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14日,2015年度舟山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启动暨“中国考古01”首航舟山仪式在临城长峙岛码头隆重举行。上午10点整,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专业用船“中国考古01”缓缓驶入预定码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舟山市政府副市长徐燕峰等出席仪式。 2015年度舟山水下考古调查项目是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全国水下重点项目之一,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联合...
近日,经各相关学校申报,当地文化、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组织评审组初步审核,派员实地考核评估,召开评审会,拟定候选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后,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舟山市教育局联合发文公布第三批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名单,定海区的城东小学(舟山船拳)、白泉中心小学(舟山锣鼓)、大丰中心小学(舟山渔民画),普陀区的沈家门第一初级中学(舟山渔民画)、普陀第二中学(舟山渔民画)、普陀东港中学(舟山船...
6月10日,杭州西湖博物馆与舟山博物馆首次联袂推出“海上藏珍——舟山博物馆馆藏扇面册页展”。此次展览展出舟山博物馆珍藏扇面册页近百幅,其中不少为浙籍“海上画派”所作。西湖博物馆也精选了部分馆藏海派作品,互通共享。作品内容包括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风格从清新活泼到雄厚古朴,呈现出工笔与写意、传统与西洋、文人与民间绘画的融合与创意,从中可一窥两地海派绘画风貌。展览将持续到8月10日。
近年来,舟山普陀区以“让群众记住历史,让文物释放时代价值”为文物保护新思路,强化保护措施,积极利用文物资源服务社会。 一是加大修缮保护力度。完善文物修缮保护政策,出台了普陀区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补助办法(暂行),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在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原则,进一步改善了文保单位的生存状态。建立了普陀区文物办、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业余文保员三级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和安全巡...
5月26日,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张泽熙一行12人考察舟山博物馆。舟山市政协副主席黄洁明等领导陪同。 张泽熙参观了舟山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详细询问了新馆筹建过程、运行现状等情况后,对舟山博物馆引进高端国外展览的举措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舟山博物馆要继续探索展览类型和展陈方式多元化,积极发挥在弘扬海洋文化、丰富海岛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当地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舟山水下考古工作起步于2007年,2008年9月批复设立“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舟山工作站”,日前正式更名为“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舟山工作站”。经过几年的努力,舟山市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迈入新阶段。 一是全市范围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征集有价值水下文物线索50多条,发现一批沉船(群)遗址疑点、港口遗址和涉水临港型古文化遗址,其中考古试掘古文化遗址1处,清理瓷片遗存1处;连...
5月2—21日,舟山市政协副主席黄洁明带领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20多位委员,对舟山市民办博物馆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考察。委员们实地考察了妙有堂艺术馆、舟山市观音佛像艺术馆和舟山千岛奇石博物馆3家民办博物馆,听取了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进行了座谈讨论。 1998年7月,舟山市首家民办博物馆——岱山“海曙”综艺珍藏馆开馆,至今,全市共有独立经营的民办博物馆14家,已...
5月初,从舟山市普陀区文化体育局获悉,该区借非遗之力成功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美丽村落,使开展文化旅游有了载体。不仅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还能家门口赚钱。在今年3月举行的2015年全省非遗保护工作会议上,普陀区汇报和交流了《凝神聚气,美丽非遗让乡村更美丽》的非遗保护工作。 目前,普陀区展茅街道干施岙村和东极镇东极村都已获评省非遗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村),此外还有白沙的白沙港、六横的蟑螂山等一大批村落都正...
4月10日,2015年舟山市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传达了全省文物局长会议精神,对2014年全市的文化遗产工作进行了回顾,全面部署了2015年工作。 会议指出,全市要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文化遗产工作的信心,真抓实干,抓住重点,攻坚克难,积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进一步做好舟山海域水下考古、文物“四有”档案、博物馆公共...
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使舟山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发挥了关键作用,让舟山这座海上古城拥有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积淀,也塑造了这座城市特有的个性和灵魂。 此次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将如何延续城市文脉和精神列入了规划的核心内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海上历史文化名城正待熠熠生辉。 三条城市历史文脉线 针对古城保护,《总规》对此描述为:舟山拥有呈规则十字型的古城格局,展示海岛文明起源的...
日前,19位“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家从舟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手中接过申遗专家聘书,就在3月上旬,“海上丝绸之路”(舟山段)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会议。这些行动都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舟山段)申遗工作开始实质性启动。 种种考证表明,由于舟山群岛所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目前,舟山是“海丝”中遗址遗迹和文献非常丰富的地方。从秦汉到明清,这...
3月13日,“海上丝绸之路”(舟山段)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座谈会召开,由19位本市历史、遗产保护、文物、旅游、交通和规划方面的专家组成的申遗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申遗领导小组副组长、舟山市副市长徐燕峰向各位专家颁发了聘书。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听取了“海上丝绸之路”(舟山段)申遗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围绕舟山“海丝”历史遗存点的普查、筛选,文献资料的收集,强化申遗工作的培训和学习,加大申遗的宣传力...
3月4日,“海上丝绸之路”(舟山段)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浙江舟山正式启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 舟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沿海重要的对外交通贸易港口,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站和中转港。舟山文物部门现已基本掌握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多处陆地、水下文物遗存,下一步将对这些遗存进行细致的甄选、鉴别,确定候选名单,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核。
3月4日,“海上丝绸之路”(舟山段)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舟山正式启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 会议听取了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舟山“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下简称“申遗”)前期工作的汇报,研究并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部门职责,讨论审议申遗专家委员会组成名单。舟山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江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了解,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