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2日,海丝传奇《国宝档案》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热播,其中《郑和的船队》探秘中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和宁波的故事,许多场景取景于港口博物馆。 去年年底,央视《国宝档案》栏目摄制组来到中国港口博物馆,为拍摄海上丝绸之路系列节目踩点。摄制组走进港口博物馆策划举办的“向东是大海——郑和下西洋大型特展”,围绕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关系,对明犀牛角杯、明达摩象牙雕像和明郑和木雕像等文物和造船场景进行...
想象过把山东省青岛市博物馆里高达6米的北魏石佛像按原比例缩小,通过3D打印带回家吗?近日,青岛市博物馆正在进行的“珍贵文物三维扫描建模”工作,就可以让这样的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据悉,这项工作是山东省文物局开展的全省珍贵文物数字化项目的一部分,多位工作人员半年来一直在青岛市博物馆地下库房对千余件馆藏国家二级以上文物逐一开展三维扫描工作,为文物建立永久性、高精度的数字化档案。 青岛市博物馆内,...
老照片模糊、霉变等问题成为影像档案保护的难题。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玉虎,带领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在“感光影像档案修复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日前,该项目通过国家档案局组织的鉴定,认为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照片、照相底片、电影胶片等以感光材料为科技内涵的影像档案,自问世170多年来,为全人类的历史记录、文化艺术展示、传播交流等做出巨大的贡献,形成了...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0月10日表示,中方对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决定表示欢迎,将按照有关规定,确保这些珍贵文献得到保护和传播,充分发挥这些文献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创未来、捍卫人类尊严的积极作用。 有记者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9日发布的消息,《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据报道,日本外务省10日发布“新闻官谈话”质疑中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指责教科...
10月9日,各地民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本版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参观者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和平而祈祷。 人们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翻阅档案。 游客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照片墙前驻足。 档案实录 “至日寇由雨花门破城而入,假藉搜索中国兵为名,侵入氏家……欲加非礼氏媳马氏。媳妇马氏惊极啼哭,致触其怒,先将氏孙女存子(五岁)...
记者11日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获悉,对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记忆遗产的相关要求,我国将大力提升南京大屠杀档案的保护标准,并在面向海内外进一步征集档案史料的基础上,建立南京大屠杀档案专题数据库,以供全人类更深入认知这段人类历史浩劫。 当地时间9日晚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47项文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提交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这标志着世界对这段历史的认知达成共识。 南京大...
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的贵州榕江县大利村。 本报记者 李佳霖 摄 据新华社消息 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12月16日召开的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丛书荣获山花奖经验总结会上透露说,自2014年6月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启动以来,目前已完成了222个村落的立档调查。 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实...
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的贵州榕江县大利村。 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12月16日召开的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丛书荣获山花奖经验总结会上透露说,自2014年6月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启动以来,目前已完成了222个村落的立档调查。 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实施。 冯骥才说,这一工作是按照一套...
西安市档案局23日披露,该局今年起先后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征集陕西回民东干族发展历史档案、书籍、资料等,开拓该市海外征集档案的新途径,为研究东干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加强国际交往奠定基础。 东干人是中国西北回民后裔,历史上曾两次迁居后逐渐定居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是中国海外穆斯林同胞中最大的群体之一。 据西安市档案局监督指导处处长王文利介绍,该档案征集团参观访问了哈萨克斯坦、...
17000余个卷宗,88万余页——自2007年浙大地方历史文书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包伟民教授等学者在龙泉市档案馆库房中发现以来,龙泉司法档案至今仍在整理、编纂,成果陆续出版。 先后于2012年和2014年出版的《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第一辑(2册)、第二辑(44册),入围第十八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目前正在公示中。 如此丰富、完整、连续的清代和民国县级司法档案,在全国至为罕见。目前,《龙泉...
近日,灵台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在馆藏档案中,发现了1张清朝宣统二年“安徽师范学堂”颁发的《毕业文凭》,具有较高的历史保存价值。 该《毕业文凭》历经100余年,保存完好,通体高74.5厘米,宽57.5厘米,四角楷体书写“毕业文凭”4字,四边每条边各对镶2条龙纹。右起写有“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内阁奉上谕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左半部分起书“安徽优级师范学堂给发毕业文...
昨日上午,中国档案珍品展在市博物馆开展,吸引众多市民前往观看。 据悉,此次中国档案珍品展展出的近150件档案,是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从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中遴选出的珍品仿制品,很多收录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记者在现场看到,具体展品包括明朝皇帝赐给功臣的“免死牌”、李鸿章名列其中的清科举“金榜”、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出殡的现场照片……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明年2月,市民可前往市博物馆四楼展厅参观。
唐山市档案馆珍藏《明清画家印鉴》一册,全书共收录420位明清画家、23位宋元画家及65位明清收藏家的印鉴6000余枚。 《明清画家印鉴》是一部记录明清画家、宋元画家、明清收藏家印章的精典书籍。由中国20世纪驰名世界的书画鉴定大师王季铨,与德国美术史学家维多利亚·孔达(Victoria Contag)博士在上海共同编著,运用汉语和德语两种语言编写,用3年时间收集6000余方印章,并诠释其文字内容,...
为了纪念申遗成功,作为档案收藏地和历史见证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在位于南京市水西门大街主入口的雕塑广场中央为世遗修建标识碑,与现有的“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标识碑并列。 该碑形制将仿照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的世遗标识碑,材质暂定为花岗岩,颜色在白色、黑色与米色中择其一。碑宽3.14米、高2.4米。标识碑将双面雕刻同样内容,右侧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月9日发布的消息,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经过4日至6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的评审后,决定为《世界记忆名录》新增47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 2014年,中国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秘书处递交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申请。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上发布的简要介绍,《南京大屠杀档案》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