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工程启动仪式,已于6月11日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那天举行。长约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贯穿着元明清三朝的42座古建筑,串联着宫苑坛庙和胡同街巷。本版特约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理事陆原,为读者讲述中轴线上曾经发生的系列故事。 地安门路口至鼓楼之间的地安门外大街,是北京中轴线最北端的街道。登上鼓楼凭栏南望,远处是中轴线最高点景山上的万春亭,眼底是大街两侧掩映在密集...
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工程启动仪式,已于6月11日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那天举行。长约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贯穿着元明清三朝的42座古建筑,串联着宫苑坛庙和胡同街巷。本版特约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理事陆原,为读者讲述中轴线上曾经发生的系列故事。地安门路口至鼓楼之间的地安门外大街,是北京中轴线最北端的街道。登上鼓楼凭栏南望,远处是中轴线最高点景山上的万春亭,眼底是大街两侧掩映在密集的屋顶和树木...
■编者按 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工程启动仪式,已于6月11日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那天举行。长约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贯穿着元明清三朝的42座古建筑,串联着宫苑坛庙和胡同街巷。本版特约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理事陆原,为读者讲述中轴线上曾经发生的系列故事。 永乐元年(1403年),燕王朱棣攻占南京夺取皇位以后,将北平府升格为北京顺天府,北京这个地名由此而诞生。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
探寻中华民族的历史不难发现,在很早的时候,“中心”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甚至投射在城市规划理的念上。而城市中心形似脊梁、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更是这种思想影响下最直观的外化表现形式。考证我国悠久的建城史,那些曾经作为王朝都城的城市,大都存在中轴线,比如北京、西安、洛阳、南京。 北京传统中轴线形成于元代,明代时统治者将其向东移动了150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中轴线上不仅坐落着诸多重...
远眺故宫 天安门 前门正阳门 复建后的永定门 北京城的中轴线 探寻中华民族的历史不难发现,在很早的时候,“中心”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甚至投射在城市规划理的念上。而城市中心形似脊梁、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更是这种思想影响下最直观的外化表现形式。考证我国悠久的建城史,那些曾经作为王朝都城的城市,大都存在中轴线,比如北京、西安、洛阳、南京。 北京传统中轴线形...
北京中轴线平面图(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乔 欣 编者按: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全长约7.8公里,从南往北依次坐落着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地安门九座门,串联起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沿线坐落着天坛、故宫、北海、鼓楼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扩建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建筑。它是北京城市构图的核心,也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城市中轴线,被称作R...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艰难的历程。北京中轴线申遗所要经历的程序包括:出台中轴线文化保护规划、初步确定申遗方案;将规划、方案交与国家文物局,纳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联合国相关机构专家考察、申报、通过。看似简练的三个步骤背后,凝聚的是众多人的心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舟所在的专家组承担了此次北京中轴线申遗的文本撰写工作。日前,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他。 多项标准评价遗产价值 申遗文本传统...
近日,北京市文物部门表示,经过审慎的讨论和考察,北京中轴线申遗不再复建地安门。此前,北京市为了中轴线申遗,曾考虑复建地安门。因在原址上复建影响交通,决定南移复建,一度引起争议。专家认为,旧城保护,不要再大拆大建了,保护现有城市风貌最重要,坚决反对为申遗而追求短期利益。 1952年的地安门速写。资料图片 重建历史建筑不能还原历史景观意义 对于今天的北京人来说,地安门不过是一个地...
2010年5月9日清晨,两名晨练者在景山的万春亭下压着腿,远处的紫禁城尽收眼底。 本报讯 针对中轴线申遗将对周边部分区域实行“整体搬迁”,昨日,北京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中轴线的保护不应“大拆大建”,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也应包含原住居民,因此对中轴线周边居民进行搬迁,还是应结合实际情况,遵循自愿原则。 未明确保护范围不能有民居 今年1月,东城...
(记者王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对于中轴线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地安门燕翅楼的修缮工程,近日,西城区文委主任李征帆表示,地铁占地腾退后,修缮工程即可动工,“预计今年8月左右”。 作为皇城的北门,地安门门楼左右两侧原各有一座二层燕翅楼。李征帆表示,现燕翅楼的重建设计方案已通过审批,但因周边地铁项目正在施工中,受施工占地影响,短期内不能动工。 ...
中轴线申遗 保护原住民为原则 专家建议即将颁布的中轴线文化保护规划应尽量扩大保护范围,政府做工作不能一刀切 中轴线申遗启动再次吸引更多人对中轴线文化保护的关注。 实际上,中轴线申遗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只是一条“窄窄的线”。命运多舛的北京旧城保护能否就此获得整体的改变? 【保护范围】 尽量将中轴线两侧空间纳入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
地安门原貌。史料记载,地安门始建于近600年前的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1955年为改善交通,地安门被拆除。资料图片 本报讯 6月11日,在全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上,北京文物局官员表示,中轴线申遗正在对申遗范围进行论证,即对其“宽度”进行界定,将更侧重整体保护。 作为中轴线的一个重要地点,地安门的复建问题一直为各方所关注。近日,来自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消息称,...
魅力北京中轴线 李建平(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会会长) 一曲波澜起伏的乐章 北京有一条贯穿城市南北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止钟楼,全长7.8公里。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如此描述中轴线:“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申、一贯到底的规模。R...
阐福寺正殿——大佛楼原貌。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1919年毁于大火。 根据国务院通知要求,自2006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天为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北京市将开展以“推动中轴线保护与申遗”为主要内容的纪念活动,以建设“世界城市”概念为宗旨,旨在将文物保护与...
6月11日,以“推动中轴保护申遗,共建和谐世界城市”为主题的中轴线申遗文物保护工程启动仪式暨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会场活动在永定门南广场举办。 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发起的“我与中轴线”征文活动和“我心中美丽的中轴线”作品征集活动共收到绘画、书法、音频、视频作品300余件,部分获奖作品在活动当天进行了展示,主办方为获奖的参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