品和少量骨、角器以及一批哺乳动物化石。 灵峰洞位于万寿岩西南坡,洞内堆积分4层。第3层为坚硬的浅黄色沙质粘土层,在约13平方米的范围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